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典藏拍訊|中貿圣佳最新拍賣成交結果新鮮出爐(全)(中)

 天宇樓33 2016-05-16




中貿圣佳2016春季藝術品拍賣會——藏珍——瓷器專場

拍賣時間:5月16日

預展時間:5月14-15日

地點:北京諾金酒店


※ 832

明隆慶?青花龍鳳紋大缸

款識:“大明隆慶年造”楷書橫款

大缸唇口寬闊,深腹。通體以青花裝飾,腹部繪制主題圖案龍鳳紋,龍鳳神態(tài)威猛,呼之欲出,間以火云紋,更顯動勢。內口沿青花書“大明隆慶年造”六字楷書橫款。

隆慶一朝時間短暫,傳世瓷器少見,青花瓷更以其濃艷明麗著稱于世。此缸形體碩大,制作規(guī)整,紋飾繪畫精美,為明隆慶青花瓷中的精品。

參閱:《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瓷器卷·明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7月,163頁,圖88。

A ‘DRAGON AND PHOENIX’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TANK

Ming Dynasty Longqing Period

D:50.2cm/H:32.5cm

RMB:900,000-1,200,000

附圖: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明隆慶 青花雙龍戲珠紋缸”

落槌價:流拍

※ 833

明?何朝宗製德化窯白釉觀音坐像

款識:“何朝宗”款

“中國白”(BLANC DE CHINE)出自法國人對明代德化白瓷的贊譽。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國白”就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詞。德化窯是中國古代南方著名瓷窯,因窯址位于德化縣而得名。德化白瓷的胎骨細柔堅致,俗稱“糯米胎”,帶有晶瑩的光澤,釉水潔凈勻厚與胎骨結合緊密渾然一體,呈色溫潤如玉,剔透光滑,器體在光線照耀下,可映見指影,叩之聲音清悅悠揚,猶如敲擊金屬,鏗然作響,其美妙的胎釉質感直逼玉器之“五德”。明清的許多陶藝著述往往將德化白瓷與定窯白瓷、永樂宣德時期的甜白瓷媲美,或稱“建之粉定”,或謂“類永、宣之甜白”。其實,德化白瓷較之定窯白瓷、景德鎮(zhèn)甜白瓷,外觀上釉層更為純凈,胎與釉結合緊密堅致,色澤滋潤明亮,工藝技術更臻成熟,從而摘取了中國白瓷的桂冠。

明代德化瓷塑大師輩出,其中,以何朝宗最為著名。何朝宗(1522-1600年),又名何來,主要活動在明朝嘉靖、萬曆年間,是著名的德化窯瓷塑大師,清乾隆《晉江縣志·鄉(xiāng)土》記載:“有何朝宗者,善制陶像,人爭寶之?!彼拇伤茏髌?,吸收泥塑、木雕和石刻造像的各種技法,結合瓷土特性,博取各家之長,形成獨具一格的“何派”藝術。他所塑造的各種古佛神仙,發(fā)揮傳統(tǒng)雕塑“傳神寫意”的長處,微妙地表現(xiàn)人物的內心世界,富有藝術魅力。

此件觀音通體施白釉,中空,背后戳印陰文篆書“何朝宗”三字葫蘆形印章款。觀音低首垂目,面形長圓,飽滿豐潤,神情慈祥,似在俯瞰塵世眾生。其髮髻高束,正中插如意形頭飾,身披長巾,胸前瓔珞珠佩亦作如意形。雙手隱于衣衫下,一足半露,一足屈掩。其衣紋自然,透過垂拂流轉的衣褶,隱露出觀音的肢體形態(tài)。觀音像是德化窯的常見題材之一,是人們賦予想像和期待美善與圣潔的化身。作為福建德化窯瓷塑藝術的代表人物,何朝宗特別強調對人物神情的刻畫,他所創(chuàng)作的佛教人物瓷塑,如達摩渡海像、觀音像等吸收了魏晉南北朝以來佛教造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使之超凡脫俗。同時,又根據(jù)各種神祇的不同特性,從現(xiàn)實生活中加以提煉。其藝術成就令人驚嘆,觀此件作品,可知其然。

據(jù)統(tǒng)計,何朝宗作品存世極為少見,多藏于世界各地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觀音坐像、泉州市文管會所藏“渡海觀音”,均列為國家一級文物珍品。另有法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博物館所藏,亦為其上乘作品。

此件作品為海外藏家珍藏,其藝術水準之高可與故宮博物院、法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藏品相媲美,僅風帽、衣褶細節(jié)刻畫略有變化。其中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見附圖)與本品姿態(tài)神韻高度一致,藝術造詣不相伯仲,可資參照。

A DEHUA-KILN WHITE GLAZED AVALOKITESVARA SITTING STATUE MADE BY HE CHAOZONG

Ming Dynasty

H:28cm

RMB:1,000,000-1,800,000

本拍品款

附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及款圖

落槌價 :CNY4,800,000

834

明末清初?德化窯白釉觀音立像

此德化窯觀音像以其細膩的質地和溫潤的釉色展示其靜美柔曼的風韻,素潔典雅、衣紋流暢、表情傳神、形象逼真。此尊觀音束高發(fā)髻,面相慈祥端莊,身著長衫,衣褶流暢,飄然欲動,立于波浪之上,姿態(tài)優(yōu)雅。釉質細膩潤澤,將觀音的細密的發(fā)絲、柔媚的纖纖玉手都刻畫得淋漓盡致,將其慈祥善良和圣潔表露無遺。

來源:香港蘇富比,1996年4月30日-5月1日,Lot.372.

