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叔叔是一位木匠,在一家木材工廠接一些零星的活兒,衣服上每天都掛著些許木屑,上下班也要換身衣服。他長得人高馬大,用現(xiàn)在的話講就是糙漢子一枚,小時候我生病了不吃藥,爸爸只要說李叔叔要來了,我就立馬乖乖聽話。 要放在早些年,木匠還是個挺賺錢的工作,從他手里出去的木制家具數(shù)不勝數(shù),憑借一技之長養(yǎng)活自己是很令人敬佩的事,而且比起石匠、電工這些,總要輕松一些。 可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自動化代替人工已經(jīng)變成理所當(dāng)然的事情,管理者喜歡機器,喜歡不會抱怨加班不會無端鬧事的自動化員工,沒有哪個公司會養(yǎng)一個上了年紀(jì)手腳都不如機器靈準(zhǔn)的閑人,于是下崗大軍中也就多了李叔叔一個。 其實下崗對李叔叔并不是多大的事兒,他的兩個女兒都已經(jīng)開始工作,上班也只是為了打發(fā)時間而已,現(xiàn)在倒也樂得輕松。 最近一次我陪爸爸到李叔叔家串門,進(jìn)去的一剎那我?guī)缀躞@呆了,李叔叔家里放了整整一桌的木質(zhì)工藝品,乘風(fēng)破浪的大帆船、手可摘星辰的入云高山、閉月羞花的古代少女以及大大小小的上天入海的小玩意兒...... 我問:“李叔叔這都是您做的嗎?” 他說:“閑下來手癢,只好做些小玩意兒解解悶兒,你如果有喜歡的可以隨便拿去玩兒啊!” 我平生是最羨慕崇拜手藝人的,覺得那是一份超燃的工作,工作臺上擺放得滿滿的,混亂中別有一番風(fēng)味。 在微博上關(guān)注一位花匠很久了,他不是那種拼顏值拼段子的網(wǎng)紅,卻也有幾萬粉絲。他每天晚上九十點左右更新微博,從很長時間的微博看來,他每天的生活也無非就是種些花花草草,引進(jìn)新的品種開始自己培育,各種多肉植物、各季花兒都擺滿了他的花房,每條微博下邊幾乎都有要嫁他的評論。 我想最完美的生活也不過如此了吧!與花草為伴,野鶴閑云,這樣詩意的生活中一定是沒有煩惱的吧!就算有煩惱大概跟花草訴說之后也就云淡風(fēng)輕了。 直到去年跨年的時候,他發(fā)了一條辭舊迎新的長微博,向萬千粉絲們聊了聊自己的生活。 他說,他只是一個銀行的小職員,生活中也會有被上司責(zé)難、被同事誤會的職場心酸,也會有被父母催婚、被朋友忽視的難念的經(jīng),可是回到那間租來的小屋子,看到那些花花草草還在欣欣向榮地瘋長著,就感覺自己的小煩惱根本不算什么,一個人有了真正關(guān)注的東西,彌深的興趣之后,外界的苦痛就很難跟那些快樂為敵了。 也會有人質(zhì)疑他,說他本來工資就不多卻還花那么多錢在養(yǎng)花種草上,傻不傻? 可是他覺得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與言者卻總少得可憐,很多時候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 所以,我們生在這人世間,不該只是為了衣食冷暖,還應(yīng)該有一種詩意的心靈的寄托,或許是插畫、是鋼琴、是舞蹈……對我來說那就是綠植。 陳頌是我的高中同學(xué),他是那種成績半上不下也不努力的多數(shù)人之一。高考發(fā)揮地尤其差,讀了個二流大學(xué)。大學(xué)沒讀完就跟著別人創(chuàng)業(yè),現(xiàn)在倒也算成功,起碼賺的比我要多。 可是每次看他朋友圈,都有一種“油水”感,像個財大氣粗的暴發(fā)戶,每天宣傳一些所謂的“成功經(jīng)”,把朋友圈當(dāng)做拉客戶的地盤,每次都不想點開那無聊的鏈接,草草刷過去也覺得在浪費時間,搞得我好幾次都想屏蔽掉他。 自他生意開始有些氣色之后,同學(xué)聚會上就屬他講話聲音最大,或許人們在成功之后總會自覺或者不自覺地開始“變化”,這種變化無跡可尋自己也渾然不知,可在旁觀者眼中,一點點變化都可能是炫富的痕跡。 陳頌吃穿用住都向著上層人士發(fā)展,越來越追逐名利,只是談吐舉止還是粗俗不堪。這樣的他反倒給人一種頭重腳輕根底淺的感覺,因為他的精神沒有跟得上食物的高貴,他是個不折不扣商人。 這樣的人生因詩意的缺席而顯得異常貧瘠,沒有情趣的人縱然腰纏萬貫也不會得到大多數(shù)人的欣賞。 “人,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的箴言也是有一定前提的,因人而異,懂得詩意生活的人會自帶偶像光環(huán),即使生活不如意也不會心冷意灰,因為有更大的精神力量支撐著他一步步走下去。 反之則無。 呂樂導(dǎo)演執(zhí)導(dǎo)的愛情片《小說》又名《詩意的年代》,其中涉及到一群偉人被導(dǎo)演請到一起討論詩意是什么以及當(dāng)下詩意是否存在的問題。一群有名有姓有資料可考的作家之間的討論也拋給了我們這個問題,詩意是所有人的事,并不因年代的推進(jìn)而有所變質(zhì)。 就像放在人海便路人化、回到家便散發(fā)著手藝光芒的李叔叔,就像白天被制服死板化、夜晚又與花草為伴的博主,我想這個時代并不缺少詩意。而且不止這個時代,每個時代都不缺少詩意,也不缺少詩意的人。而且詩意與詩人并沒有對等的邏輯關(guān)系,就像吃飯的不一定都是廚師,過著詩意生活的也不一定都是詩人。 很多人抱怨生活的不易,就連更好地生存都是問題,還談什么詩意,就像沒有面包還談夢想一樣可笑。一味追逐身外名利,追逐錢、權(quán),卻忘記了最美好的人生并不是靠這些堆砌而成的,詩意地活才是這個世界最好的活法。 詩意沒有固定的形狀,也沒有特定的人設(shè),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它。 天空飛過的鳥兒呢喃的寒暄,田野里的一朵雛菊頑強地生長,小溪中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凡此種種,無所顧忌,只要有心,生活處處皆詩意。 我們不是詩人,但可以詩意地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