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薦人:花十三 推薦樂隊:IZ樂隊 馬木爾:貝斯/唱/口弦 張 東:打擊樂 “IZ”樂隊來自中國。但又很難把它歸結(jié)為中國樂隊。 “IZ”不是一個中二病的英語單詞縮寫,而是源于哈薩克語。在哈薩克語里,它的意思是“腳印”。 可是哈薩克在哪里?首先,哈薩克是個多義詞。首先是個民族,分布于全世界,全世界哈薩克族人有1800萬。中國此一民族所占比例不到全世界哈薩克族的十分之一。該民族使用的哈薩克文是阿拉伯字母哈薩克文。 1959年,中國對這一文字系統(tǒng)進行了調(diào)整,為哈薩克族設(shè)計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chǔ)的新文字方案。 1982年,由于實際操作的混亂,新疆地區(qū)于 1982年9月13日決定全面恢復(fù)使用老文字,將新文字作為拼音符號加以保留。 而作為國家的哈薩克斯坦,由于原隸屬于蘇聯(lián)加盟共和國,在1991年底才宣布獨立。所以其文字體系依然沿用斯拉夫字母(西里爾文字)哈薩克文。 這個跟音樂看似風(fēng)馬牛不相及的話題,其實并非與一張唱片的誕生毫無關(guān)系。語言或許支配著思維,發(fā)音可能干預(yù)著唱腔,民族也自然引導(dǎo)著風(fēng)格,在這層意義上來說,來自于亞洲中部地區(qū)的新疆哈薩克族樂隊所做的音樂,必然有一個歷史身份和坐標,這個坐標幾乎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祖先來自于匈奴、突厥、大月氏、鮮卑、回鶻和漢。他們又有天然的,來自斯拉夫民族的國際族胞。他們比中國的漢民族更接近真正的西方世界,卻又是以中國東南部為文明程度衡量指標的祖國里面,一個長期被邊緣化、被忽視的區(qū)塊。 所以,當(dāng)主唱馬木爾(Mamer)在2002年來到北京組建IZ樂隊時,他或許想要快一些進入主流城市語境,當(dāng)時IZ的成員還有吳俊德、朱小龍和郭龍。吳俊德是新疆人,一位著名的武術(shù)家、賽車手,以及舌頭樂隊、杭蓋樂隊的貝斯手、旅行團樂隊的主唱、吉他手。朱小龍也是新疆人,舌頭樂隊的吉他手。郭龍是野孩子樂隊、張瑋瑋&郭龍樂隊的鼓手、美好藥店樂隊的打擊樂手。這樣一支由資深搖滾樂手組成的樂隊,其音樂當(dāng)然沒有根植于簡單粗暴的“原生態(tài)”,而是從哈薩克民間音樂出發(fā),融合了當(dāng)代的音樂手法,創(chuàng)造出一種獨一無二的音樂語言。
幾年北漂后,馬木爾并不奇怪地又開始轉(zhuǎn)向哈薩克民間音樂。但這仍然不是跟隨“原生態(tài)”的時代風(fēng)潮。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就是在這幾年,央視電視歌手大獎賽,只要是原生態(tài)的歌手,最后幾乎都可以捧得獎杯。而馬木爾這個真正的哈薩克人,此時正開始用另一種形態(tài),重新演繹記憶中那些不知名作者創(chuàng)作的歌曲,并為古老的哈薩克詩歌譜曲。這在他2009年發(fā)行的專輯《eagle》中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
再后來,樂隊人員幾經(jīng)調(diào)整變動,最終形成了馬木爾、努爾泰、張東這個“雙貝司 打擊樂”的固定組合,音樂上又是完全不同了,“傳統(tǒng)”“草原”“哈薩克”“原生態(tài)”這些標簽被徹底粉碎和拋棄,IZ樂隊蛻變成為一支先鋒樂隊。
2010年秋天,IZ樂隊開始錄制新專輯《影子》。這張專輯徹底洗刷了馬木爾剛剛在國際上建立起來的抒情吟游詩人之類的形象。
馬木爾帶著他的音樂在樂壇混了小十年左右,聽者總是難免要把IZ和戲班、大忘杠、yat-kha、阿基耐甚至杭蓋相提并論,然后有人會來一句,總有些不同。無論如何,馬木爾是哈薩克人。哈薩克人嘛,人人都是藝術(shù)家。似乎哈薩克人天生就該上通天堂下達鬼神。 有一句話至少沒說錯,他和更為國際化的樂手相比,只不過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新疆哈薩克,縱然《影子》被歸結(jié)為工業(yè)氣息濃郁的黑色搖滾專輯,其中以然有他永遠洗刷不掉的哈薩克標簽。這種標簽的痕跡在音樂上和表演上已經(jīng)非常淡薄了,然而語言,只有語言——通過吟唱出來的語言結(jié)構(gòu)而成的世界,依然隱晦地指向一個歷史和過去。 想想IZ樂隊分分合合十幾年,人員更迭數(shù)次,而名稱卻從未改變。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腳印。它不是拔地而起的,不是憑空而來,每一次風(fēng)格的撕裂,都源于回望中的反思。
