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高古玉器之美

 天宇樓33 2016-04-11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晚期至西漢早期 鳳紋珮。白玉泛濃淡不一赭色,表面有附著物。作鳳形,身彎曲呈S形,羽毛捲揚,姿態(tài)生動。長7.944公分 4.8公分 0.39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至漢代 鳥紋玉珮。青白玉,滿沁白斑,並有潤澤的玻璃光。雕一鳥,頭略似鴿,體軀形成流暢的旋轉(zhuǎn)條帶,上琢扭絲紋。造形生動活潑。小圓穿處有崩傷。最長5.9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至漢代 龍紋玉嵌飾。玉質(zhì)中等,局部夾石質(zhì)。作一蹲獸,昂首,作吼叫狀,後肢微抬,尾部向上捲翹,神態(tài)自然。獸腹下有凹槽,以供插嵌。雕工好。高3.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至漢代 鳳紋玉嵌飾。玉質(zhì)中等,局部微夾石質(zhì)。雕一正在嗚啼的鳳鳥,尾部翹起,神態(tài)生動自然,雕工精緻。下端有凹槽,可知用作嵌飾。高3.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舊玉獸面紋玦。舊玉,色青,有綠斑及赭裂璺。全器作環(huán)形,上端有缺,周身並做齒狀,下端以陰刻線飾獸面紋,並帶有卷曲的兩角。雙面皆有紋飾。3.4x3.2x0.5 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 玉系璧。玉質(zhì),色灰白,一面泌成赭色。片狀,圓壁形,雙面同紋,均琢穀紋。部分紋飾不完整,可能為改製器。徑4.1公分 0.55公分 孔徑1.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晚期至西漢早期 穀紋璧 。青白玉,局部有暗褐色沁。圓整,有廓,器面上浮雕穀紋,中孔、外緣圓滑平整。外徑7.9公分 內(nèi)徑2.5公分 0.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至西漢 玉璧。碧綠玉,小局部褐斑。雕一穀紋璧,內(nèi)外圓周邊緣,保留金屬管鑽的旋截痕。外緣有多出大小傷缺。外徑11.6公分 孔徑3.5公分 厚約0.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 玉系璧?;野咨?,有黑斑及赭斑。圓璧形,內(nèi)外廓均突起,壁面琢穀紋,雙面紋飾相同。0.55公分 7.05公分 孔徑3.0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 穀紋瑗。玉質(zhì),黃綠色。兩面均雕穀紋為飾,穀紋稍平。曾發(fā)表於《故宮古玉圖錄》圖710.4公分 外徑14.78公分 內(nèi)徑5.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至西漢早期 白玉系璧。玉色白。圓璧形,內(nèi)外廓凸起,面淺浮雕穀紋或雲(yún)紋,二面同紋。厚0.7公分 3.35公分 孔徑1.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至漢代 玉璏。青白泛黃色玉,帶淺褐斑。玉國立故宮博物院。   原為戰(zhàn)國至漢代劍鞘上的嵌飾,因有長槽可將腰帶穿繫過去,固可將劍鞘固定在腰帶上。此件玉國立故宮博物院。   呈長方形,正面略作弧形,琢弦紋兩道。下端有一扁方形穿帶孔。長4.4公分 2.1公分 最高1.2公分 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 舊玉飾件。白玉,雜赭斑。長方形片狀,中央微鼓,面飾獸面紋,器側(cè)至背面有二穿??v2.4公分 3.7公分 0.5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至西漢 玉璏。青白玉,一端有大片黑斑。玉國立故宮博物院。   原為戰(zhàn)國至漢代劍鞘上的嵌飾,因有長槽可將腰帶穿繫過去,固可將劍鞘固定在腰帶上。此件玉國立故宮博物院。   呈長方形,正面略作弧形,雕盤螭紋,已磨蝕不清。下端有一方形穿帶孔,穿帶孔一側(cè)邊緣內(nèi)凹。長3.9公分 2.5公分 最高1.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至漢代 玉璏。白玉,玉色泛黃,夾雜點狀褐斑。玉國立故宮博物院。   原為戰(zhàn)國至漢代劍鞘上的嵌飾,因有長槽可將腰帶穿繫過去,固可將劍鞘固定在腰帶上。此件玉國立故宮博物院。   呈長方形,正面略作弧形,琢弦紋四道,下端有一方形穿帶孔。長5.5公分 3.1公分 最高1.9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 舊玉璏。白玉,器身有璺,雜赭斑。器面琢子母蟠螭紋。劍國立故宮博物院。   是嵌飾於劍鞘上的飾物,同時,具有用以固定革帶的功能。全高2.1公分 10公分 2.3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 舊玉珌。白玉,有深赭斑。雙面同紋,器面及底均琢陰刻幾何紋。器頂有圓形深槽,用以固定,將玉飾嵌於劍鞘底。全高2.2公分 5.6公分 2.1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 舊玉琫。