|
2012-12-4 女兒,高中二年級學生,17歲。 今日中午12點鐘女兒回家,訴上午三節(jié)課起開始頭痛,頭痛部位在右眉棱骨,有針刺樣和酸疼為主,中午剛回家即嘔吐一次,為胃內容物,有惡寒,無汗,無發(fā)熱,精神萎靡,右寸關脈浮緊。仔細忖之,女兒平時感冒多鼻塞,流清涕,有時會咽喉腫痛,發(fā)熱,今日之病狀非一般感冒可比,特別是頭痛之部位,一般感冒頭痛之部位多在滿頭痛,或者太陽穴處,或者頸項處??紤]眉棱骨屬于“陽明經”的循行部位,再結合“惡寒,嘔吐,脈浮緊”,擬“陽明經表證”,女兒懼針,陽明經感受風寒,生姜大棗湯,因嘔吐較重,故重用生姜,二十分鐘后頭痛稍減輕,下午第三節(jié)課,頭痛完全緩解。 按: 1、本證有“惡寒,脈浮緊”,應屬表證無疑。所謂“有一份惡寒便有一份表證”。 2、是太陽表證嗎?“眉棱骨痛“顯然與“太陽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的頭痛位置不同。 3、郝萬山:六經皆有表證 4、既是表證,治療也當以“辛溫散寒”為治。 5、女兒初得病,家中又無其他藥物可用,情急之下,用姜棗飲與之,符合辛溫解表之法,只是女兒并未出現(xiàn)“汗出“,而頭痛嘔吐惡寒諸證悉除,可見用藥對證,無論出汗與否,都可以達到藥到病除之效果。 6、換一種思路,不論或者說不管是太陽表證還是陽明表證,只要是臨床出現(xiàn)“脈浮緊,惡寒“,就以表證論治,就用”辛溫解表“之法。 7、女兒戲稱“自我修復“能力較強,其實女兒以往感冒多遷延幾日,不治療難以緩解。 8、《傷寒論》陽明病篇“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243;少陰病篇“少陰病,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309;厥陰病篇“干嘔,吐涎沐,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378; 9、針對陽明經表證的有關經文表述:《傷寒論》厥陰病篇厥陰寒證“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351;“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352;““干嘔,吐涎沐,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378;根據《傷寒論》,后人把厥陰寒證分為厥陰經寒證和厥陰臟寒證,是否可以說“陽明寒證“可以分為”陽明經寒證“和”陽明中寒證“呢?關于”陽明中寒“,《傷寒論》陽明病篇有關條文有190條“陽明病,若能食,名中風;不能食,名中寒”;191條“陽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戢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別故也”;197條“陽明病,反無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嘔而咳,手足厥者,必苦頭痛。若不咳不嘔,手足不厥者,頭不痛;226條”若胃中虛冷,不能食者,飲水則噦“;243”食谷則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卻不能找出“陽明經寒證“的相關條文?!秱贰俺叽缇汩L者,陽明受病也,。。。其脈俠鼻絡于目,故身熱、目疼,鼻干,不得臥。”《針經》“陽明氣盛,則身以前皆熱;目疼鼻干者,經中客邪也”似乎又說明有陽明經熱證。又根據女兒的臨床表現(xiàn),似乎又有“陽明病傷寒“,或者也可稱為陽明經表證。 10、頭痛、額前、眉棱、眼眶脹甚,脈長,惡熱;葛根湯證;陽明。見于鄭欽安醫(yī)學三書《醫(yī)法圓通》卷之一頭痛篇。 11、《醫(yī)宗金鑒》“葛根浮長表陽明,緣緣面赤額頭痛,發(fā)熱惡寒身無汗,目痛鼻干臥不寧”,指出陽明經表證,但郝萬山說這種癥候時間短暫,由于陽明多氣多血,很容易化燥入里。 12、《傷寒論》33條“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32條“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據此條文可用葛根加半夏湯,姜棗飲是濃縮的“葛根加半夏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