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曾祖母 藍天之上的,青煙。哪一縷 是由您化作的。讓風告予我。
您小腳,步履輕盈,像雪堆 在泥土,融化。菩薩保佑你。
給你一座山谷。你放下河水, 墳地不遠處,許多股細小的
溪水在路口相匯,奔流不熄。 那么容易。皖南的雨季將至
為何,每至清明。我的鞋底 總是粘滿了來歷不明的泥濘。 作者 / 葉丹 每至清明,紛紛細雨總是倍增悲傷、哀慟氣氛。清明時節(jié)讓我們在慎終追遠、不忘先人的同時,也會認真思慮死亡、身世與來處的問題。 中國人對死亡最好的理解和想象就是歸于自然,就像陶淵明在《擬挽歌辭》中所寫的那樣:“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葉丹這首《祭曾祖母》亦是如此。因睹物思人,故覺得自然萬物都是親人的化身。他們是天上的一縷青煙、嶺上的白云、山澗中的溪流、天地間的一草一木。他們并沒有死去,他們就在我們周圍。 寫哀思而一字不提哀思,山川河流全成了寄托哀思的物體。這是最見詩人功力的地方。全詩結(jié)構(gòu)整飭,比喻精妙,尤以最后一節(jié)以虛筆寫實情最為傳神。詩人可能身在他鄉(xiāng),但對曾祖母的思念自有一雙腳,在先人安眠的山水間跋涉,鞋底沾滿“來歷不明的泥濘”。 薦詩 / 李小建 2016/04/0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