白玉,雜赭斑。雙面不同紋,一面琢淺浮雕獸面紋,另面飾高浮雕蟠螭紋。全高1.9公分 5.8公分 2.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春秋晚期-戰(zhàn)國 無首劍 。劍首、劍格均為玉質(zhì),劍刃為金屬,中脊明顯。劍首作如意形,劍格飾浮雕獸紋。全長42.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玉勒(原定戰(zhàn)國 )。玉質(zhì),有黃灰斑。扁方形,上下不同寬,束腰有孔貫穿,面飾雲(yún)紋,原於清宮時與數(shù)件文物,合儲物四層屜匣內(nèi)。長3.9公分 2.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 玉人形珮。青玉。作人形,寬衣博袖,腰繫帶、頭頂帽,兩手拱於腹前??叹€略顯粗糙。全器原鑽六孔,一角傷缺,僅存五孔。高6.1公分 2.34公分 0.3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至西漢 玉人。暗碧綠,夾赭色玉,拋光不佳。琢成長方形,一端簡單地刻成人頭形,蓄鬍,應為男性。寬10.5公分 7.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 帶胡玉戈?;仪嗌?,分作援部和內(nèi)部兩節(jié)。援部有明顯的中脊和邊刃,帶長胡,後段有綁木柲的凹陷部份。戈之內(nèi)部雕雲(yún)紋。全長16.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 雕紋玉刀。淡碧綠玉,滿布淺白沁斑。刀背琢三角形捲雲(yún)紋,刀刃上琢網(wǎng)格紋環(huán)形首,上刻捲雲(yún)紋,首端立一小鳥。長17.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 鏤空龍紋玉飾。表面多沁為赭黃色,局部呈青綠色玉質(zhì)。單面琢紋,背面光素。邊緣有長方形凹榫,應是用以嵌貼於他物上,鏤雕大小虺龍。寬10公分 4.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 玉鳳紋觿。此件玉觿與上圖似為成對器,一龍一鳳,象徵流行於戰(zhàn)國兩漢間的陰陽觀念。鳳形玉觿色純而溫潤,白玉透褐黃,刻成側(cè)身鳳鳥形,尾端尖而卷,眼、耳間穿一小孔,便於懸掛、佩帶。全器輕俏婉約,器身外緣亦陰線刻出外廓,刻工細膩,與上圖之風格一致。長9.8公分 1.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 玉龍紋觿。根據(jù)《說文》,「觿」是一種佩帶的角形器,末端尖銳,可以用來解開結(jié)。此件玉觿白玉透褐黃,色純而溫潤,刻成側(cè)身龍形,尾端尖而卷,眼、耳間穿一小孔,便於懸掛、佩帶。全器形態(tài)流暢婉約,器身外緣陰線刻出外廓,刻工細膩,屬戰(zhàn)國時代的精品。長9.9公分 2.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 玉螭紋觿?!阁ぁ故驱埖囊环N,幾分像虎。此件玉觿器面微泛褐紅,是傳世器特有的「盤紅」色澤,刻做成轉(zhuǎn)首側(cè)身形態(tài),頭與軀體的銜接方式,乃是戰(zhàn)國時代玉匠處理此類動物玉雕的一慣作法。長6.7公分 6.0公分 0.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 玉蹲獸。褐色玉,尚溫潤,局部白沁。雕一小蹲獸,作抬頭狀,有二角與長尾。自前胸至尾端有一直穿,供繫帶。寬1.6公分 1.9公分 1.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晚期至西漢前期 蒲紋璧。青白玉,色泛黃,滿布深淺交雜之褐斑。全器呈圓璧形,外緣規(guī)整。器兩面均浮雕蒲渦紋。厚0.45公分 外徑深6.5公分 口徑17.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 穀紋璧。淺碧綠色玉,含小黑點狀包裹物,局部有褐黃色沁斑。全器呈圓璧形,外緣規(guī)整。孔徑略大。器兩面浮雕穀紋。孔徑深4.3公分 口徑8.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 穀紋璧。青白玉,泛黃,全器滿布深淺褐斑,璧面一側(cè)有土沁痕。全器呈圓璧形,外緣規(guī)整。器兩面浮雕穀紋,穀粒飽滿。直徑6.5公分 內(nèi)徑3.1公分 0.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 牙環(huán) 。全器橫切一段牙材而成,內(nèi)外周徑皆不規(guī)整,剖面呈方形,每面陰刻六圈點紋,其間距不等;外緣有三穿孔,可繫墜。兩面皆可見清晰的打磨時所留的平行橫線,全器並已呈深綠色。先民以牙骨質(zhì)琢製成環(huán)形裝飾品的情形並不少見,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遺址中即曾出現(xiàn)此類牙骨環(huán),但在洛陽燒溝附近的戰(zhàn)國墓葬中也曾發(fā)現(xiàn)牙質(zhì)環(huán)形器;此件牙環(huán)之器表陰刻圈點紋,或為戰(zhàn)國時代遺物。外徑2.9公分 內(nèi)徑1.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時代 雲(yún)紋系璧。青玉,外緣局部深褐色沁,半透明。圓整,有窄廊;中孔、外緣壁均平整光滑。