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證郁證是由于情志不舒,氣機郁滯所引起的一類病證。臨床表現(xiàn)為心情抑郁、情緒不寧,胸脅脹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有異物梗阻、失眠等各種復雜癥狀。西醫(yī)中的神經(jīng)衰弱、癔病、精神抑郁證及更年期綜合癥等,有以上表現(xiàn)者,可參照本證辨證論治。 郁證治療的診斷要點 臨床以氣機郁滯所引起的氣郁癥狀,如精神抑郁、情緒不寧、胸脅脹滿疼痛等為特征。 大多數(shù)患者有憂愁、焦慮、悲哀、恐懼等情志內(nèi)傷的病史;病情的反復常與情志因素密切有關。 本證多發(fā)生于青中年女性。 郁證治療的辨證分析 郁證的發(fā)生,是由于郁怒、思慮、悲哀、憂愁七情所傷,導致肝失疏泄,脾失運化,心神失常,臟腑陰陽氣血失調(diào)而成。病變主要部位是肝、脾、心三臟。 本證初病多實,以六郁見證為主,其中以氣郁為病變基礎。病久則由實轉(zhuǎn)虛,引起心、脾、肝氣血陰精的虧損,成為虛證類型。臨床上虛實互見者亦較為多見。實證治以舒肝理氣為主,依其病情分別配以行血、化痰、利濕、清熱、消食之劑;虛證則以益氣血扶正為法。 郁證治療的辨證論治 肝氣郁結型 【證見】 精神抑郁,善嘆息,噯氣,胸脅脹痛,腹脹納呆。苔薄白,脈弦。 【治法】 疏肝理氣解郁。 【方藥】 1.主方逍遙散(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處方:柴胡12克,當歸10克,白芍12克,茯苓10克,白術10克,佛手9克,郁金10克,枳殼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肝郁化火者,可加牡丹皮10克、梔子10克、龍膽草6克。 2.中成藥逍遙丸,每次10-15克,每日2次。 3.單方驗方 (1)蘇梗合劑(賴天松等《臨床奇效新方》) 處方:蘇梗25克,柴胡、陳皮、青皮、枳實、薤白、升麻、旋覆花、瓜蔞各10克,厚樸、香附各15克。水煎服。 (2)解抑清心湯(胡熙明等《中國中醫(yī)秘方大全》) 處方:柴胡、制香附各10克,龍骨、牡蠣、石菖蒲各20克,廣郁金、生地黃各15克,黃連8克,淡竹葉6克,朱砂2克。水煎服。 氣滯痰郁型 【證見】 咽中不適,如有異物梗塞,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但飲食自如,并隨情志變化或輕或重,胸脅脹悶。苔白膩,脈弦滑。 【治法】 化痰利氣解郁。 【方藥】 1.主方半夏厚樸湯(張仲景《金匱要略》)加減 處方:法半夏12克,厚樸lO克,蘇葉9克,茯苓12克,柴胡10克,枳殼6克,香附9克,生姜6克。水煎服。 若痰郁化熱者,加黃芩10克、瓜蔞皮9克、川貝母10克。 2.單方驗方 (1)牛豆半樸方(胡熙明等《中國中醫(yī)秘方大全》) 處方:半夏、茯苓、蘇葉、牛蒡子、山豆根各9克,厚樸6克,生姜3片。水煎服。 (2)暢舒湯(胡熙明等《中國中醫(yī)秘方大全》) 處方:旋覆花(包)、黨參、法半夏、炙甘草、酸棗仁、柏子仁各10克,代赭石(先煎)、大棗各30克,生姜3片。水煎服。 憂郁傷神型 【證見】 精神恍惚,心神不寧,悲憂善哭,時時欠伸,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弦細。 【治法】 養(yǎng)心安神。 【方藥】 1.主方甘麥大棗湯(張仲景《金匱要略》)加味 處方:浮小麥30克,甘草10克,大棗15克,茯神12克,熟棗仁15克,合歡花12克。水煎服。 2.中成藥安神補心丸,每次15粒,每日3次。 3.單方驗方柔意湯(胡熙明等《中國中醫(yī)秘方大全》) 處方:炙甘草、大棗、白芍各6克,淮小麥、牡蠣各30克,百合、生地黃、龍齒、黑芝麻各12克,麥冬、柏子仁、竹茹各9克,陳皮2.4克。水煎服。 心脾兩虛型 【證見】 多思善慮,心悸膽怯,面色不華,頭暈神疲,納呆。舌質(zhì)淡,脈細弱。 【治法】 健脾養(yǎng)心,益氣養(yǎng)血。 【方藥】 1.主方歸脾湯(嚴用和《濟生方》)加減 處方:黃芪20克,黨參18克,白術12克,茯神12克,遠志6克,酸棗仁15克,當歸12克,龍眼肉10克,郁金12克,大棗5枚。水煎服。 2.中成藥 (1)補血寧神片,每次5片,每日3次。 (2)歸脾丸,每次10克,每日3次。 3.單方驗方健脾養(yǎng)心湯(彭文杰等《中醫(yī)雜志》1986.7) 處方:朱茯神、黃芪、人參、遠志、甘草、酸棗仁、當歸、龍眼肉、制附子、龍骨、白術各10克,甘草5克。水煎服。 陰虛火旺型 【證見】 眩暈,心悸,少寐,心煩易怒,或遺精腰酸。舌紅少苔,脈弦細數(shù)。 【治法】 滋陰清熱,安神。 【方藥】 1.主方滋水清肝飲(高鼓峰《醫(yī)宗已任篇》)加減 處方:山茱萸12克,生地黃15克,山藥15克,茯苓10克,牡丹皮9克,白芍12克,梔子9克,黃柏6克,熟棗仁15克,珍珠母30克。水煎服。 2.中成藥知柏地黃丸,每次10克,每日3次。 3.單方驗方養(yǎng)陰安神湯(徐勤治等《遼寧中醫(yī)雜志》1980.6) 處方:酸棗仁、浮小麥、珍珠母各30克,白芍、麥冬各15克,黃芩、牡丹皮、生地黃各10克,黃連、阿膠各6克。水煎服。 郁證治療的其他療法 1. 五絕指針療法(周身多經(jīng)脈調(diào)理加局部選穴刺激治療) 2.飲食療法 (1)小麥50—60克,水煎服。適用于憂郁傷神型郁證。 (2)百合30克,水煎,加適量冰糖服。適用于陰虛火旺郁證。 (3)黨參15克,龍眼肉12克,大棗5枚,烏骨雞肉200克,共放燉盅加適量水,隔水燉服。適用于心脾兩虛型郁證。 3.預防調(diào)護 避免憂思郁慮,防止情志內(nèi)傷,是防止郁證的重要措施。 適當參加體力勞動和體育活動,增強體質(zhì)。 醫(yī)務人員應重視心理治療和護理,協(xié)助患者消除情志致病的因素,增強治病的信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