A DEHUA-KILN WHITE GALZED AVALOKITESVARA STANDING STATUE

Late Ming to Early Qing Dynasty

H:50.5cm

RMB:300,000-800,000

落槌價 :CNY520,000

835

清乾隆?白釉礬紅描金觀音坐像

觀音像呈半跏趺坐,頭戴風帽,黑髮高髻,眼簾自然下垂,眉目清秀,形象端莊,身體比例勻稱,衣紋線條流暢。胸前佩戴瓔珞,身上交補襟披袈,瓔珞及衣帶以礬紅、描金裝飾,給人以端莊、鮮活之感。

此種白釉涂黑發(fā)觀音坐像收于館藏者有兩尊,均為唐英款,一落天津,一落上海,后者由故宮征集入院,均系景德鎮(zhèn)御窯廠督陶官唐英秉承乾隆皇帝旨意所燒造。耿寶昌先生在所著《明清瓷器鑒定》一書中附《乾隆朝唐英督陶紀略》注:十二年(1747年)“太監(jiān)胡世杰交觀音木樣一尊,隨善財、龍女二尊,傳旨:交唐英照樣燒造填白觀音一尊,善財、龍女二尊,如勉力燒造窯變更好……送到京時裝嚴安供。于十三年七月十二日燒造得……持進”。耿先生還標注:“甜白釉涂黑發(fā)坐觀音,潔白瑩潤,背后刻篆書‘唐英敬製’。原被供奉于皇室佛堂,是乾隆皇帝內宮禮釋的圣物”。此尊觀音與二館所藏之唐英觀音坐像造型、神韻相同,不相伯仲,唯彼并無礬紅、金彩裝飾而已,可為參照。

A WHITE GLAZED IRON RED AND GOLD OUTLINED AVALOKITESVARA STATUE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H:20.5cm

RMB:300,000-800,000

附圖:乾隆十二年清宮《活計檔》資料

附圖:天津博物館藏“唐英敬製”

白釉觀音坐像

落槌價 :CNY300,000

※ 836

清乾隆?紫金釉描金粉彩無量壽佛

此尊瓷塑無量壽佛的軀體、衣紋及臉相塑造于清宮瓷塑造像中屬罕見,其中尤以開臉的處理獨具一格,難能可貴。此尊額際高廣,眉彎與鼻脛相連,眼角上翹,嘴角內收,神態(tài)安祥,軀體飽滿,衣紋飄逸,結跏趺坐于仰覆蓮座上,雙手捧寶瓶。肌膚皆描金,顯示出瓷制佛的富貴氣派。清帝皆篤信藏傳佛教,尤以乾隆帝為最,佛像為必不可少的供奉圣物,惟多見金銅質地,瓷制佛像較鮮見,其制作難度卻在金銅佛像之上。清宮的瓷制藏傳佛教藝術品,是內陸爐火純青的制瓷工藝與奇幻瑰麗的藏傳佛教藝術的完美結合。

來源:香港蘇富比,2002年10月30日,Lot.264.

A VIOLET GOLD GLAZED GOLD AND FAMILLE ROSE AMITAYUS BUDDHA STATUE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H:33.8cm

RMB:200,000-500,000

836(底部及題簽圖)

落槌價 :CNY980,000

※ 837

清乾隆?礬紅描金粉彩無量壽佛

清宮信奉藏傳佛教,乾隆皇帝曾下令在御苑清漪園后山等處大建喇嘛寺,供帝、后等人參拜。本尊無量壽佛為乾隆御制瓷塑佛像精品,唯乾隆一朝有之。造像頭帶五葉寶冠,披髮垂肩,寶繒飄拂于耳際,面相慈祥,細眉垂目,鼻高垂耳,嘴角內斂,神態(tài)安祥。胸前垂瓔珞,手帶臂環(huán),結禪定印,手捧蓮花寶瓶,結跏趺坐于束腰仰覆蓮花座上,蓮瓣敷以柔粉,兼以細描,秀美圣潔。施彩釉仿紅珊瑚、藍寶石諸色珍寶,生動逼真。腰部束裙,衣褶流暢,鋪于腿前。面部、身體、手腳敷金,光澤感強。服飾華美絕倫,松石綠釉的披帛繪粉彩梅花點紋,袍裙裝飾粉彩描金纏枝寶相花吉祥紋樣,線條勾勒細膩,描繪精致。無量壽佛手中寶瓶、蓮花座均分段燒造,蓮花座以榫卯結構與坐像接合,設計巧妙,工藝精湛絕倫。通體制作精細,彩釉亮麗,法相莊嚴,富貴奢華,具有典型乾隆宮廷造像的藝術風格,是稀有的粉彩描金佛像傳世佳作。

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四日九江關監(jiān)督全德曾進貢了無量壽佛九尊,綠救度母佛九尊,白救度母佛九尊,三世菩薩三尊及其他瓷器,內中的三世菩薩安供在寧壽宮養(yǎng)和精舍內。

AN IRON RED GOLD OUTLINED FAMILLE ROSE AMITAYUS BUDDHA STATUE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H:30cm

RMB:2,000,000-3,000,000

落槌價 :CNY2,250,000

838

清乾隆?粉彩七珍佛供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清宮篤信藏傳佛教,乾隆在位期間,不僅完成了漢文、滿文與藏文大藏經的雕刻刊印工程,還在紫禁城及各處行宮建造了眾多的佛堂樓閣、命宮廷造辦處制造各種佛教器皿。均制作精美,其中瓷質制器尤甚,拍品即為一例。此器為藏傳佛教七珍之大臣寶(文官)。造型由文官像、蓮座、扁形鏤空支柱以及圓盤形底座組合而成,北京故宮藏有相同器。文官呈端坐狀,頭戴蓮花寶冠,身披官袍,一手持法器,一手作法印,周身綬帶環(huán)繞,形象莊嚴肅穆。整器以粉彩描金繪飾,底有“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篆書方形礬紅款,是乾隆時期典型宮廷佛前供器。綜觀整器,彩飾華美,工料俱細,人物細節(jié)尤顯纖毫畢現(xiàn),其藝術表現(xiàn)當屬乾隆朝中早期御窯水平,并從以下《清檔》所載可得到印證:“乾隆二十七年六月初八日郎中白世秀員外郎金輝來說太監(jiān)胡世杰傳旨,著傳與尤拔世嗣后燒造七珍八寶八吉祥八供五供養(yǎng)等俱各刻款,欽此?!倍钠芬缘\紅彩署款,故其燒造時間應為乾隆二十七年之前。另,乾隆對此類器物的破損之器仍重視有加,如《清檔》所載:“乾隆四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日,員外郎四德五德來說太監(jiān)厄勒里交:五彩磁七珍一件(有破壞處,寧壽宮),傳旨:破處粘好交原處,欽此?!?/p>

A FAMILLE ROSE BUDDHA STATUE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H:29.5cm

RMB:300,000-400,000

838(款)

