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壇 地壇 祈谷壇 朝日壇 夕月壇 太歲壇 先農(nóng)壇 先蠶壇 社稷壇 天壇明嘉靖九年,開始對諸神分郊祭祀,才在天地壇(今祈年殿,又名祈谷壇)的南端建起圜丘壇,成為名副其實的“天壇”。天壇,又有祭天臺之稱,于每年冬至日供皇帝祭天之用。 ![]() 地壇地壇,建在安定門外,是明清皇帝每年夏至日祭祀土地神的場所。 ![]() 祈谷壇天壇內(nèi)的祈年殿即祈谷壇(原天地壇),成為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皇帝祈祀五谷豐登之處。 ![]() 朝日壇朝日壇位于北京舊城朝陽門外,是明清兩代皇帝每年春分之日祭祀大明之神(太陽)的地方。 ![]() 夕月壇月壇是中國古代祭月的場所,又稱“夕月壇”。 早在周代,即已有天子春天祭日、秋天祭月之制。目前僅存的月壇地處北京城西,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 ![]() 太歲壇太歲壇,在先農(nóng)壇東北側,因太歲是值歲之神,皇帝于每年春、冬兩季需擇吉日來此祭祀,以求歲歲吉祥、國泰民安。 ![]() 先農(nóng)壇先農(nóng)壇,在永定門附近,是祭祀神農(nóng)氏之地,皇帝于春季第二個月的亥日吉時,來此躬行祀禮,親御耒耜。 ![]() 先蠶壇先蠶壇,位于北海公園東北隅,每年春季第二個月的已日,皇后要來此躬行桑禮,以示對農(nóng)副業(yè)生產(chǎn)的關懷與重視。 ![]() 社稷壇社稷壇,建于明永樂十八年,據(jù)說是明代遷都北京后所建第一壇。所謂“人非土不生,非谷不食”,社稷就是農(nóng)耕文明的大事,它也是漫長封建時代國家的象征與代名詞。明清兩朝,歷代皇帝于每年春、秋第二個月的第一個戊日,要來這里(今中山公園)祭祀社神與稷神。明初,皇帝對天地、日月、星辰、云雨、風雷諸神一起祭祀。 這九壇遺址均保護完好,有些已屬世界文化遺產(chǎn)。無論是生活在北京的人,還是外來的游客,都一定要去看看這歷史悠久的“九壇”,感受中華的歷史與文明。 來源:北京日報 |
|
|
來自: ever qiuqiu >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