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領(lǐng)讀|封寒紫 各位書友早上好,今天是禮拜五,繁忙工作日的最后一天,建議大家讀完本書第十章。 “只有相信靈魂不滅,才能對人生有合理的價值觀,相信靈魂不滅,得是有信仰的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價值。”本書中楊絳先生以她獨特的方式向人世召喚傳統(tǒng)價值的回歸,言之切切,情之拳拳,不能不使我們?yōu)橹畡尤荨?/span> 親愛的書友們,楊絳先生在書中說的天與地,生與死,靈與肉也許與我們的觀點差別太大,關(guān)于對與錯,這本是不可評判的事情,而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該嘗試著去思考究竟什么是信仰。
那么,楊絳先生到底相信不相信靈魂不滅呢?在正文的末尾,她寫道:“有關(guān)這些靈魂的問題,我能知道什么?我只能胡思亂想罷了。我無從問起,也無從回答。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不知為不知’,我的自問自答,只可以到此為止了。”看來不能說她完全相信,她好像是將信將疑,但信多于疑。雖然如此,我仍要說,她是一個有信仰的人,因為在我看來,信仰的實質(zhì)在于不管是否確信靈魂不滅,都按照靈魂不滅的信念做人處世,好好鍛煉靈魂??鬃诱f“祭神如神在”,一個人若能事事都懷著“如神在”的敬畏之心,就可以說是有信仰的了。
有一個網(wǎng)站曾出過一個“尋找中國人的信仰”的專題報道。從專題中“信仰”與很多詞語擺在了一起:“根”“中華文化”“和諧”“善”“法”“自由”“心”……每個字每個詞都讓人震撼,說到底還是些導(dǎo)人向善的信仰,我從中看見了許多有信仰的人,許多虔誠到極點的信徒,毫不動搖地堅持并踐行著自己的信仰。
西藏信徒三跪九叩地朝圣,是什么支撐著他們不懈地做這種事,也許是 “宗教信仰”,那么什么是宗教信仰呢。我們身旁總是不乏各種信徒: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他們或是相信上帝,或是相信真主,或是相信佛祖。他們都是有神論者,正如楊絳先生一般相信靈魂不滅,相信著神的引領(lǐng),把他們所信仰的宗教教義虔誠地當(dāng)作信條一般去踐行。
基督教的“因信得救”,伊斯蘭教的“六大信仰”,佛教的“四諦說”,無不不在向信徒宣揚做善事的益處,各宗教的基本教義都在于“導(dǎo)人向善”。信徒相信著死后靈魂會因生前的所作所為而受到不同待遇,“好人上天堂,壞人下地獄”,因而,為了死后的靈魂,他們按照宗教教義做善事。所以他們對自己對家庭對別人對社會有極大的益處,個人價值社會價值也就能得到實現(xiàn)。從信徒眼中的虔誠,他們面對人生毫無迷茫的態(tài)度,對待人和事的和善可見一斑,同時宗教信仰在某種程度上亦是一種穩(wěn)定社會的重要因子。所以正如楊絳先生所言,宗教信仰的確會對人生有正確的指導(dǎo)作用,能幫助人們實現(xiàn)人生價值,
今天的早讀就到這里,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有句詩:“把燈籠背在背上的人,有黑影遮住前路。”,盡管有時那個影子是他們自己,但人世間那些披著人皮的魑魅魍魎都將在燈籠的閃忽下現(xiàn)出原形,不管黑影幢幢,燈籠依然前行。文學(xué)家、詩人都讓自己的文字在光明和黑暗中游走,在正義和邪惡中逢源,這樣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就會躍然紙上。親愛的書友,在感嘆楊絳先生的信仰同時,可以想想你心中的信仰是什么呢?今天可以思考一下這個問題,記得打卡簽到,我們晚讀再見。 |
|
|
來自: 昵稱3217308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