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方孝孺說《蘭亭序》“得其自然,而兼具眾美”,這種說法是很有見地的。通觀《蘭亭序》全篇28行,共計324字,寫出來從容不迫,得心應手,使藝術(shù)風格同文字內(nèi)容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 就布局來說,《蘭亭序》采取縱有行、橫無列的形式。其字與字之間大小參差,錯落有致,不求劃一,長短配合,而點畫皆映帶而生,顯得氣脈貫通;行與行,大致相等,但時有寬狹,略帶曲折,寬狹相間,曲折互用,相映成趣。 ▼第十四行“取舍萬殊靜躁不同” 試拿第十四行“取舍萬殊靜躁不同”這行字來說吧,總的形式有所傾斜,忽左忽右,呈曲線的形狀。比較來看,如果以“趣”字作為基準的話,那么“舍”字偏右,而“靜躁”兩字向左,“不同”兩字則基本居中。由于重心始終保持在行線中,因此雖有傾斜而不偏離,于是乎行斜體正,勢曲態(tài)直了,富有韻律感。 ▼第十行“所以游目騁懷” 再拿第十行“所以游目騁懷”幾個字來說吧,不論“所”字的收筆與“以”字的起筆,還是“以”字的收筆與“游”字的起筆,或者“騁”字的收筆與“懷”字的起筆,都是露鋒進出,形成了筆斷意連、左顧右盼、承上啟下、相互呼應的意態(tài)。 ▼行與行之間的關系 我們再來看一看行與行之間的關系。行書章法大都是縱有行、橫無列,從圖中我們也可以清楚的看到,橫向幾乎無一齊平。行與行之間的距離基本相等,局部地方因為字的勢態(tài)和伸展產(chǎn)生一些疏密感。而在書寫的過程中也要注意行與行之間避讓。舉個例子,圖中左起第一行最后幾個字“駭之外雖”與左起第三行最后幾個字“相與俯仰”,字的形態(tài)相對較寬,而中間“言一室之內(nèi)”這幾個字就相對較窄。 《蘭亭序》的筆法跌宕跳脫卻不失精致,結(jié)構(gòu)上可以說極盡其變化之能事,其章法自然,氣韻生動?!疤煜碌谝恍袝敝短m亭序》當之無愧。僅僅三期內(nèi)容,是無法說盡蘭亭之奧妙的。更多的還需要我們從一筆一劃中體會和感悟。 曬出個性 傳承國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