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創(chuàng)作出感動人的作品,是每個嚴肅藝術家的追求。如何創(chuàng)作出感動人的藝術作品,也是每個藝術家都在思考的問題。 許多藝術家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往往會更為注重藝術語言的修煉。比如想出一個動人的主題,采取具有張力的表現語言,探索新穎的藝術表現方式,等等。這本身是沒錯的,也都是非常可貴的藝術探索方向。但藝術家有時候會忽略一個最為重要的問題的思考,那就是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主體的藝術家自己的身上,究竟是不是有著可以打動人的品質。 我們都熟悉徐渭恣意揮灑的花鳥,但我們更被他“獨立書齋嘯晚風”的桀驁不馴和他九死一生的凄苦生活所感動。我們也了解八大山人亦哭亦笑的題款和白眼向青天的造型,但八大國破家亡的遭遇和不食周粟的氣節(jié),更是觸動后人和被歷史所推重的故事。文森特·梵高扭曲抖動的線條和色彩,之所以能打動無數中外觀眾的心弦,主要在于他的線條和色彩充盈了對生活的渴望和對現實的絕望,兩者之間生發(fā)出了足以撼動人心的張力。多少人被莫迪里阿尼人物空洞茫然的眼神所觸動,難道這份觸動里沒有對他和珍妮的凄婉愛情故事的長吁短嘆? 我們所提到的這些畫家,他們的畫只是畫么?他們的畫其實也是他們的精神寫照。我們被感動的,不僅僅是他們作品的畫面,還因為藝術家本身的故事里,有感動我們的地方。這也是他們的作品能夠超越歷史的風格變遷,永遠吸引人、被人們記住的原因。 今天的很多藝術家,忽略了自身的精神塑造。在他們的身上,已經很難找到打動人的品質了。當然,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進步,我們并不是說今天的藝術家也要像歷史上的某些藝術家那樣,過一種窮困潦倒、精神分裂的生活。為了感人而去故意模仿,只是一種愚蠢的低級山寨。藝術的感人不是讓人去可憐,而是出于對作品背后的藝術家人格魅力的尊重和敬仰。這種人格魅力產生自藝術家的文化修養(yǎng)、品德操守和人文關懷。 藝術作品作為人的精神世界的產物,作為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不是脫離于人、脫離于藝術家的獨立存在。它所承載的也不僅僅是作品本身的內容和形式。我們要全面的觀照一件藝術品,有時候也需要全面的了解創(chuàng)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的故事。有些作品,如果不深入到藝術家的精神世界,是沒有辦法全面理解的,而一旦當我們了解了藝術家,或許我們立刻就能理解他的藝術,被他的作品所打動。 當我們提起畫筆時,我們也應該更多的想一想,我們的身上究竟有多少可以打動自己的東西。我們應該講述的,正應該是這些可以打動我們自己的故事。如果沒有,那就需要我們去重新思考我們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了。 藝術作品,歸根結底,無非是人的故事;藝術的歷史,歸根結底,無非是人的歷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