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圍性面癱的分期 面癱大致分為三期: ①急性進展期,發(fā)病1周以內。此期為面神經炎癥水腫進展期,一般患者的病情會逐漸發(fā)展加重。除現代醫(yī)學治療外,此期可及早作針灸(尤其是溫針灸或火針)治療,是治療面癱的重要時段。盡早改善病人面部的血液循環(huán),阻止炎癥進一步擴展,以促進局部面神經炎性水腫的吸收,控制病情的發(fā)展。 ②恢復期,發(fā)病1周至3個月以內。此期治療以患側局部面部為主,以促進面神經及面部癱瘓肌肉的恢復。也是治療面癱的關鍵時期。 ③后遺癥期,發(fā)病3個月至半年以上(從恢復期1個月至3個月之間,可根據病人具體情況或劃為恢復期,或劃為后遺癥期,兩期不可拘泥時日絕對劃分)。此期如肌電圖提示沒有明顯的肌纖顫電位,即引起面肌痙攣的可能性不大,可對重癥、頑固性病癥予深刺,透穴或電針增加刺激量;火針治療收效不錯。 此期并可根據后遺癥狀對癥選穴,配合多種療法,仍有一定恢復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