落槌價:流拍

※ 839

清康熙?木胎漆金觀音立像

菩薩面相端莊,神態(tài)自若。直鼻,細眉,雙目微睜,兩頰豐潤。頭戴蓮花冠。上身袒胸,腰肢纖細,下蔽裙褲,赤足,立于蓮瓣底座上。頸部飾項圈,瓔珞長垂及腹。肩披長帶,兩端自然垂至足部。左手作說法印。右臂肘部略向外弓,手心向前,手背向后,垂于胯下,亦做法印狀。雙臂飾珍珠手鐲和臂釧;足上佩帶腳鐲。上身之兩側各立神枝,枝壯葉厚,纏繞而上,同時配以神器、花蕾,宛若透空的背光,分外精美華麗。菩薩像以木雕成,工藝精湛,表面漆金,典雅之中不失燦爛,是清早期宮廷佛教造像中的珍品之一。

A GOLD LACQUERED WOODEN AVALOKITESVARA STATUE

Qing Dynasty Kangxi Period

H:69cm

RMB:600,000-800,000

落槌價:流拍

840

民國(1941年)?曾龍昇作天藍釉描金粉彩達摩立像

款識:中華民國三拾年冬月塑像??獭霸垥N造”四字描金款

曾龍昇(1901-1964),字龍生,江西省豐城縣人,民國時期至建國初期的雕塑名家。中國陶瓷美術大師。曾拜游長子為師,曾氏出生于木刻之家,其父及幾位兄長均從事木刻、油漆工作,因受家庭影響,他從小就愛上了立體雕刻這門藝術。由于家境清寒,童年即至景德鎮(zhèn)為徒工,從事學習陶瓷雕塑。經過長期的艱苦磨練,藝術技巧大進,開始聞名當?shù)?。三十年代,應旅美華僑之請,創(chuàng)制孫中山的大型瓷雕,美國展出,藝名由此不脛而走,遍傳各地。1949年后,由于政府在政治上的關懷,生活上的照顧,藝術上的培養(yǎng),技藝更加高超,所作天女散花,龍舟,長期陳列于人民大會堂江西廳內。

A CELESTE BLUE GLAZED GOLD OUTLINED FAMILLE ROSE DHARMA STATUE

The Republic of China (1941)

H:53.5cm

RMB:380,000-680,000

840(側面及底款圖)

落槌價:流拍

※ 841

銅佛手

該件拍品為中古佛像左手,手指自然舒展,掌心向外,手指刻畫生動寫實,栩栩如生。掌心有飄帶纏繞,層次分明。整器線條流暢,簡潔干練,大氣古樸,饒有韻致。

A COPPER BUDDHA’S HAND

H:19.2cm

RMB:80,000-150,000

落槌價 :CNY80,000

※ 842

清乾隆?紫金琍瑪松贊干布像(造辦處造)

“紫金琍瑪”為一種特稱,專指某一種高貴而特別的用于佛像制作的合金。長期以來它僅零星見于藏文文獻與清宮檔案,對于其究竟是什么樣、有什么特征則不甚清楚,后經學者長期對比、查找研究,方才對其有所認知。原來,“紫金琍瑪”是用“自然銅、紋銀、高錫、鋼、鉛、玻璃、赤金、水銀”八種材料加入到“洋條紅銅”內一起煅燒得到的合金,這種合金會顯示出各種色彩,珍貴異常。

用“紫金琍瑪”制作的佛像在乾隆皇帝七十大壽時首次被六世班禪送往京城內陸,乾隆皇帝對這種材質制作的佛造像一見傾心,專命造辦處學習制作。檔案記載,乾隆四十六年正月二十二日,乾隆帝派管理造辦處事物大臣舒文到西黃寺請教主事喇嘛仲巴呼圖克圖如何對化紫金琍瑪,在得到配方后便下旨讓造辦處試驗煅燒,同年三月二十一日第一尊宮廷煅燒的紫金琍瑪佛像完成。

紫金琍瑪煅燒成本較高,在清宮中的鑄造僅持續(xù)到乾隆六十年左右,嘉慶朝以后未再有鑄造,前后歷時不過十三年。其留存至今者不過百余件,數(shù)量稀少,成為宮廷造像標志性作品。

該件松贊干布造像為乾隆時期清宮造辦處用紫金琍瑪所鑄,將松贊干布的王侯之相與觀音的祥和智慧融于一身,表情生動傳神,極富藝術感染力。松贊干布是吐蕃王朝第三十三代贊普,在位期間不僅擴大吐蕃王國的版圖,確立吐蕃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制度,并為日后吐蕃的強盛建立良好的基礎,還迎娶尺尊公主與文成公主,引進佛教,興建大昭寺、布達拉宮,使吐蕃國力達到鼎盛,因而被藏族后人尊奉為觀音菩薩的化身。

—陳繼軒

A VIOLET GOLD STATUE OF SRONGTSENGAMPO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H:17cm

RMB:1,000,000-1,200,000

842(側面圖)

落槌價:流拍

※ 844

明?法華彩無量壽佛

此尊即阿彌陀佛,又名無量佛、無量光佛等。大乘經載,阿彌陀佛在過去久遠劫時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凈土,廣度無邊眾生,成就無量莊嚴功德,為大乘佛教所廣為崇敬和弘揚。該無量佛結跏趺坐于三層仰蓮座上,下為須彌座。佛螺髻髮,眉間有毛毫,雙耳下垂,佛相莊嚴。袒胸,著開領寬袖外套。雙手施禪定印。膚色及衣髮均用法華彩描繪裝飾。該像規(guī)格高大,雕飾精美,不僅是佛家供奉的信物,也是法華彩精湛工藝的重要物證。

記錄:倫敦蘇富比,2006年7月12日,Lot.111.

A FAHUA COLORED AMITAYUS STATUE

Ming Dynasty

H:62.5cm

RMB:1,300,000-1,600,000

落槌價:流拍

※ 845

清乾隆?霽紅釉膽瓶

高溫紅釉是以銅在還原氣氛中一次性燒造而成,因其成色對溫度要求嚴格,故很難燒制成滿意的釉色。此瓶通體施霽紅釉,釉色瑩潤,工藝精湛,賞心悅目。

A SHINY RED GLAZED LONG-NECKED VASE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H:31cm

