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宋詞人蔣捷在《虞美人·聽雨》一詞中,從少年寫到壯年,再寫到暮年,讓聽雨貫穿一生,別有滋味在心頭:“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其中自然蘊無限感傷,藏不盡悲慨。直到暮年,心如止水,波瀾不起,便也到了人生的歸處?!兊李}記 第一次在滬過春季,那雨聲促使我不斷涂雅。今天是星期六,晨起下雨,一人在家,異常悠閑?!皾櫸锛殶o聲”,春雨的聲音本來是極小極微的,可以小到“無”的程度。 有人說:西方人長于虛幻的聽覺,中國人長于自然的聽覺。我們可以從蟀叫蛙鳴、花開花落的細微聲響中,尤其是滴嗒滴嗒的雨聲中品出無盡的禪境來。 聽雨有很多方式,小時候在農(nóng)村老宅常見是空階聽雨,在上海可以是梧桐聽雨、小樓聽雨,枯荷聽雨就不易了! 聽雨應有聽雨的環(huán)境與意境,還有人的心境。一個人在寓所里,靜靜地眺望著窗外綿密的細雨,淅淅瀝瀝,雨點灑在鐵皮雨棚上,叮咚作響,涓涓細流順檐而下,樹葉也沙沙輕吟。幾十年人生忙綠奔波后,現(xiàn)在總算有一種幽美的閑暇,實為紅塵人生中可遇而不可求的禪境。此刻,泡一杯綠茶,攤數(shù)卷閑書,有些凄清,一人索然卻不乏味,聽小雨輕敲疏梧,坦然自若,忘乎所以。 如果細雨是偶然的一兩天,很禪意,如果太纏綿,難免使人心緒不寧,免不了一些煩亂,故鄉(xiāng)溫州有五月梅雨天,不知上海有否? 我靜靜地坐在電腦前,聽窗前的雨滴聲,聲音時慢時急,時高時低,時響時沉,時斷時續(xù),如彈素琴,如舞霹靂,浮想聯(lián)翩,不能自已。 到晚上十點左右,雨中的夜色十分寂靜,仿佛進入靜坐的禪境。 寂靜的禪境是一種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這種境界并不太易得,與環(huán)境有關(guān),更與人的心境有關(guān)。寂靜的禪境不一定要到深山樹林中去尋求,只要我們內(nèi)心清凈,無染無垢,明心見性,隨便在市井里,陋巷中,喧嘩處都可以感覺到一種空靈悠逸寂靜的境界,就像此刻靜夜聽雨聲,常言道“心遠地自偏”是也。在這種寂靜的禪境中,我們的思維可以自由翱翔,遠離世俗的紛擾,跳出塵世的牢籠,與書本上遠古圣人同游。我剪閑云一溪月,一步山水一年華。今世浮生一剎那,古樹菩提一籠煙。我們這些都市人,有時為了尋找寂靜的禪境,常常忙里偷閑渡般去賞一湖春水,從城鎮(zhèn)到鄉(xiāng)村,一路風塵,有人將閑云裝進行囊,有人將故事背在肩上。 此刻雨夜,我在小小的書齋里,焚起一柱檀香,品著清茗,禪茶一味沁人心肺,裊裊的一縷煙線筆直地上升,好像漫無邊際。此時此刻屋里的空氣是絕對的寂靜,連我的呼吸都若有若無。屋外陽臺上的細雨也悄無聲息,清風不再作響。 寂靜的禪境美好是不容易長久享受的,它只是一瞬間的存在。現(xiàn)實世界有太多的東西不時地提醒我們,我們的兩只腳是踏在現(xiàn)實的土地上呀!不經(jīng)意間的一聲汽笛,一段不美妙的音樂,都可以使我們從寂靜的禪境中間一頭栽出去,栽到苦惱煩躁的漩渦里。 如果自己的內(nèi)心六根不凈,意馬心猿,則雖處在最寂靜的禪境中,也會慌成一片,忙成一團,六神無主,永遠享受不到寂靜的禪境真諦。 盈盈雨夜間的那份靜寂,當微風吹著,幽幽的清涼給予凡塵恬淡,化開喧囂的吵雜,沉淀了塵煙,悄悄將堆積在垂絲般的芬芳縈繞。悠悠的冗長,慢慢的回蕩,柔柔的空氣,怎不回憶起小時候?qū)ほ櫽坞x荷葉處晶瑩清露的美好。 尋找寂靜的禪境不是逃避現(xiàn)實!一個高韜隱遁的人,在從前的社會里還可以存在,而且還頗受人敬重,在現(xiàn)代一切向錢看的社會里是絕對的不可能。如果現(xiàn)實真能逃避,吾將夢寐以求!有過靜坐冥想經(jīng)驗的人該知道,最初努力把握著自己的心,叫它什么也不想,是多么困難的事!那是強迫自己入于寂靜的手段,所謂禪坐入定完全屬于此類。世俗里的寂靜,是隨緣偶得,無需強求,一剎間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悵惘。如有一刻寂靜的禪境,我們就要好好地享受它。 雨夜中聽一聲鳥鳴,掬一縷山泉的清風,為尋一份安寧,獲得精神的貫通和心靈的清潔,在澄澈的境界中走向一個嶄新的世界。即使是草葉上的一滴露珠,也可以看到一輪小小的完整月亮,真摯與宏偉生于安謐的禪境。 熙熙攘攘的紅塵社會,寂靜的禪境機會不多。寂靜的禪境不是孤獨和寂寞的土壤。寂靜的禪境是人生中難得少有的美好時光。在寂靜的禪境時光可品償和體驗日常生活的美好和奧妙,寂靜的禪境讓也有些人體驗到寂寞和孤獨的情緒,寂靜的禪境是靜心讀書的最佳時間,也是最易體驗到人生豐富多彩的內(nèi)涵和色彩斑斕。寂靜的禪境讓我們疲憊的心身有一個休息調(diào)養(yǎng)的時間和空間,清理清理記憶中的垃圾碎片,忘卻導致負面情緒的人和事。