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國藩晚年數(shù)次向子弟推薦張英的《聰訓(xùn)齋語》,他說,讀這本書不但可以修身,還可以養(yǎng)生。 張英就是那個著名的“六尺巷”的故事的主人公,在康熙年間當(dāng)?shù)酱髮W(xué)士,相當(dāng)于副總理吧,他的那首勸慰家人的詩膾炙人口: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 《聰訓(xùn)齋語》是張英退休之后,寫給兒孫的家訓(xùn),其中頗多見道之語。什么叫見道之語呢?就是閱盡人生種種之后,那些看透了的話。我抄一些跟大家分享吧(原文多為小篇章的形式,我都給斷開了,只摘取語錄,括號中的是我的感悟): 1、圣賢領(lǐng)要之語,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此語出自《尚書》,用大白話講,即:學(xué)壞三天,學(xué)好三年。) 2、書卷乃養(yǎng)心第一妙物。 3、掃地焚香,清福已具。其有福者,佐以讀書;其無福者,便生他想。 4、從來拂意之事,自不讀者見之,似為我所獨遭,極其難堪;不知古人拂意之事,有百倍于此者。(張英舉蘇東坡、白香山、陸放翁人生多艱為例。) 5、富盛之事,古人亦有之,炙手可熱,轉(zhuǎn)眼皆空。 6、讀書可以增長道心,為頤養(yǎng)第一事也。 (以上皆開篇中語,大致言讀書養(yǎng)心。) 7、予于白陸詩,皆細(xì)注其年月,知彼于何年引退,其衰健之跡皆可指,斯不夢夢耳。(此言讀書之法,與我正在編的《曾國藩實學(xué)》的思路相契。) 8、圣賢仙佛,皆無不樂之理。彼世之終身憂戚、忽忽不樂者,決然無道氣、無意趣之人??鬃釉粯吩谄渲小㈩佔硬桓钠錁?、孟子以不愧不怍為樂,論語開首說悅、樂,中庸言無入而不自得,程朱教尋孔顏樂處,皆是此意。 (此真見道語,會讀書。) 9、富貴貧賤,總難稱意,知足即為稱意;山水花竹,無恒主人,得閑便是主人。 10、古來士大夫?qū)W琴,類不能學(xué)多操。白香山止《秋思》一曲,范文正公止《履霜》一曲,高人撫弦動操,自有夷曠沖澹之趣,不在多也。 11、放翁詩曰:琴到無人聽處工。 好了,一天抄一點吧。這幾則,您有何高見,請在下面留言。 谷園 2016.5.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