RMB:無底價

落槌價 :CNY70,000

※ 846

清乾隆?寶石紅釉盤口瓶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此瓶造型端正俊雅,外壁施鮮艷的霽紅釉,底署“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款。霽紅釉是燒造工藝難度較大的高溫顏色釉品種,盛行于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霽紅自康熙朝恢復燒造以來,歷經數(shù)十年之經驗積累,至雍乾唐英榷陶時期更趨成熟,畫于乾隆三年左右的《陶冶圖冊》之“琢器造坯”一章對此記載尤為突出,坯房前放置各式霽紅釉瓷器多達十余種,可見當時御窯此品種燒造之盛。本品即為同時期唐窯霽紅之佳作,造型尊貴典雅,曲線優(yōu)美怡人,霽紅一色寶光內蘊,純正妍麗,為乾隆霽紅水平之典范;釉面密布細小的棕眼,以求摹仿宣紅之橘皮紋。清道光朝龔洵在所編《景德鎮(zhèn)陶歌》中稱:“官古窯成重霽紅,最難全美費良工。霜天晴書精心合,一樣摶燒百不同?!笨芍V紅釉燒造難度之大,要燒得純正之霽紅釉并非易事,更顯拍品之珍貴。此式紅釉盤口瓶較為少見,其與乾隆十三年《清檔》所載或相吻合:“十八日,司庫白世秀、七品首領薩木哈來說,太監(jiān)胡世杰交……霽紅天盤口瓶一件……傳旨著挑選好的配座,破壞的不必配座,欽此?!北本┕蕦m博物院亦藏有一件同時期的琺瑯彩瓷作品,造型與本件拍品相同,可資參考。

A RUBY-RED GLAZED VASE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H:22.1cm

RMB:650,000-850,000

附圖:乾隆十三年《清檔》資料

846(款)

附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 琺瑯彩山石花卉紋詩句瓶”

落槌價 :CNY1,100,000

※ 847

清乾隆?粉青釉七弦紋壁瓶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描金篆書橫款

此瓶通體施仿龍泉窯粉青釉,色澤淡雅靜穆,釉面勻凈,光潤如玉,配以弦紋修飾,增加視覺層次感,更顯造型之雋秀風韻,尤臻不染塵情之美。底座部分施醬釉以仿木紋器座效果,瓶背將支燒痕跡作梅花紋飾處理,可謂匠心獨運。整器器形規(guī)整,釉質瑩潤,胎體堅實,器底落有“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篆書描金款,為乾隆官窯壁瓶精品。

壁瓶或稱掛瓶,清代亦稱轎瓶。明宣德出現(xiàn)(參見《明清瓷器鑒定》,頁261),但器型碩大,掛于殿堂大廳墻璧,供插花之用。入清后直至乾隆二年唐英督陶后,銳意創(chuàng)新,改明時之厚重為纖巧,造型規(guī)整,器形多樣,無論是釉上還是釉下的彩繪,或者是堆塑、鏤空、雕刻、貼花等工藝,都非常講究裝飾效果,深得乾隆帝鐘愛?!肚〖o事檔》及《清檔》有多處命令燒造壁瓶的記載。珍藏稀世法帖的養(yǎng)心殿三希堂的東板墻上即掛有壁瓶十四只,他還把轎瓶作為其御輦的掛飾,供途中欣賞?!肚甯咦谟圃娢娜分杏衅呤自仭皰炱俊钡脑?,可見其珍愛。

來源:美國加州奧克蘭私人收藏。

A LAVENDER GREY GLAZED VASE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H:27.2cm

RMB:300,000-800,000

附圖:故宮養(yǎng)心殿三希堂內景圖

847(款)

847(背部及包裝圖)

落槌價 :CNY1,450,000

848

清乾隆?青花團龍?zhí)斓摱诡^尊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鹿頭尊所見最早出現(xiàn)帶年號者為雍正時期,通常高度在四十公分以上,恢弘穩(wěn)健,甚宜殿堂陳設,故雍正乾隆兩朝頗得皇家喜愛,是為清宮尊貴器形之一。本品甚為獨特,在尺寸和紋飾上皆有別于常見者。其高僅為31厘米,雋美精巧,十分罕見。

而圖案裝飾方面,本品不也非常見的彩繪百鹿圖和青花纏枝蓮紋,而是借鑒了當時歐洲流行的巴洛克裝飾手法,將夔龍設計成首尾相接、起伏翻卷的圖案裝飾在頸部,頸兩側飾青花天祿雙耳,腹中部則由四條大小夔龍圍成一個如意海棠形的開光,開光中央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分別貫穿以飛蝠、雙磬、雙魚和雙層如意頭組成中線,與四周的夔龍相互呼應,寓意“福慶有余”。天祿雙耳下繪飾飛蝠紋。此種裝飾在乾隆青花御瓷上鮮少出現(xiàn),惟其口沿和圈足外側裝飾的一周小花瓣紋則在雍正和乾隆早期青花、彩繪瓷上作為經典的邊飾廣泛使用。例如唐英在乾隆五年、六年燒造敬獻的青花五供上就出現(xiàn)此類邊飾。據(jù)此可以判斷本品應為乾隆早期的作品。據(jù)清宮《活計檔》載:“乾隆八年閏四月二十日,司庫白世秀、副催總達子來說:太監(jiān)高玉、胡世杰等交青花白地天祿耳尊一對……傳旨著俱各配座欽此?!睓n案文字較為簡略,所錄“青花白地天祿耳尊”或正是與此拍品相同之器。

來源:香港藏家舊藏。

A DRAGON PATTERNED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ZUN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H:31cm

RMB:3,600,000-4,500,000

附圖:乾隆八年清宮《活計檔》資料

848(款)

落槌價 :CNY4,600,000


※ 849

清乾隆?青花纏枝花卉紋疊盒

疊盒呈圓柱形,盒蓋與盒身大小恰如其分,依次上下子母口相合,上下共四層。該盒胎質細白,通體施白釉白中微微泛淡青色,釉面光潔、瑩潤。蓋外與盒身均繪青花纏枝花卉紋,線條纖細卻又繁而不亂,清新雅靚,青花呈色穩(wěn)定,色澤渾厚。此瓷質蓋盒制作規(guī)整,做工精致,屬于乾隆時期青花精品。

記錄:倫敦蘇富比1979年4月3日,Lot.184.

