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 總在發(fā)誓要健康生活 卻又被種種借口絆住 或是抱怨找不到好方法? 這種“打白條”的勵志模式 該 結 束 啦 ▼ 其實保健也是可以“偷懶”的 你只需要坐在那里動動手就可以啦 Start丨學用耳朵“啟動”身體 每天對著電腦、手機忙個不停,加之缺乏有效運動,久而久之,失眠、健忘、腰背疼痛等癥狀全都找上門來 ... 中醫(yī)有“耳有宗脈之所聚”的說法,我們的耳朵是很贊的調節(jié)開關,每天拿出三五分鐘的時間來揉揉耳朵,拉拉耳朵,刺激耳部的穴位,可助氣血運行暢通。 ▼ 方法主要有三步:通過揉耳朵,調動體內(nèi)正氣,能使人神清氣爽、精神振奮、疲勞消除。 第一步:揉耳 用雙手的掌心輕輕捂住耳廓,順時針、逆時針各揉動36次,感覺到耳朵發(fā)熱為止。 第二步:鉆耳眼 用兩手的小指分別插入兩側的耳孔,像鉆孔似的來回轉動36次。 第三步:捏耳垂 用拇指、食指捏住耳垂,反復揉搓,并輕輕向下拉耳朵各36次。 Update丨招式升級 “6步啟動” 清代的《雜病源流犀燭》中曾有所記:“肺主氣,一身之氣貫于耳。”人的耳廓上分布著許多穴位,如胃穴、腸穴、心穴、肺穴、腎上腺穴等,并與全身相應臟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當身體出問題時,耳朵上相應部位就會出現(xiàn)反應點。因此,對耳朵施以柔和的按摩,不僅能防病、保健、美容,而且還可以調氣血,充沛精力。 ▼ 在“揉耳三部曲”的基礎上將動作升級,更進一步來啟動氣血的開關,幫助身體溫補、滋養(yǎng)臟腑,保健強身。 第一式:鳴天鼓 雙手手掌分別緊貼于耳部,掌心將耳蓋嚴,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其余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錯叩擊頭后枕骨部,即腦戶、風府、啞門穴處,耳中“咚咚”鳴響,如擊鼓聲。 該方法有提神醒腦、寧眩聰耳之功效,對于耳鳴、眩暈、失眠和頭痛等病癥有良好的療效。 第二式:掃外耳 以雙手把耳朵由后向前掃,這時會聽到“嚓嚓”的聲音。每次20下,每日數(shù)次,長期堅持,能強腎健身。 第三式:拔雙耳 兩食指伸直,分別插入兩耳孔,旋轉180度。反復3次后,立即拔出,耳中“叭叭”鳴響。一般拔3-6次。此法可促使聽覺靈敏,并有健腦之功。 第四式:摩耳輪 雙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推摩,直至耳輪充血發(fā)熱。此法有健腦、強腎、聰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陽痿、尿頻、便秘、腰腿痛、頸椎病、心慌、胸悶、頭痛、頭昏等疾病。 第五式:摩全耳 雙手掌心摩擦發(fā)熱后,向后按摩腹面(即耳正面),再向前反復按摩背面,反復按摩5-6次。此法可疏通經(jīng)絡,對腎臟及全身臟器均有保健作用。 第六式:摩耳廓 以掌心前后摩擦耳廓正反面10余次,這樣可以對全身起到保健作用,能疏通經(jīng)絡、振奮臟腑。然后,用拇、食指上下摩擦耳輪部10余次,對于緩解上班族常見的頸、肩、腰、腿痛,以及頭痛、頭暈很有效果。 Tips丨針對疾病 給多'關照' 除了以上推薦的方法,我們還可以通過對具體部位的按摩,進行有針對性地預防某些疾病,比如: ① 以拇指、食指揉捏耳屏,使它有脹痛感,可防頭痛、頭暈、失眠等腦血管病癥; ② 以食指指腹摩擦耳背溝使之生熱,可降血壓、清腦、明目; ③ 以中指插入耳孔,指腹向前按壓摩擦生熱,可防治咽炎、鼻炎、感冒等。 “武國忠醫(yī)師”公眾平臺誠心祈愿每個家庭都幸福,人人喜樂安康! 傳播中醫(yī)養(yǎng)生知識,“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免費訂閱武國忠醫(yī)師,學習中醫(yī)、中藥知識、膳食養(yǎng)生。 |
|
|
來自: 新浪躍春江 > 《中西醫(yī)學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