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諧趣·何人問喘 李家明故作不答,模仿牛的聲音叫了兩下,當下吟道: 曾遭寧戚鞭敲角,又被田單火燒身。 閑向斜陽嚼枯草,近來問喘是何人? “寧戚”是春秋時衛(wèi)國人,因家貧而為人放牛羊,路過齊國時,用鞭桿敲牛角而高歌,引起齊桓公注意,將他請來,委以重任。 “田單”是齊國人,曾以“火牛陣”擊敗燕軍,一舉收復七十座城池,被齊襄王封為相國。 “問喘”,典出《世說新語·言語》。“此牛畏熱,見月疑是日,所以見月喘。“吳牛喘月”成語典出于此。 李家明不僅模仿牛叫,還以牛的口吻寫下這首詩,并巧用熟典,說明牛確實感到熱,李璟當即被他逗得笑彎了腰。 不過,李璟也有笑不出來的時候,這就是他屢戰(zhàn)屢敗,只好向江南遷都,讓出江北十四州,并以長江與后周為界,納貢稱臣。 確定以長江為界之后,南唐的船只只能靠南岸行駛。遷都之時,李璟為消愁解悶,又將李家明帶在身邊。船到了趙屯,李璟回首向北望去,問道:“那座青翠峭峻的山,是什么山?” 李璟所問的山即皖公山,如今已被割讓去了。當時,李家明只要回答一句“皖公山”即可。而李璟這一問,卻勾起他的心事,于是以詩代答: 龍舟微蕩錦帆風,正值宸游望遠空。 回首皖公山色翠,影斜不落壽杯中。 意思是說,龍舟載著李璟一行出游,回頭遠望那青翠的皖公山,令人扼腕嘆息,因為傾斜的山影再也不會落入南唐后主李璟慶壽的酒杯中了。原因是山在江北,太陽在南,山影只有往北落而不會往南落了。 李家明的詩寫得很別致,李璟聽了深感內(nèi)疚,一頭鉆進了船艙。
|
|
|
來自: 智者1111 > 《詩詞對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