A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FLOWER PATTERNED BOX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D:12cm/H:18.4cm

RMB:50,000-80,000

849(包裝圖)

本拍品記錄:倫敦蘇富比1979年4月3日,Lot.184

落槌價 :CNY90,000

850

清乾隆?青花江崖海水云鶴紋爵托

款識:“乾隆年製”四字雙行篆書款

此類型器在官窯燒造檔案中,被稱為“青花白地江山一統(tǒng)爵盤”,乾隆八年六月曾有燒造。其中間起臺,臺有三條凹槽,用以插爵足。底部呈淺圈足,裹足支燒,見有細小的支燒點,圈足下另有四只扁形足。

托臺上以青花繪海水江崖紋,盤內繪云鶴紋,外壁飾四組折枝蓮紋,寓意吉祥。底款為特殊的四字款,筆意纖細。相同藏品見有南京博物院收藏。

參閱:《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頁324。

A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CLOUD AND CRANE’ BASE OF JUE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H:5.5cm

RMB:80,000-150,000

850(款)

落槌價 :CNY110,000

851

清乾隆?鱔魚黃釉六方貫耳尊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此瓶造型敦實大氣,頸部裝飾雙貫耳,古意悠然。通體敷施鱔魚黃釉,色澤蒼雅靜穆,光澤厚潤柔和,圈足露胎處為黑褐色,以摹“鐵足”之效果,底款為刻“大清乾隆年製”篆書。

本品精致雋秀,釉色沈穩(wěn),為乾隆茶葉末釉之精品,器身光素不事雕飾,尤顯溫婉爾雅,其褐色出筋效果是最為與眾不同之處,難能可貴,置于殿堂之中,可解思古之幽情,殊為難得。其色澤靜穆深沈,富有天然韻致,體現(xiàn)古人非凡的審美情趣,相同器型亦有青花和其它單色釉傳世。

唐英于《陶成紀事碑》中關于鱔魚黃釉記載為“一仿廠官釉,有鱔魚黃、蛇皮綠、黃斑點三種”。清代內務府檔案中記載乾隆皇帝曾多次過問廠官釉瓷器燒造的情況,最早記載是乾隆二年十月唐英奉命燒造“廠官釉收小雙耳瓶”,而乾隆三年六月是檔案記載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燒造,器形多達八種,可見乾隆對此類茶葉末釉色之鐘愛。同類作品可見日本出光美術館收藏。

來源:日本藏家舊藏

A EEL YELLOW GLAZED HEXAGON EARED ZUN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H:45.5cm

RMB:3,500,000-4,500,000

851(款)

851(底部圖)

落槌價 :CNY4,100,000


※ 852

清乾隆?豆青釉月牙蓋罐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豆青釉月牙罐為清代官窯的傳統(tǒng)品種,從康熙朝至道光朝皆有燒造,有各種大小規(guī)格,是清宮用來裝茶葉的茶葉罐,舊名“乾隆款豆綠茶罐”,又因其圓形蓋面似“日”,半環(huán)形堆塑耳象“月”,故也稱“日月罐”。以康熙祭紅、雍正粉青和乾隆豆青罐為佳品,本品即為一例,兩岸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文物商店及瑞典著名收藏枚茵堂皆有同類品種收藏。

本品圓口,短頸,溜肩,圓腹,臥足內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腹部對稱凸飾兩月牙形耳裝飾,蓋面嚴密,與罐身合為一體,線條流暢。通體施豆青釉,釉質肥腴,釉色勻凈蒼翠,為乾隆朝單色釉之上品。

參閱:《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頁338;

《孫瀛洲的陶瓷世界》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270頁,圖168.

A YELLOWISH PEA GREEN GLAZED LIDDED POT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H:21.7cm

RMB:無底價

852(款)

852(底部圖)

落槌價 :CNY220,000

※ 853

清乾隆?青花纏枝花杏圓開光福壽紋如意耳扁瓶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扁瓶造型源自明早期青花器物,其點染鐵銹斑狀繪法,亦為模仿蘇麻離青特點而作。瓶身以拼接法制成,工藝復雜。瓶口自上而下分繪纏枝靈芝紋、如意紋、纏枝西番蓮紋、纏枝蓮紋、福壽紋、卷草紋共六層紋飾,腹部福壽紋系繪在凸起的桃形開光上,畫工復雜而不失嚴謹之態(tài)。兩側頸部加如意耳裝飾,腹側繪纏枝靈芝紋條帶裝飾。整體紋飾形成正面緊湊,側面簡潔的裝飾風格。該器胎質細膩,白釉溫潤,青花發(fā)色鮮艷,繪工考究,為乾隆朝官窯之佳作。

參閱:1.《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頁220;

2.《故宮博物院藏古陶瓷資料選萃》卷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頁210,圖186。

A BLUE AND WHITE PRUNUS PATTERNED RUYI EARED FLAT VASE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H:24.9cm

RMB:380,000-680,000

853(款)

落槌價 :CNY480,000

※ 854

清乾隆?青花海浪纏枝花卉紋書燈一對

本品秀巧別致,造型新穎獨特,胎釉瑩潤精良,以青花點涂之法繪就各層紋飾,青花濃艷雅靚。全器先分段燒造后上下組裝而成,有大中小三層圓盤,分別是燈盞托盤,中層蠟盤和底層托盤。中間以線條起伏、富于變化的三截圓柱相貫聯(lián)。此對書燈青花之發(fā)色、畫法尚存雍正朝之遺風,故而本品應為乾隆初年之物。

本品為清宮書燈,專供書齋照明之用,非五供神器之燭臺,為乾隆一朝獨有的文房雅具,深得乾隆皇帝所喜愛。清宮《活計檔》中載:乾隆九年“初三日司庫白世秀、副催總達子來說,太監(jiān)胡世杰傳旨將發(fā)與唐英做樣書燈一件俟,到來時交齋官,欽此?!绷?,乾隆九年“初四日司庫白世秀副催總達子將唐英燒造……白地書燈二隊……俱持進交太監(jiān)胡世杰呈覽。”南京博物院藏有一件書燈,尺寸較本品略小,為1954年故宮博物院撥藏。

記錄:香港蘇富比,1996年4月30日-5月1日,Lot.442.

