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講道教禮儀:道教的早晚功課 都讀什么?

道學苑道教禮儀陳耀庭2016-05-13 11:50

[導讀]早晚功課是道教富觀道士日常的主要禮儀之一,也是宮觀道士日常修持的一部分。課,指的是課誦,功課就是例行作業(yè)的意思。早晚功課就是道觀的道士每天早晚兩次上殿念誦必讀的經(jīng)文。

早期道教并無關(guān)于早晚功課的記載?

早期道教沒有早晚功課的記載。南北朝時,道教的宮觀道士有“常朝儀”?!抖葱`寶三洞奉道科戒營私》卷六“常朝儀”稱,“四眾三洞,可旦夕常行,所以謂之常朝。常朝儀的核心部分是禮十方,同后來的早晚功課以誦念咒經(jīng)誥為主不同。但是,以常朝儀必須天天早晚舉行這一點而言,同早晚功課又十分接近。明代正續(xù)《道藏》中,亦無早晚功課的經(jīng)籍。

講講道教禮儀:道教的早晚功課 都讀什么?

早期道教沒有早晚功課的記載。(資料圖:圖源網(wǎng)絡)

什么時候開始有早晚功課

清代成書的《道藏輯要》收有《清微宏范道門功課》和《太上玄門功課經(jīng)》等兩種,現(xiàn)在都收在近出之《藏外道書》中?!肚逦⒑攴兜篱T功課》,從經(jīng)名冠以“清微”可知,當是清微派道士傳承之經(jīng)籍,大約出于清代以前。另據(jù)佛教叢林約在明代才較普遍地形成朝暮課誦制度,而全真道觀建制仿效佛教叢林,因此,道教的早晚功課制度,可能受到佛教禮儀的影響,約形成于明代的中晚期。明末清初,道教的主要宮觀,特別是全真派道觀,已經(jīng)普遍地以早晚功課作為一種進行信仰教育和日常修持的主要形式。

不同宗派的早晚功課 內(nèi)容不一樣

道教宮觀道士的早晚功課的內(nèi)容大致是相同的,主要是經(jīng)、誥和咒等。但由于各道觀所屬宗派不同,加上所在地區(qū)的差別,時代發(fā)展的變遷。因此,全真派道觀和正一派道觀的早晚功課的內(nèi)容略有差異,同一宗派的過去和當今的早晚功課的內(nèi)容也會有差異。

當今北京白云觀的早課內(nèi)容有:誦神咒(凈心神咒、凈口神咒、凈身神咒、安土地咒、凈天地咒、祝香咒、金光神咒、玄蘊咒),誦經(jīng)(清靜經(jīng)、消災護命妙經(jīng)、玉皇心印妙經(jīng)),誦寶誥(玉清寶誥、上清寶誥、太清寶誥、玉帝寶誥、天皇寶誥、星主寶誥、后土寶誥、南極寶誥、北五祖師寶誥、南五祖師寶誥、七真寶誥、普化寶誥),念懺悔文,回向(靈官咒、土地咒、大皈依),三皈依。如果同歷史上的《太上玄門功課經(jīng)》相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在“誦經(jīng)”部分,缺少了《太上靈寶無尊說禳災度厄真經(jīng)》;在“誦寶誥”部分,缺少了《彌羅誥》、《神霄誥》,多出了一個《南極誥》;在回向部分多出了誦念《靈官咒》、《土地咒》和《大舨依》等等。

講講道教禮儀:道教的早晚功課 都讀什么?

同一宗派的過去和當今的早晚功課的內(nèi)容也會有差異。(資料圖:圖源網(wǎng)絡)

北京白云觀的晚課內(nèi)容有:誦神咒(玄蘊咒),誦經(jīng)(救苦拔罪妙經(jīng),升天得道經(jīng),解冤拔罪妙經(jīng)),誦寶誥(斗姥寶誥、三官寶誥、玄天寶誥、呂祖寶誥、丘祖寶誥、靈官寶誥、救苦寶誥),誦寶誥(報恩寶誥),回向(土地咒),三皈依。如果同歷史上的《太上玄門功課經(jīng)》相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在“誦寶誥”部分缺少了“天師誥”。

當今上海市道教協(xié)會編有《太上正一早晚功課經(jīng)》,其中早課的內(nèi)容有:香贊,誦神咒(凈心神咒、凈口神咒、凈身神咒、安土地神咒、凈天地解穢咒、祝香咒、金光神咒、玄蘊咒),誦經(jīng)(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jīng)、太上洞玄靈寶升玄消災護命妙經(jīng)、無上玉皇心印妙經(jīng)),誦寶誥(玉清寶誥、上清寶誥、太清寶誥、彌羅寶誥、天皇寶誥、星主寶誥、后土寶誥、南極寶誥、雷祖寶誥),十二愿,誦王帥誥、土地咒,三皈依。如果同北京白云觀的早課內(nèi)容相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在“誦神咒”和“誦經(jīng)”部分完全一樣,在“誦寶誥”部分則少了“北五祖師寶誥、南五祖師寶誥、七真寶誥”以及“報恩寶誥”,多了“彌羅寶誥、雷祖寶誥”以及“王帥誥”。