器肉上以減地方式刻飾成對相向的雲(yún)紋,餘地以半雲(yún)紋填白;雲(yún)紋圓鼓,由兩端向內(nèi)卷入,略成三角形。此器的雲(yún)紋風格接近戰(zhàn)國時代早期曾侯乙墓所出之玉器上的雲(yún)紋,以及北平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一件透雕龍鳳飾上的雲(yún)紋,皆屬戰(zhàn)國時代之物。直徑4.24公分 孔徑1.71公分 0.4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至西漢 骨璧。扁平壁形,內(nèi)外徑皆不規(guī)整,徑緣因長期使用而磨得相當潤滑。器內(nèi)壁顯露骨質(zhì)之細密小孔,外壁平滑,呈黃綠色。徑4.6-4.9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至西漢 骨璧。扁平壁形,內(nèi)外徑皆不規(guī)整,徑緣因長期使用而磨得相當潤滑。器內(nèi)壁顯露骨質(zhì)之細密小孔,外壁平滑,呈暗綠色。徑4.6-4.9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至漢 彩繪骨管。在一段骨管上以褐彩繪雙鉤山字紋與線狀榖紋,紋飾分三層,上下層為山字紋,中央為線狀榖紋。高5.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至漢 雕骨管。取一段骨磨成管狀,器表近小口徑之一端深刻二道弦紋,中段陰刻三道圈點紋,上下兩道刻五個圈點紋,中央一道多一個,又以斜陰線連接四圈點紋,組成三個菱形紋。高5.9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西漢 玉雲(yún)紋璧。器形規(guī)整,厚薄一致。璧的一面飾排列整齊的鉤連雲(yún)紋;另一面則飾分佈均勻的如意雲(yún)紋,兩面紋飾不同,這種情形並不常見。徑5.0.公分 0.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晚期至西漢早期 穀紋系璧。青玉,一端有褐色沁並有稍稍鈣化,另一端有苔綠色和褐色沁,半透明。圓整,有廓,廓略高而斜;中孔、外緣齊整;兩面刻飾穀紋。直徑6.5公分 孔徑2.6公分 0.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晚期至秦代 穀紋環(huán)。青玉,局部有淡褐色沁,半透明。不甚圓整,有廓,廓窄且均等;中孔似乎為單面鑽作,鑽作不齊,後加磨飾;器面上刻飾穀紋。直徑10.78公分 孔徑6.41公分 0.5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晚期至西漢早期 穀紋璧。青玉,略黃,邊緣局部有暗褐色沁,一處有小片淡綠色沁,半透明。圓整,有廓,器面上浮雕穀紋,中孔、外緣圓滑平整。直徑19.5公分 0.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晚期至秦代 穀紋璧。青玉,局部有淡褐色沁,半透明。不甚圓整,有廓,廓窄且均等;中孔似乎為單面鑽作,鑽作不齊,後加磨飾;器面上刻飾穀紋。直徑10.8公分 內(nèi)徑6.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晚期至西漢早期 穀紋系璧。青玉,微綠,外緣一端有墨褐色沁,一處有一條暗褐色沁,半透明。圓整,有廓,器面上浮雕穀紋,中孔、外緣圓滑平整。外徑6.8公分 內(nèi)徑2.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中期至西漢早期 蒲紋玻璃系璧。玻璃質(zhì),乳白色,一面光澤,另一面較澀。圓整,無廓;中孔、外緣磨成圓弧壁;器面刻飾乳釘紋,另一面刻飾蒲紋。直徑8.06公分 孔徑3.16公分 0.26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 舊玉璏。白玉,雜赭斑,有舊傷缺,底部有裂紋。器面琢蟠螭紋,螭首廓出,一端作獸首。劍國立故宮博物院。   是嵌飾於劍鞘上的飾物,同時,具有用以固定革帶的功能。全高2.3公分 6.3公分 3.1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 舊玉系璧。圓璧形,一面飾以蟠螭紋、另一面飾以如意雲(yún)紋,與「御書戴復古題畫詩」小冊頁,合儲於四層木蓋圓盒內(nèi)。另二層盒內(nèi)同儲玉璧。外徑4.72公分 孔徑3.2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 舊玉鳥紋珮。青黃色玉,帶赭色、白色斑。鳥首龍身,身軀轉(zhuǎn)折呈W形。長喙向下彎,頭頂一束長羽,周身佈滿榖紋,中間、頸部、尾端各鑽一孔,共三孔,用來穿繩佩戴。長8.6公分 0.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 白玉龍紋璜。白玉,有灰色、黑色、赭色斑。璜形,弧度半圓。兩端作龍首,嘴部圓孔和捲鼻飾以繩紋,兩面皆琢滿榖紋。上緣中間鑽有一小孔,以穿繩佩掛用。長12.6公分 0.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臺北故宮的青銅器時代(9) 
戰(zhàn)國 白玉韘形珮。白玉,局部呈灰赭色。長條形,中央有一圓孔,上端有一長尖角。由帶在手指上的韘的形狀而來,作成幾乎板狀體,繫繩配在腰間。鏤雕鳥紋,兩面皆以細陰線刻雲(yún)紋。長9.6公分 5.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