A PAIR OF WAVE AND FLOWER PATTERNED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CANDLE HOLDERS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D:13.6cm/H:20.5cm

RMB:800,000-1,200,000

附圖:乾隆九年清宮《活計檔》資料

落槌價 :CNY800,000

855

清乾隆?青花纏枝花卉紋折沿大盤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器型碩大,紋飾精美,通體繪濃密的纏枝蓮,為乾隆時期仿永宣的精品。清代的雍正乾隆時期盛行以明代永樂宣德的青花畫風為藍本的點染畫法,雖然造型紋樣大致相同,但白釉、青花、紋飾風格和款式都不一樣。永、宣官窯青花瓷器的白釉肥腴且泛鴨蛋青色,雍、乾官窯青花瓷器的白釉亮麗而滋潤;永、宣官窯青花瓷器中有自然的鐵銹斑點,雍、乾官窯青花瓷器的鐵銹斑點則是人為點繪上去的;永、宣官窯青花瓷器的紋飾風格古樸,雍、乾官窯青花瓷器的紋飾風格相對精細,雖為仿永、宣官窯青花瓷器的風格,但各書本朝代的款式,此盤即為這一類作品的杰出代表。

A LOTUS PATTERNED BLUE AND WHITE PLATE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D:48cm/H:9.5cm

RMB:120,000-150,000

855(款)

落槌價 :CNY155,000

856

清雍正?青花云龍紋折沿洗

此件筆洗器形碩大,折沿,深腹,平底。胎體厚重,瓷質堅實,通身施透明釉,釉面平滑光亮。全器青花繪畫修飾,洗底部青花繪云龍紋,內壁繪江水鯉魚紋一周,與底部紋飾一起,有“魚龍變化”之寓意,是為舉業(yè)成功、地位高升的美好祈愿。折沿處繪如意云頭紋,外壁繪四只夔龍紋。紋飾繪制精良,形象生動,構圖疏密有致。

整器繪畫筆法嫻熟,紋飾精美,線條流暢,發(fā)青花發(fā)色淡雅,耐人尋味。此器無論從造型、胎釉、青花發(fā)色、繪畫水平等各個角度和水平來看,定屬于官窯無疑。

來源:英國漢普郡埃金頓醫(yī)生舊藏。

備注:埃金頓(John St Clair Elkington)為英國著名醫(yī)生,二戰(zhàn)時在倫敦麥菲爾區(qū)Hay Hill的一家古玩店購得此洗,后由其家族遞藏。

A BLUE AND WHITE DRAGON PATTERNED PLATE

Qing Dynasty Yongzheng Period

D:50.8cm

RMB:1,600,000-2,000,000

856(另面圖)

落槌價 :CNY1,800,000

857

清乾隆九年?內廷發(fā)唐英造節(jié)令膳碗存廠樣碗

款識:“乾隆九年內發(fā)造節(jié)令膳盌原樣存廠記”

此種碗為乾隆九年內發(fā)與唐英造節(jié)令膳碗之存廠樣碗。據(jù)清宮《活計檔》載:“初九日,七品首領薩木哈來說:太監(jiān)胡世杰交御用青花白地膳碗一件,傳旨交唐英燒造……于乾隆九年五月初四日,司庫白世秀將唐英燒得艾葉靈符膳碗十件持進交太監(jiān)胡世杰呈進訖。”

碗敞口微撇,深腹,圈足。通體青花繪飾,口沿內外分別繪以菱格紋、網格紋裝飾,腹部為纏枝花卉紋。底足內書青花“乾隆九年內發(fā)造節(jié)令膳盌原樣存廠記”記事款。全器青花淡雅清新,構圖疏密有致,器形端莊秀美,尤顯溫婉動人。本品款識較為罕見,根據(jù)其內容,本品乃屬宮廷燒造之官樣。”

出版:《世界陶瓷全集·清朝篇》,昭和31年(1956年),河出書房發(fā)行,圖版57。

A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BOWL

Qing Dynasty Year 9 of Qianlong Period

D:15cm/H:6.6cm

RMB:520,000-700,000

857(碗心圖)

857(包裝圖)

附圖:本拍品出版物:《世界陶瓷全集·清朝篇》

附圖:乾隆九年清宮《活計檔》資料

落槌價 :CNY680,000

858

清乾隆/嘉慶?青花勾云紋齋戒牌

齋戒牌為清代宮廷齋戒大禮之佩帶用器,素以其小器精作而受到人們喜愛。有長方、橢圓或海棠等式樣,兩端可穿系隨身佩帶。此牌邊飾為貫套變形云紋,正中一面書楷書“齋戒”,一面為滿文,字體工整,極富韻味和宮廷氣息。純以青花為飾,十分少見。

A CLOUD PATTERNED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PENDANT

Qing Dynasty Qianlong/Jiaqing Period

L:6.4cm/W:4.5cm

RMB:無底價

落槌價 :CNY70,000

859

清乾隆?粉彩洞石花鳥紋瓷板

瓷板胎質細膩,釉質滋潤,其上粉彩繪洞石、靈芝、牡丹、翠竹、雀鳥等,畫面春意盎然,彩飾鮮妍,繪工精細,清新雅致。

A FAMILLE ROSE ‘FLOWER AND BIRD’ PATTERNED PORCELAIN PLAQUE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L:32.5cm/W:21.9cm(內芯)

RMB:36,000-60,000

落槌價 :CNY90,000

860

清?檸檬黃釉杯

該杯直口、深腹,杯形雋秀,胎質堅潔,輕盈靈透。內壁及底部施白釉,外壁施黃釉,釉色瑩潤淡雅,釉面光潔亮麗,清新雅致。

備注:該藏品由明尼蘇達州威諾娜,美國霍金博士產業(yè)繼承人老弗蘭克·G·默特斯家族提供。

Middle A YELLOW GLAZED CUP

Qing Dynasty

H:8cm

RMB:40,000-60,000

落槌價 :CNY220,000

861

清雍正/乾隆?胭脂紅釉菊瓣盤

此件胭脂紅釉菊瓣盤,敞口,盤壁呈菊花瓣狀,淺弧壁,圈足。器底無款亦施胭脂紅釉。盤壁花瓣大小分布均勻,線條優(yōu)美舒暢。造型秀美端莊,胎體細薄,迎光能透,顯示了雍乾時期制器靜雅纖麗的藝術風格以及極為高超的制胎水準。此盤擬取秋菊之形,造型雋美,配以勻凈瑩潤的釉色,彰顯出此器清新脫俗之藝術魅力。

菊瓣盤是清代雍正御窯名貴品種,據(jù)《清檔·雍正記事雜錄》記載,雍正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內務府總管年希堯家人鄭天賜宋濤各色菊花式盤十二色,內每色一件。司庫常保、首領太監(jiān)薩木哈呈覽。奉旨:著交與燒造磁器處,照此樣每式燒造四十件。”足見雍正皇帝對于此種作品的喜愛之情。

