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小長假來臨,又到了市民郊游休閑的高峰期。27日上午,南京市秦淮區(qū)舉行新聞發(fā)布會,5月1日,位于門西片區(qū)的清末民初南京最大私家花園——愚園將揭開面紗,開門迎客。 提及門西愚園,在南京可謂家喻戶曉,園中愚湖面積約6000平方米,為南京私家花園中之最。 今天城建君給大家獻上一大波航拍美圖,沒空去看的朋友們先看圖解解饞,有空約起來! 愚園位于南京秦淮區(qū),前臨集慶門鳴羊街、后倚花露崗,也稱胡家花園,是晚清著名江南園林之一,占地面積約3.3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3890平方米。 愚園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明中山王徐達后裔徐傅的別業(yè),后幾經(jīng)轉(zhuǎn)手,由清人胡恩燮購得,并構(gòu)建私家園林,是為愚園,是晚清時期著名的江南園林,有“金陵獅子園”之稱。 歷史上,愚園地處南京城西南,東臨鳴羊街,后倚花露崗。清光緒二年,胡恩燮為奉養(yǎng)母親,辭官筑園,取名愚園,既有表明其不仕歸隱“自以為愚,更其名為愚園”,“以愚名者,樂山水而自晦于愚也”之心跡,又寓“大巧如拙,大智若愚”之意。 愚園設景三十六處;1915年,胡恩燮嗣子胡光國進行擴建,面積近3萬平方米,增設三十四景,故有前后七十景之說,后歷經(jīng)戰(zhàn)亂,園林幾度損毀。 融匯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愚、孝、善、雅文化于一體的愚園,將成為門西片區(qū)乃至整個老城南板塊的代表性景點。
愚園從2011年5月啟動復建。在復建過程中,秉承全面性保護、原真性保護的理念,以著名建筑學家童寯教授所著《江南園林志》中《愚園》手繪圖為藍本,保持院內(nèi)原有的結(jié)構(gòu)布局、歷史風貌、空間尺度。
園內(nèi)花墻、假山等處嚴格按照歷史照片重建,全力還原愚園歷史風貌。
復建后的愚園,園林景觀約2.4萬平方米,愚湖面積約6000平方米。根據(jù)現(xiàn)狀遺存情況及歷史信息分析,恢復愚園三十二景。
愚園巧妙地動用了借景的手法,在園外,近借鳳臺山,遠借鐘山,使有限的空間得以無限延伸;在園內(nèi),景點構(gòu)筑用傳統(tǒng)的對景手法,使各景點能相互滲透和借取,增加了雙方的風景藝術價值。
在水體處理上藏引得法,動用了藏源、引流、集散、延伸等手法,讓水面有流有滯、有隱有顯,使水體活躍于園中,構(gòu)成多變的水景空間,生發(fā)無窮之意。
愚園由內(nèi)園和外園兩部分組成。外園以山丘、愚湖為主,內(nèi)園以假山、廳堂等建筑為主。
愚園“巧于因借、因地制宜、精在體宜”的設計原則,堆山理水的處理手法,植物造景的運用等等,很多地方是值得今人借鑒和取法的;對研究南京的園林史也有較大的價值,確是江南古典園林藝術中一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
愚園布局,因高就下,因勢隨形,平直與曲折交替,開闊與幽深相間;水石清幽,竹樹美秀,畫棟回廊奇麗,江南風味濃郁。
徜徉其中,可以觀賞到江南園林諸多秀色美景,體驗領略到愚園特有“愚”文化、“孝”文化、“善”文化和“雅”文化。
各色植物群落造型豐富多彩,在園內(nèi)爭奇斗艷,相映成趣,真可謂滿園皆翠綠、放眼盡花草。
看了這么多美圖,感覺如何?城建君已經(jīng)被美哭了!有空一起去逛逛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