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聽了一節(jié)語文課,課題是鄭振鐸的《貓》,該節(jié)課整體不錯,但老師的一句不經(jīng)意的話語使得本節(jié)課成色大打折扣。課中老師說道:“我請一個班上讀得最好的同學來朗讀這一段!”初聽這句話沒什么問題,不是嘛,新課程不就是提倡要充分激勵和表揚學生嗎?表揚學生有什么過錯呢?其實,表揚不是教育的萬能武器,它有一個基本前提:既要激勵受表揚的學生,也要保護未受表揚學生的自信和自尊。也就是講,教育藝術(shù)的要訣在于“愛”,而“愛”是表現(xiàn)在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心靈,激發(fā)每一位學生的上進心,保護每一位學生的自尊。反觀我們現(xiàn)在的學校教育,由于我們老師們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偏差,傷害學生心靈的無意言行屢見不鮮,略舉幾個我親歷的案例。 案例一:數(shù)學課《拋物線的幾何性質(zhì)》上,老師列出一個課堂練習題“已知拋物線關于y軸對稱,它的頂點在坐標原點,并且經(jīng)過點M(2,-2√2),求它的標準方程?!崩蠋熥寣W生先做但未下講臺巡查,一會后就說:“該做完了嘛!怎么樣,簡單不?” 既然老師強調(diào)題目這么簡單,如果學生做不起,學習的自信心何在? 案例二:班會課《幸福的班級,幸福的我》上,老師對學校運動會吉祥物設計征集活動中被選中的學生說:“那么多同學投稿,唯獨你被選中了,讓那么多同學羨慕你,你好幸福呀!” 選中就等于成功嗎?成功就等于幸福嗎?沒被選中的同學就不成功嗎?不成功就不幸福嗎?所以,教師不應該采取橫向比較的方法來判斷幸福與否,不應該以名譽和利益為標準來判斷幸福與否,這種幸福觀會為孩子以后生活和工作的埋下不幸福的種子。 案例三:英語課上,老師要求學生根據(jù)情境寫短文,她巡查一會后抽一位同學起來讀自己所寫的短文,學生說沒有寫完,老師略帶調(diào)侃的語氣說:“你還沒有寫完???其他同學寫得很快喲!”即或是這位同學確實寫得太慢,但老師可否寬容和鼓勵該生,一句“看來你思考很嚴謹,下來繼續(xù)寫,我相信你寫的會與眾不同!”可以讓學生更加有尊嚴,讓他在感動和自尊中激發(fā)向上的力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言:“在教師手里操縱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縱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睂W生的心靈既是充滿希望和生氣的,也是非常敏感而脆弱的,它需要老師的精心呵護。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心靈,讓教師的“愛”更加熠熠生輝,更加可親可敬,否則就會像鄭振鐸在《貓》一文中寫道的:“我心里十分的難過,真的,我的良心受傷了,我沒有判斷明白便妄下斷語,冤苦了一只不能說話辯訴的動物。想到它的無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針,刺我的良心的針!我很想補救我的過失,但它是不能說話的,我將怎樣的對它表白我的誤解呢?” 所以,打著“愛”的旗號對學生的傷害是最具有隱蔽性的,不為覺察,破壞性持久,且難以彌補,愿廣大教育人謹記,在教育過程中更加謹言慎行,不要在栽下一棵樹的時候踐踏了一片草。 (本文發(fā)表于2011年5月19日《教育導報》,題目為《警惕隨意語言的傷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