A CARMINE RED GLAZED CHRYSANTHEMUM SHAPED PLATE

Qing Dynasty Yongzheng / Qianlong Period

D:17.8cm/H:3.6cm

RMB:70,000-120,000

落槌價:流拍

862-863為空號

※ 864

清雍正?仿官釉雙耳穿帶漢壺尊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此件仿官漢壺尊,壺體扁橢圓形,直口短頸,垂腹,頸部對稱飾環(huán)耳,耳穿綬帶。圈足外撇,底足平扁,露胎處涂以褐釉。器底青花書“大清雍正年製”六字篆書款。足兩側各有一長方形穿孔,可穿系繩帶。明高濂《遵生八箋》中載:“故官哥古瓶,下有二方眼者,為穿皮條,縛于幾足,不令失損。”此壺造型仿漢代青銅壺,于細部稍作變化,古樸端莊,線條充滿凝練靜穆之美。雍正制器,其形體之美冠絕一時,線條流暢,文雅精細,雋秀俊逸,于此器中,可窺全貌。全器內外滿施釉,釉汁肥厚,釉質細膩,蒼雅靜穆,光澤溫醇,開片有致。

清代前期,工藝品創(chuàng)作繼承晚明復古精神,摹古、習古之風盛行,雍正皇帝品味超群,對宋瓷不事雕琢的素雅之美甚為推崇,故命景德鎮(zhèn)加以仿制。雍正時期曾多次命年希堯、唐英等人仿制宋官窯瓷器,據(jù)《清檔》記載,雍正帝屢次拿出內府藏宋代原器,發(fā)與唐英命其對照仿制,唐英在《陶成紀事碑》中亦有記載。雍正仿官極為杰出,堪為歷史上仿官釉最為成功的一朝,有些釉色已達到幾可亂真的水平。

此件仿官釉漢壺尊釉色幽雋淡恬,溫潤似玉,內蘊光華,開片有致,宋人崇尚一色純凈之美學理念在此器中得以展現(xiàn)。其造型古拙,雍容內斂,皇室用器之風范不宣而彰。此器器型摹古,然制作深具新意,頸部雙耳作綬帶卍結,寓意吉祥,且正是雍正一朝“師古而不泥古,仿古而不忘新意”的摹古思想體現(xiàn)。

記錄:北京瀚海1997年12月20日,Lot.1069.

A RU-TYPE KILN DOUBLE EARED KETTLE

Qing Dynasty Yongzheng Period

H:54cm

RMB:500,000-800,000

落槌價 :CNY500,000

865

清雍正/乾隆?青花仿青銅羊首尊

雍乾之際,好古之風盛行,其中古青銅器對當時瓷器制作影響尤深。此尊即為仿青銅式樣的青花羊首尊。整個器型呈橢圓形,體量碩大,十分壯觀。尊口微外撇,頸部收束,高圈足,頸、肩間設羊首式雙耳,羊首造型古樸端莊,此為雍正和乾隆官窯仿古大器上經典樣式。胎質細膩,胎壁厚重,釉色瑩白如玉,釉面肥潤細膩。青花發(fā)色明艷,青亮穩(wěn)定。頸肩部兩面出戟,上層紋飾為變體龍紋,下層主體紋飾為獸面紋,以云雷紋鋪地。腹部以八片蕉葉紋環(huán)飾,其內填變形龍紋,滿繪云雷紋。近足部出四戟,均勻分為四等分,每部分繪兩只奔跑動物,用筆古拙質樸,然生動活潑,填以云雷紋錦地。羊首寫實生動,羊角卷曲貼于腦后,雙目圓睜,羊須彎曲接于器身,溫順祥和,寧靜吉祥。整體風貌古雅樸拙,制作考究,法度嚴謹,雖是化銅為瓷,卻不失古意,典雅渾厚,深具上古青銅器之端重莊嚴。此尊形制特征為仿周漢雙耳圓壺、雙耳圓尊,稍作變化,以當朝之材質蘊上古之遺風,將古代青銅器雄渾神秘之精髓與當時制瓷工藝的高超水準揉為一體,實為清早期官窯臨古佳作。

出版:《嶺南私家藏珎》(封面作品),嶺南美術出版社。

A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ZUN WITH RAM SHAPED HANDLES

Qing Dynasty Yongzheng/Qianlong Period

D:22.4cm/H:42.2cm

RMB:2,200,000-2,500,000

附圖:清宮內廷畫家陳梅繪《尊花圖》局部

落槌價:流拍

866

清雍正?青花纏枝蓮紋丹瓶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

此小瓶以嬌美之形體,恬靜之釉質,集中體現(xiàn)了雍正瓷器典雅秀麗的藝術風格。頸部留白,肩部繪卷草紋一周,腹部飾以纏枝蓮紋。此丹瓶畫面布局嚴謹,形制精巧,小器大樣,把手可玩。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件清雍正青花錦紋花卉紋瓶,器形與大小與本瓶幾乎無差,詳見耿寶昌主編,《故宮博物院明初青花瓷·下冊》,頁260,圖版193。

記錄:香港蘇富比,1985年11月20日,Lot.76.

A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LOTUS PATTERNED BOTTLE

Qing Dynasty Yongzheng Period

D:4cm/H:10.8cm

RMB:220,000-280,000

866(款)

本拍品記錄:香港蘇富比,1985年11月20日,Lot.76.

落槌價 :CNY660,000

※ 867

清雍正?粉青釉花口三如意足折沿洗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雍正朝單色釉器素為清代官窯之名品,其格調高雅、品質優(yōu)良,后世難以企及。此洗作輪花式口,折沿外出,造型古樸端莊,下承三如意云頭式足。通體施釉肥厚,釉質柔美,合古人“類玉”之稱。色調清新雅致,透出含蓄之感,底部青花書寫“大清雍正年製”篆書款,是為雍正御窯佳器。

備注:倫敦蘇富比,1976年4月6日,Lot.191.

