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杯清茶,一張古琴,一爐焚香,一世靜謐。 茶,發(fā)于神農(nóng)氏之后,“聞于魯周公,齊有晏嬰,漢有楊雄司馬相如,吳有韋曜,晉有劉琨,張載,遠祖納,謝安,左思之徒,皆飲之(陸羽《茶經(jīng)》)”。自此,茶也成為了中國古代文人最愛的飲品,他們也喜歡把茶入詩,于是便有了“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的詩句,亦有了“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的雅興。 愛茶,自然是要學會品茶的。茶唯有品才能琢磨出它的味道,品同一壺茶,可自己所思所感卻定然與眾不同。于是,品茗就成了高雅的一種習慣代表,因而也繁衍出了傳遍亞洲乃至世界的茶道。品茗需要找對時機,找個情趣相投的人一起,坐于林蔭之下,伴徐徐清風,暢談世事人生,或是獨自一人,尋個清凈之所,細細品味杯中之茶,細細回味一路浮沉。就像是飲酒一樣,有“青梅煮酒論英雄”之佳話,品茗也有“草堂幽事許誰分,石鼎茶煙隔戶聞”的淡然閑適。正所謂有茶有詩有人生,豈能不讓人心馳神往。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一切草木皆有情,耐心品嘗,定然尋到一杯屬于你自己的茶。倘若看倦了這世間紛亂駁雜的塵世,不愿再繼續(xù)奔波,那就靜下心來,煮一壺清茶,看一看云卷云舒,聽一曲古箏琵琶,品出悲喜取舍,品出波瀾不驚。 來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