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dāng)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jiān)谖⑿呕蚱渌麨g覽器中播放                                                                                                                    初夏的五月                         張中立 - 二見中情(排笛演奏曲)    
 
 在不經(jīng)意間,春天已悄悄的走到了尾聲,夏天已迫不及待的臨近了。又一個春末夏初的交點(diǎn),花謝果露、綠蔭漸濃、布谷啼鳴。在這春將盡未盡,夏將臨未臨的日子,請跟隨中國好詩詞一起來領(lǐng)略初夏那動人美妙的時光,聽花飛花落,賞綠蔭草濃。 
 
 
  
 初夏曲 唐-劉禹錫  銅壺方促夜,斗柄暫南回。
 稍嫌單衣重,初憐北戶開。 西園花已盡,新月為誰來。 
  時節(jié)過繁華,陰陰千萬家。
 巢禽命子戲,園果墜枝斜。 寂寞孤飛蝶,窺叢覓晚花。 
  綠水風(fēng)初暖,青林露早晞。
 麥隴雉朝雊,桑野人暮歸。 百舌悲花盡,平蕪來去飛。 
 
 注: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 ,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有“詩豪”之稱。
 
 
 
  
 初夏戲題 唐-徐夤  長養(yǎng)薰風(fēng)拂曉吹,漸開荷芰落薔薇。
 青蟲也學(xué)莊周夢,化作南園蛺蝶飛。  
 注:徐夤:字昭夢,福建莆田人。登乾寧進(jìn)士第,授秘書省正字。依王審知,禮待簡略,遂拂衣去,歸隱延壽溪(現(xiàn)留于綬溪公園,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龍》、《釣磯》二集,詩二百六十五首。 
 
 
  
 阮郎歸·初夏 宋-蘇軾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fēng)初入弦。
 碧紗窗下水沈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 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注:這首詞寫的是初夏時節(jié)的閨怨生活,采用從反面落筆的手法,上片寫靜美,而從聽覺入手,以聲響狀環(huán)境之寂;下片寫動美,卻從視覺落筆,用一幅幅無聲畫來展示大自然的生機(jī)。整首詞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初夏即事 宋-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彎碕,流水濺濺度兩陂。
 晴日暖風(fēng)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注:這首詩描繪初夏景物。取景一句一幅。首句靜景,次句動景,三句放眼高遠(yuǎn),景物稍虛,卻寫出光明、溫暖和特殊的香氣——麥氣。結(jié)句寫另一景,綠陰幽草。此詩取景別致,感受獨(dú)特,成獨(dú)到意境。 
 
 
 
  
 
 客中初夏 宋-司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dāng)戶轉(zhuǎn)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fēng)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注:宋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王安石在皇帝支持下實(shí)行變法,司馬光竭力反對,因而被迫離開汴京,不久退居洛陽,直到哲宗即位才回京任職,這首詩是在洛陽時寫的。 整首詩描述了變化的畫面,詩人不喜雨絲蒙蒙的南山,也不贊隨風(fēng)飛舞的柳絮,而把獨(dú)鐘給了葵花,不難發(fā)現(xiàn)詩人非獨(dú)愛葵花,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詩人久在官場,自是看夠了人云亦云的柳絮,不愿詩人本人'摧眉折腰'隨風(fēng)飄擺,終而選擇了葵花,且懂得珍惜陽光,這也許才是葵花的可愛之處。詩人托物言志,意即對皇帝忠貞不貳,會永遠(yuǎn)像葵一樣忠心于國家。
  
 
 初夏絕句 宋-陸游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
 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注:陸游所處的時代,正是我國歷史上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時代。在十二世紀(jì)初,我國東北地區(qū)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國。在陸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國占領(lǐng)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第三年把徽、欽二帝擄去,北宋亡國。而當(dāng)欽宗之弟趙構(gòu)逃到南方,在臨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權(quán)之后,不但不發(fā)憤圖強(qiáng),收復(fù)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漢奸秦檜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 然而此詩格調(diào)清新。前兩句寫夏景很傳神,也很清澈。后兩句,桑麻行不盡,意指繁華。太平人是指天下太平,也就是太平盛世的人??赡?/span>是有初夏欣欣之景而生此感。陸游身處南宋,此詩何以如此,就不明白了。不過只由夏日新景,能有如此感想,也可以說是大自然讓人忘記了國家之憂。
  
 
 初夏游張園 宋-戴復(fù)古  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陰晴。
 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 
 
 
 
 
 
 
 注:這是一首寫初夏載酒游園的詩。這種事情,是封建時代文人常有的,他們在風(fēng)日晴和時節(jié),載酒遨游,酣醉而歸,這固然是賞心樂事,但沒有什么社會意義。詩的首句寫園中小鴨戲水,第二句寫天氣時雨時晴。后兩句說載酒到東園,后來又到西園醉了一場,把那一樹金黃色的枇杷也摘下來下酒了。語言通俗明暢,形象生動。 
  
 
 初夏 宋-朱淑真  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
 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注:這首詩描繪了春末夏初的景象,同時也借景抒發(fā)了人郁郁寡歡的心情。前兩句有靜有動,表態(tài)中的“清影”和“幽窗”動態(tài)中的“竹搖”和“鳥噪”,真是繪聲繪色。后兩句將前句中的煩躁情緒進(jìn)一步深化,初夏時分海棠花寫了,柳絮也飛盡了,白天越來越長了,實(shí)在給人一種“困人”的感覺。全詩寄情緒于景物,淡淡幾筆,卻極具感染力。
  