A LAVENDER GREY GLAZED FLOWER EDGED AND THREE FOOTED WASH

Qing Dynasty Yongzheng Period

D:23.2 cm/H:6.3cm

RMB:300,000-500,000

867(底座)

867(款)

落槌價:流拍

※ 868

清雍正?宜興窯段泥天藍釉八方弦紋貫耳瓶

本品整體為八方造型,兩側各飾一貫耳,腹部微鼓,下承圈足。瓶內外壁通施宜興仿鈞天藍釉,釉色幽藍雅靚,釉面肥厚,端莊素雅,超凡脫俗,器物足端平切。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與此拍品釉色品種相同的宜鈞器物若干,可互參照。

A YIXING-KILN CELESTE BLUE GLAZED VASE

Qing Dynasty Yongzheng Period

H:30.8cm

RMB:200,000-300,000

附圖:天津博物館藏松石綠釉八方貫耳瓶

附圖:清高宗乾隆觀畫圖

落槌價:流拍

※ 869

清雍正?仿哥釉八方弦紋貫耳瓶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本品為雍正朝仿哥釉宮廷陳設大器,造型恢弘,八道棱角自上而下隨形貫通全器,端莊挺拔,彰顯皇家氣派,所施哥釉釉質溫潤,淡雅古樸,開片細密,遍布全器,饒有韻致,底足涂飾鐵褐之色,底部青花書“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唐英《陶成紀事碑記》中所載:“一仿仿鐵骨哥釉,有米色、粉青二中”,此屬其中之一。

雍正、乾隆兩代帝王好古,唐英為迎合帝王喜好而多有燒造,清檔有載:“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七品首領薩木哈,催總白世秀來說太監(jiān)高玉交:……哥釉收小八方雙管瓶一件,哥釉四喜瓶一件,哥釉太極紙槌瓶一件,哥釉放大天盤口大漢尊一件,哥釉六方雙管尊一件,哥釉蓮座蒜頭瓶一件,哥釉葵瓣筆洗一件,哥窯腰元罐一件,傳旨:交與燒造磁器處唐英,……俱照樣燒造送來。燒造完時再將交出原磁器繳回,仍交磁器庫。此磁器內有大器皿應畫樣帶去,其小磁器皿俱各帶。欽此”(見于《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江西燒造磁器處》)。

來源:日本藏家舊藏。

A GE-TYPE KILN EARED VASE

Qing Dynasty Yongzheng Period

H:48.3cm

RMB:4,200,000-6,000,000

869(底部圖)

落槌價 :CNY4,200,000

※ 870

清雍正?仿官釉六方長頸瓶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此瓶體呈六方形,平口,長直頸,豐肩,弧腹較深,腹以下漸收,六方形足,底端出臺,足沿較寬。底落“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款。

此式六方瓶是唐英任督陶官時所創(chuàng)制,由于六方瓶必須分塊連接,成型困難,成品率低,屬于雍正時期宮中高檔式樣陳設器之一,品種所見有青花、粉彩鏤空、單色釉,均為御窯珍品。

此瓶器形端莊大氣,胎體堅致細膩,釉色光亮潤潔。清代雍正、乾隆兩帝酷愛宋瓷,當時景德鎮(zhèn)御窯廠因此制作了仿官、仿哥等品種,配以古代青銅器造型,充作宮中陳設,以追求古雅之氣,此瓶其中之一,是一件雍正御窯佳器。

來源:國營文物商店舊藏。

A GUAN-TYPE GLAZED HEXAGON LONG-NECKED VASE

Qing Dynasty Yongzheng Period

H:66.5cm

RMB:2,200,000-2,800,000

870(款)

落槌價 :CNY2,200,000

871

清雍正?斗彩芝仙祝壽紋碗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

碗口微撇,弧壁深腹,圈足。胎體輕薄靈秀,通體施白釉,碗口內外及足墻一周均飾雙線,造型俊美,胎質細致,釉色淡雅,畫筆清秀流暢,寓意喜慶吉祥,通體以斗彩為飾,青花淡雅,釉彩柔美。碗心青花雙圈內繪一對彩蝶雙飛于嬌嫩花叢中。碗外壁以斗彩繪“靈仙祝壽”圖,以釉下青花勾勒花卉枝葉,繼以釉上紅、黃、綠、赭石等色彩填繪,整體畫面體現(xiàn)出勃勃生機春意盎然,曹植《靈芝篇》有“靈芝生天地,朱草被洛濱;榮華相晃耀,光采煥若神”。祝壽意同拱壽,以靈芝、水仙和南天竺組成圖案,即謂“靈仙祝壽”,為雍正朝御用制瓷經典紋飾。雍正皇帝對“靈仙祝壽”紋樣的珍愛與重視,從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美人圖·倚門》及《胤禛行樂圖·書齋寫經》局部圖中(《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頁122,圖Ⅰ-60)可見一斑。底飾青花雙圈內書“大清雍正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字體雋永。雍正朝斗彩靈仙祝壽紋飾常見于盤,類此斗彩靈仙祝壽碗,鮮見傳世。

來源:國營文物商店舊藏。

A OVER-GLAZE COLORED PORCELAIN BOWL

Qing Dynasty Yongzheng Period

D:14.6cm/H:6.2cm

RMB:2,400,000-2,800,000

落槌價:流拍

※ 872

清雍正?黃地綠彩嬰戲圖碗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

碗口外撇,弧壁,圈足,造型規(guī)整。內外滿施黃釉,色澤嬌艷,清新悅目。外壁刻八子嬰戲圖,神態(tài)各異,甚為討喜。綠彩施于外壁紋飾,對比明快,相得益彰。器底青花楷書寫款“大清雍正年製”,書體工整。各大博物館等公私機構見有收藏相同之器,是雍正官窯經典式樣。

A YELLOW GROUNDED GREEN COLOR ‘CHILD AT PLAY’ BOWL

Qing Dynasty Yongzheng Period

D:15.1cm/H:7cm

RMB:750,000-1,000,000

落槌價:流拍

873

清雍正?青釉外凸雕內淺刻牡丹紋大碗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此碗造型端莊,典雅雋秀,簡潔明快,碗敞口,深弧腹,圈足,足底心青花書“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圈足碹修圓潤,胎質堅致細膩,全器施粉青釉,釉質溫潤醇厚,肥腴嬌嫩,秀美瑩亮,靜穆而又隱見濃淡變化,玄妙靈動。

此碗口沿飾變體螭龍紋一周,足墻飾回紋。內外壁均裝飾六組連枝牡丹花,外為凸雕,內為淺刻,兩種技法均運用得爐火純青。內外牡丹花紋位置對應重合,巧思妙想,甚為精妙。布局疏密有致,賦予均衡之節(jié)奏感,變化巧妙,剔刻精湛細致,富具立體感,非技藝卓絕之巧匠而不能為。《匋雅》對此中技法亦有贊譽,“內平外凸之雕花豆青海盌。雍乾皆有之。式樣絕巨,而甚為精致。”觀此碗可品其中妙處。

雍正御瓷之精細文雅體現(xiàn)在器物的任何一處細節(jié)的處理之上,本品內外所施青釉溫潤可愛,凸雕刻繪靈動鮮活,靜謐悠遠,體現(xiàn)了雍正帝的藝術品味及審美修養(yǎng)。

來源:香港蘇富比1981年5月20日,Lot.812.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