寂靜的禪境不蒂是精神、心靈繼續(xù)發(fā)展生長、前行的一段休養(yǎng)時間,也是心靈的驛站。寂靜的禪境讓我們從紅塵世俗、落英繽紛的人和事中逃離出來。 在我國,聽雨向來是文人雅士的事。古代詩詞中關(guān)于聽雨的作品很多,李義山的“留得殘荷聽雨聲”佳句,更是膾炙人口。 下雨本來也是平常事,在歷代詩人的筆下,綿綿不斷的細雨卻總是和“愁思”的情緒難解難分,“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我認為描寫聽雨的禪境最著名的要數(shù)南宋 蔣捷《虞美人 聽雨》,全文如下: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暮年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聽雨”因時間、地域、環(huán)境不同,對人有著迥然不同的心理情緒感受。詞人從“聽雨”這一意境出發(fā),隨著時空的變化,描寫三幅“聽雨”的畫面。 第一幅畫面:“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nbsp;“歌樓”、“紅燭”、“羅帳”等一時一地的片斷場景,綺艷意象交織出現(xiàn),描繪出春風怡蕩、醉生夢死、一擲千金,在燈紅酒綠中輕歌曼舞的少年歡樂情懷。一個“昏”字把那種“風簫吹斷水云間,重按霓裳歌遍徹”的奢靡生活表現(xiàn)出來。這時在歌樓上聽雨,盡顯歌樓、紅燭和羅帳的情境和意味。少年時紙醉金迷的逐笑生涯與憂愁悲苦無緣,細膩地描繪了 “不識愁滋味”的青春年華。永恒、短暫、歡快的青春生活,反襯作者后來生活的處境凄涼。 此時聽雨的禪境:少年留連酒樓茶肆、勾欄瓦舍,醉心于秦樓楚館、紅粉佳人。一如早春的細雨,梳妝打扮著淺淺的草、點點的花。聽雨是暢快的,不知人生愁滋味,此時的酒是滋潤的,把酒問殘月,酒醒吟曉風;聽歌照紅燭,玉衾伴羅帳;日日笙蕭夜夜歌。 第二幅畫面:“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笨椭勐犛?,水面遼闊,風急云低,失群孤飛的大雁,好一幅美麗的春江雨圖。這里的“客舟”不是“驚起一灘鷗鷺”里的游船,而是孤獨的天涯羈旅,孤獨、憂愁、懷舊的情緒時時涌在作者心頭。雨伴隨著斷雁的叫聲,聯(lián)想了諸多意境,容易同斷腸、同親情的斬斷聯(lián)系在一起,給人生一種難言的孤獨和悔恨感受。在“客舟”的四周點綴著“江闊”、“云低”、“斷雁”、“西風”等衰瑟意象,映現(xiàn)出風雨飄搖、顛沛流離的坎坷遭際和悲涼心境。壯年之后,在兵荒馬亂時代,詞人常常在蒼茫大地上踽踽獨行,東奔西走,四方漂流。一腔旅恨、萬種離愁孕育在他所展示的這幅江雨圖中。 此時聽雨的禪境:壯年漂泊無定,舟車勞頓;或忙于生計盤算,抑或仕途經(jīng)濟。此時的雨是陰綿的,春雨如秋雨,催黃葉,披衰草。聽雨是愁悶的,天低云暗,西風孤雁;逆旅他鄉(xiāng),前途渺渺。雨抹煞了自信人生的豪情,勾起了欲渡無舟楫的渴望,喚起共剪西窗燭的情愫,一聲腸段,從此天涯孤旅的寂寞。 “而今聽雨”的畫面是一幅顯示作者當前處境的自我畫像,一個白發(fā)老人獨自在僧廬下傾聽著夜雨。處境蕭索,心境凄涼,寥寥十余字中,一覽無余。江山易主,壯年愁恨,少年歡樂,如雨打風吹。此時此地再聽到點點滴滴的雨聲,已木然無動于衷?!氨瘹g離合總無情”,是作者追撫一生經(jīng)歷得出的結(jié)論,蘊無限感傷,藏不盡悲慨?!耙蝗坞A前點滴到天明”,似乎心如止水,波瀾不起,徹夜聽雨,卻表明他并沒有真正進入超脫沉靜的大徹大悟之禪境,只不過飽經(jīng)憂患,已具“欲說還休”的情感控制能力。 此時聽雨的禪境:暮年看破紅塵,置身僧廬,兩鬢斑白,晚景凄涼。雨是蕭瑟的,青燈冷雨,荒郊野雨,落在長滿青苔的石板路上。聽雨是凄苦的,歲月荏苒,韶華流逝,走過時間長橋,賞過春花秋月,習慣世態(tài)炎涼,了然悲歡離合。皈依佛門,三世輪回,四大皆空。 三幅畫面前后銜接而又相互映照,藝術(shù)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由春到冬的情感歷程。其中,既有個性烙印,又有時代折光:作者的少年風流、壯年飄零、晚年孤冷,可以透見一個歷史時代由興到衰、由衰到亡的嬗變軌跡,而這正是此詞的深刻、獨到之處。 清寂的春夜,春雨浸潤一室清涼。我們不妨讀讀優(yōu)美的唐詩宋詞,在這素素的光陰里,不語輕愁,不言悲喜。把那些許久以來的心緒,沿著一線雨夜的清寂,繞過窗前風,穿過檐下雨,放空,向遠。人有時需要一段無為的時光,不思,不念,無欲,無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