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表達真實想法,我按這想法去做,別人會說我的!到時怎么辦? 這種問句,經(jīng)常有人留在我的后臺。我估計,“別人說我怎么辦?”可能是最常見的人生難題了。 我們的教育里,服從講得多:服從父母,服從老師。不知不覺,迎合他人就成了我們的第一選項。怕他人說,成了最常見的恐懼。 沖突讓人不愉快,人本能地回避這點,可以理解。這體現(xiàn)為我們對可有可無的小事,打個哈哈就過去了。 但是人不可能回避所有沖突,也無法避免他人不說自己。這從邏輯上很好理解:好管閑事的家伙,也有意見分歧的,你取悅了一撥傻瓜,也會得罪另一撥傻瓜。 所以,人生遲早要對他們說出這句話的:關你屁事?滾遠點!——當然,具體表述會有不同。 在現(xiàn)實中,能夠碰上非常隱忍、非常委屈、非常順從的人,似乎可以回避一切沖突,就算受盡別人欺負也不敢有一絲自我表達。這又何解呢? 焦慮是心理疾病的源頭之一。一個人有了焦慮,他將把它流通出去,以獲得自己的解脫,最后,焦慮將匯總在無法轉(zhuǎn)移的那個人身上。 一味討好別人的人,害怕別人說的人,他會受到更多的打壓,因為在與他人的關系中,“我討好你,順從你”,是維持關系的要件,別人有了焦慮,第一時間就轉(zhuǎn)移給他,正如第一時間把垃圾扔到垃圾桶。 再強調(diào)一下,焦慮是會流通的。上述討好別人的人,多數(shù)身邊有更弱的人,這些人,將承接他的焦慮。我去喝瓶酸奶先,在這個時間,猜猜更弱的人是誰? 對了,你猜得沒錯,這些人也會成家當父母,更弱的,就是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孩子。出了門溫順如狗,回到家卻兇猛如獅,他就像焦慮搬運工,將他人的焦慮轉(zhuǎn)移給了家人。這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你可能一輩子如此行事,卻毫無知覺,因為,你的焦慮得了發(fā)泄,別人都說你好,孩子又不敢抱怨你。 這些父母,一般也是強制孩子的,因為孩子與眾不同,孩子走自己的路,也會被人說,他是承受不了的,他這樣逼迫孩子:別人都不留長頭發(fā),別人都考公務員,別人都結(jié)婚了,別人都生了!別人都生二胎了!——一切,都得按照別人的方式活。 從負責任的角度看,你一定要讓別人說一說,你一定要不怕別人生氣地說說真話,你也一定要有對抗的能力與經(jīng)驗,這樣,才能防止你的家人受害。 不從“害怕被人說”走到“不怕被人說”,你就置自己的家人于危險境地,使他們變成別人的情緒垃圾桶,你的一生過不好,也讓他們的一生過不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