哈薩克人既順遂天意,其血液里又流淌著我們應(yīng)該舞蹈的意識。漢族歷史學(xué)者認為哈薩克得名于擺脫了異族可汗的壓迫和剝削,“哈薩克”一詞的含義是“避難者”、“脫離者”。而哈薩克族人自己認為,“哈薩克”即哈薩克語kaz(天鵝)、ak(白)的聯(lián)綴詞,意為白天鵝,這是一個因崇拜白天鵝而得名的民族。 所以你可能會理解,何以馬木爾在挪威、瑞士、英國、西班牙、波蘭、葡萄牙、比利時這些音樂和經(jīng)濟同樣發(fā)達的國家巡演過,受到過熱烈的追捧后還愿意回到哈薩克,回到新疆,回到烏魯木齊。 2013年,IZ做了一張新專輯《迴聲》。這很有意思。從世界融合的fusion音樂一步踏入電子工業(yè)搖滾。聽覺感受上很像是Current 93的最新專輯《The Moons at Your Door》。只有聽過了才知道這種比較的意義。(Current 93的主唱xizang出生于馬來西亞。與馬木爾一樣,帶有穆斯林的身份傳統(tǒng)。作為一個南亞人,曾經(jīng)以最正宗的暗潮金屬和黑哥特、死亡民謠征服了整個歐洲和美國??墒?,他知道他血液里流淌著的亞洲的氣氛。)
《迴聲》 vs 《The Moons at Your Door》
表面上看起來,哈薩克徹底從IZ的世界中消失了,其實并不是,而是馬木爾似乎已經(jīng)不需要再通過音樂,證明哈薩克是一個有自己語言的所在。包括音樂。 他和他的那些同胞一樣,他們沒有什么不一樣,他們是哈薩克的后人,也就是,白天鵝的后人。沒有必要傾倒于任何更“高級”、更“國際”或者更“先鋒”的東西,他們自己的語言/音樂,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地人們可以取代。所以就更沒有必要,用自己民族的語言/音樂,進入另一個西方。他們對于廣袤的華夏領(lǐng)土來說,本身就是西方。心理意義上的“西方”類似于“遠方”。只有心理上到不了遠方的人才歌唱遠方。有些人,生下來,自己就是遠方。
馬木爾回到了烏魯木齊。這是一個神奇的城市。也是一個正常的事情。他像大多數(shù)并非來自城市的歌者一樣,去了這個國家的最西邊——不是北京,不是上海,也不是香港臺灣和美國。只不過,他們?nèi)チ舜罄恚退呐笥讶チ藶豸斈君R。有人在烏市的高昌區(qū)見過他。更多的哈薩克人,不把他當(dāng)作一個聞名遐邇的國際知名藝術(shù)家,只把當(dāng)做一個本地漢子,又不太本土化,他的母語既不是維語,也不是漢語,同時他還會說英語。總之多少是一個奇怪的存在。 一部分哈薩克人今天的交通工具依然是駱駝和馬匹。這在烏魯木齊一點也不奇怪。當(dāng)年,大漠上有一伙東方來的強盜,騎馬闖進了荒無人煙的戈壁,這里只有哈薩克牧民和羊群、白雪。他們用了十年時間去尋找一個小女孩。這個小女孩身上有一份藏寶圖,畫的是被黃沙掩埋的高昌古城。誰要是找到了高昌古城,誰就擁有了世界上最大的財富。那個古城建自西漢宣帝年間。太宗時通過玄奘的游歷斡旋歸了唐。高昌迷宮藏滿了唐太宗所贈珍寶。 最后,強盜們和小女孩一起找到了這個傳說中的迷宮,原來它真的存在。然而,迷宮里沒有一顆金銀珠寶,只有——孔子講經(jīng)、顏回禮道,漢家的杯碗桌椅炊具。 盜者狂怒,然而迷失心性,再也走不出這片大漠迷宮。只有那小女孩騎著一匹老白馬脫身了,人間紅塵、金銀、情長、恩怨早早的全都過了一遍,她心里什么都清楚,什么都放得下。卻不是什么都不在乎。她是個漢族女孩,早早的被卷入哈薩克人的一場大是大非中,可她偏偏愛上了這片原非吾鄉(xiāng)之地。此地并非安逸之所,卻使人心安。 故事的結(jié)局是,她仍騎著這匹白馬,回到了中原故鄉(xiāng)。 “江南有楊柳、桃花,有燕子、金魚……但這個美麗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國人那樣固執(zhí)——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