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誤區(qū)1:加鹽意味著食物中鈉含量增加。 真相:鈉不是萬惡之源。 現(xiàn)在,美國人幾乎養(yǎng)成了凡食撒鹽的進食習慣,盡管鈉的口碑不算太好,但許多人忽略了鈉在食物中的關鍵作用。 好消息:在沸水中加鹽,會讓蔬菜變得更加營養(yǎng)。 營養(yǎng)專家表示,在沸水中加入鹽,可以鎖住其中蔬菜的營養(yǎng)元素,從而不流失到水中。這就意味著,四季豆、蘆筍等都更加營養(yǎng)。而且,加鹽能夠加快烹飪過程,讓你的蔬菜不會因為烹調過度而營養(yǎng)流失。 誤區(qū)2:油炸食物脂肪永遠過量。 真相:過度油炸可以是健康食物。 說真相之前,先來看看油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食物被扔在熱滾滾的油里,食物中的水分慢慢煮沸并被擠出來,并慢慢流入油中。等到水分被炸干,就會自然形成一層保護,讓食物吸收最少量的油,同時,一部分油在滲入食物中的過程中形成一層脆脆的皮。 好消息:油炸鯰魚和玉米餅都是好東西。 油炸食物也可以很健康,只不過要適量,且與蔬菜搭配著來吃。在油的選擇上也需慎重,低飽和脂肪是重要標準——比如花生油、黃豆油、菜籽油,這樣會讓你的油炸食物達到最健康狀態(tài)。在家里自制,專家建議,油炸鯰魚或者玉米餅都是美味又相對健康的選擇。 誤區(qū)3:纖維吃得越多越好。 真相:并不是所有的纖維都有益身體健康。 酸奶本身并不含有纖維,但現(xiàn)在各家品牌都在推出各類粗糧口味的酸奶,甚至其他飲料也在強調自己含有豐富的纖維素,為什么會這樣? 纖維確實在當下打得火熱,食品生產商們甚至開發(fā)出不同類型的纖維,添加到各種加工食品中以迎合市場的需求。 不同的纖維有不同的功能:麥麩能夠加快新陳代謝;燕麥能夠降低膽固醇;菊粉刺激健康腸道寄生菌。之前有研究認為,所謂的人工纖維和天然纖維,如全麥食品、蔬菜、水果和豆類食品并沒有太大差別,對人體一樣有益,但現(xiàn)在許多營養(yǎng)學家對此持有懷疑態(tài)度。 好消息:全天然纖維食物讓你覺得飽足,不易饑餓。 最新的調查研究顯示,大多數(shù)人每天所攝入的健康纖維只達到人體所需的一半,加工食物中的纖維并不能算數(shù)。因為,大部分加工食品都缺乏維生素、礦物質和各種營養(yǎng)元素。因此,攝入高纖維的全天然食物才是王道。 誤區(qū)4:吃雞一定要去皮 真相:你可以盡情享受一頓帶皮的雞肉大餐,而不用擔心攝入過多的飽和脂肪。 總算可以盡情地享受白肉的美味了,卻聽說雞皮最好別吃——要知道,烤雞最大的樂趣便來自香脆可口的金黃色雞皮,入口即化的感覺你一定難忘。但是不少大廚、營養(yǎng)專家卻會不識時務地站出來掃人興致:只有去皮的無骨雞胸肉才能提供健康的蛋白質。研究顯示,帶皮雞肉中多余的飽和脂肪只有用顯微鏡才能勉強看得出來。大概340克帶皮帶骨雞胸肉中含有2.5克飽和脂肪,比一樣大小的去皮雞胸肉不過多出50大卡熱量。 好消息:時不時享受帶皮雞肉。 雞胸肉永遠都是純瘦肉(無論帶不帶皮),而且雞皮上55%的脂肪都是健康的單一不飽和脂肪,營養(yǎng)專家表示,這種脂肪可以保護心臟。所以,如果你已經厭倦去皮雞肉,就放心大膽去吃德州扒雞之類的,不用去皮那么辛苦,白肉本來就很健康。 誤區(qū)5:只有紅酒對心臟有益 真相:啤酒、白酒或其他酒精飲料都有可能有益健康。 所謂“法國悖論”(美食天堂里永遠沒胖子)為紅酒在健康界的傳奇地位無疑做出巨大貢獻,研究者們曾深信不疑,正是紅酒中的抗氧化劑讓沉迷鵝肝和芝士的法國人免受心臟病困擾。 好消息:乙醇能提高健康膽固醇水平 研究發(fā)現(xiàn),抗氧化劑并不是答案。營養(yǎng)專家表示,酒精,即乙醇本身可以提高健康HDL膽固醇水平,這種膽固醇可以防止動脈中血小板的增長,從而防止血塊凝結引發(fā)的心臟病、中風。換而言之,任何含有酒精的飲料,只要享用適度,都能防止心臟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