 
 閑居初夏午睡起 宋-楊萬里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注:這首詩寫芭蕉分綠,柳花戲舞,詩人情懷也同有景物一樣清新閑適,童趣橫生。兒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無限童心,在風(fēng)中與孩童們捉迷藏。不時有笑聲漾起,詩人該是從睡夢中被它叫醒的。首二句點(diǎn)明初夏季節(jié),后二句表明夏日晝長,百無聊賴之意。這首詩選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來表現(xiàn)初夏這一時令特點(diǎn)。詩人閑居鄉(xiāng)村,初夏午睡后,悠閑地看著兒童撲捉戲玩空中飄飛的柳絮,心情舒暢。詩中用“軟”字,表現(xiàn)出他的閑散的意態(tài);“分”字也很傳神,意蘊(yùn)深厚而不粘滯;尤其是“閑”字,不僅淋漓盡致地把詩人心中那份恬靜閑適和對鄉(xiāng)村生活的喜愛之情表現(xiàn)出來,而且非常巧妙地呼應(yīng)了詩題。
  
 
 蝶戀花(初夏) 宋-趙長卿  亂疊青錢荷葉小。濃綠陰陰,學(xué)語雛鶯巧。
 小樹飛花芳徑草。堆紅襯碧於中好。  
 梅子弄黃枝上早。春已歸時,戲蝶游蜂少。 細(xì)把新詞才和了。雞聲已喚紗窗曉。 
 
 
 
 
 
 
 
 
 
 注:趙長卿號仙源居士。江西南豐人。宋代著名詞人。 宋宗室,居南豐。生平事跡不詳,曾赴漕試,約宋寧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從作品中可知他少時孤潔,厭惡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辭帝京,縱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隱居,過著清貧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鄉(xiāng)鄰,常作詞呈鄉(xiāng)人。晚年孤寂消沉。《四庫提要》云:“長卿恬于仕進(jìn),觴詠?zhàn)詩?,隨意成吟,多得淡遠(yuǎn)蕭疏之致?!?/span> 
  
 
 烏夜啼(初夏) 宋-劉辰翁  猶疑薰透簾櫳。是東風(fēng)。
 不分榴花更勝、一春紅。  
 新雨過,綠連空。蝶飛慵。 閑過綠陰深院、小花濃。 
 
 
 
 
 
 
 
 
 
 注:趙長卿號仙源居士。江西南豐人。宋代著名詞人。 宋宗室,居南豐。生平事跡不詳,曾赴漕試,約宋寧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從作品中可知他少時孤潔,厭惡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辭帝京,縱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隱居,過著清貧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鄉(xiāng)鄰,常作詞呈鄉(xiāng)人。晚年孤寂消沉?!端膸焯嵋吩疲骸伴L卿恬于仕進(jìn),觴詠?zhàn)詩?,隨意成吟,多得淡遠(yuǎn)蕭疏之致?!?/span> 
  
 
 浣溪沙·初夏 明-葉小鸞  香到酴醾送晚涼,荇風(fēng)輕約薄羅裳。
 曲闌憑遍思偏長。 
 自是幽情慵卷幌,不關(guān)春色惱人腸。 誤他雙燕未歸梁。 
 
 
 
 
 
 
 
 
 
 注:葉小鸞(1616~1632) 明末才女。字瓊章,一字瑤期,吳江(今屬江蘇蘇州)人,文學(xué)家葉紹袁、沈宜修幼女。貌姣好,工詩,善圍棋及琴,又能畫,繪山水及落花飛碟,皆有韻致,將嫁而卒,有集名《返生香》。 初夏傍晚,酴醾飄香,荇風(fēng)輕約,詞人曲闌憑遍,情思悠長,以至忘了卷簾,耽擱了雙燕歸梁。全詞著墨纖細(xì),抒懷曲婉,表現(xiàn)出女詞人體物的精微和詠物的巧思。 
  
 
 浣溪沙·初夏夜飲歸 明-陳繼儒  桐樹花香月半明,棹歌歸去蟪蛄鳴。
 曲曲柳灣茅屋矮,掛魚罾。 
 笑指吾廬何處是?一池荷葉小橋橫。 燈火紙窗修竹里,讀書聲。 
 
 
 
 
 
 
 
 
 
 注:陳繼儒(1558~1639)明代文學(xué)家、書畫家。字仲醇,號眉公、麋公。華亭(今上海松江)人。諸生,年二十九,隱居小昆山,后居?xùn)|佘山,杜門著述,工詩善文,書法蘇、米,兼能繪事,屢奉詔征用,皆以疾辭。擅墨梅、山水,畫梅多冊頁小幅,自然隨意,意態(tài)蕭疏。論畫倡導(dǎo)文人畫,持南北宗論,重視畫家的修養(yǎng),贊同書畫同源。有《梅花冊》、《云山卷》等傳世。著有《妮古錄》、《陳眉公全集》、《小窗幽記》。 這是一首記游小詞。初夏之夜,月色溶溶,桐花飄香。詞人駕一葉扁舟,駛過曲折的柳灣和掛著魚網(wǎng)的茅屋,聽棹歌聲遠(yuǎn),蟪蛄幽鳴,愈顯出夜色靜謐柔美。下片以設(shè)問句點(diǎn)出有一池荷葉的橋邊,從竹林中透出燈火和讀書聲的地方,正是詞人結(jié)廬之處。畫意濃郁,詩情蕩漾,將讀者引入優(yōu)美淡雅、動靜諧處的意境。全詞清新柔和,流麗自然。
 
 溫馨提示 中國好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