上海市道教協(xié)會編的早晚功課經(jīng),晚課的內(nèi)容有:香贊,誦神咒(開經(jīng)咒),誦經(jīng)(太上洞玄靈寶十方救苦妙經(jīng)、元始天尊說升天得道真經(jīng)、太上道君說解冤拔罪妙經(jīng)、元始天尊說功德法食往生經(jīng)、太乙救苦天尊說拔罪鄂都血湖妙經(jīng)),誦寶誥(斗姥寶誥、三官寶誥、玄天寶誥、祖天師寶誥、葛仙翁寶誥、許真君寶誥、三茅真君寶誥、東岳寶誥),十二愿,誦王帥誥、土地咒,三皈依。如果同北京白云觀的晚課內(nèi)容相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在“誦神咒”部分完全一樣,在“誦經(jīng)”部分多了《元始天尊說功德法食往生經(jīng)》、《太乙救苦天尊說拔罪酆都血湖妙經(jīng)》,在“誦寶誥”部分則少了“呂祖寶誥、丘祖寶誥、靈官寶誥、救苦寶誥”以及“報恩寶誥”,多了“祖天師寶誥、葛仙翁寶誥、許真君寶誥、三茅真君寶誥、東岳寶誥”以及“王帥誥”。將當今中國道教這樣兩部早晚功課經(jīng)做這樣的比較,人們自然會得到結(jié)論,不同宗派的道士的早晚功課的內(nèi)容是有差別的。這里的差別并不是教義思想上有什么差別,主要是由宗派的起源和祖師的不同引起的。

不同時期的早晚功課 內(nèi)容不一樣

有時,即使是同一宗派,早晚課中,也因為本地崇奉的神明和祖師,而有本地道士特殊的內(nèi)容,例如龍虎山道士的早晚課有頌贊祖師的“祖天師寶誥”和“虛靖天師寶誥”,茅山道院道士的晚課中有“三茅真君寶誥”等等。

講講道教禮儀:道教的早晚功課 都讀什么?

通過早課,會產(chǎn)生心平氣和、脈通竅利的保健功效。(資料圖:圖源網(wǎng)絡)

宮觀道士日常舉行早晚功課的目的是為了修道。柳守元《清微宏范道門功課》的《序》中稱,“金書玉笈為入道之門,寶誥丹經(jīng)乃修仙之路。得其門,可以復元真之性;由是路,可以煉不壞之身。是故羽士住叢林,奉香火,三千日里行持,十二時中課誦。朝夕朝禮,期上接夫圣真;夙夜輸誠,祝永綿夫國祚”。

另一個目的是養(yǎng)生,柳守元稱“不勤持誦,何以保養(yǎng)元和”。道士做早課時,多在卯時,此時,陽氣初升,陰氣未動,飲食未進,氣血未亂。通過早課,會產(chǎn)生心平氣和、脈通竅利的保健功效。晚課時間一般在酉時,此時人已疲倦,陽氣衰微,陰氣漸旺,邪氣游蕩,通過晚課,能消除疲勞,平靜焦躁,產(chǎn)生精力振奮、有益睡眠的功效。因此,柳守元云:“若能矢志專誠,二六時中,猛勇精進,永無退轉(zhuǎn),在世端能出世,居塵自可離塵,出入虛無,逍遙宇宙,自由自在,無滅無生,方寸不染,一塵妙用,直超三界。若此者,了自心一念之塵根,脫世上三途之苦厄,履長生之大道,渡苦海之洪濤,禳災而災消,祈福而福至,無求不應,有感皆通”。

目前,各道觀舉行早晚課的時問安排,根據(jù)各道觀的實際情況,是不盡相同的。全真道觀,特別是山居道觀和叢林道觀,大多在晨曦微現(xiàn),早飯以前,開始早課。晚飯以后,日落之時舉行晚課。正一派道斑由于道士大多不住在廟內(nèi),因此,大致在開山門之后開始早課,在關(guān)山門以前舉行晚課。四季早晚課的時間也會略有不同。

但是,不論是正一派或者全真派道觀,每逢“六戊日”都不舉行早晚課和誦經(jīng)儀式。所謂六戊,是指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六天。據(jù)《九天神霄戊日禁忌》云:“昔漢武帝好道求仙,于元豐元年七月望日,感西王母降臨,帝問日:世間蟲蝗、水旱之災緣何而至?王母日:此皆下民無知,四季之內(nèi),六戊之日,犁除田地,冒犯陰陽之禁忌,致使水澤不降,百谷不收,民遭饑饉。帝日:戊禁最重,如何禳解,可免此災。王母日:戊禁最重,無法禳解。不惟蟲蝗水旱之災然,四時所犯,各有災殃,當禁之。戊日不可澆灌肥糞,觸穢地靈。春犯六戊,則令人促壽絕嗣,動土,犯帝星。夏犯六戊,則令人眼目失明,飛災橫禍相侵,動土,則犯土府星辰。秋犯六戊,則令人遭蝗痤時病,動土,則犯五岳四瀆。冬犯六戊,則令人官非口舌,耗散財物,動土,則犯后稷皇社。世人能畏天地,不犯六戊禁忌,即得時和歲稔,衣食自然”。正因為如此,每逢六戊之日,道觀不舉行誦經(jīng)和早晚功課。(編輯:云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