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 (中國)清朝 吳敬梓 著
[故事梗概]
●第一回 說楔子敷陳大義 錯名流隱括全文
王冕七歲喪父, 十歲給人放牛,十七八歲靠畫畫掙錢,不滿二十歲就把"天文、地理、經(jīng)史上的大學問,無一不貫通。"他不求官爵,不交朋友,終日閉門讀書,十分仰慕屈原。 危素喜愛他的畫,讓時知縣派人約他相會,他裝病不見;時知縣"屈尊"去訪,他又外出不見。吳王朱元璋特來拜訪,王冕認為此法一立,文人有厄,便隱居不出,后病逝會稽山中。
●第二回 王孝廉村學識同科 周蒙師暮年登上第 夏總甲推薦周進在薛家集學堂做館。 王舉人在庵里避雨,大吃大喝,周進只能吃老菜葉、喝白開水。次日雨住,王舉人走了,他替人家打掃雞骨頭等。 周進因沒巴結夏總甲,被辭館失業(yè)。隨姐夫金有余到省城做買賣。周進參觀貢院。見了號板,一頭撞去,不省人事。
●第三回 周學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戶行兇鬧捷報
周進被眾人救活后,扯著號板大哭,直哭到口里流出血來。 眾人把他抬到一個茶棚,湊銀子與周進納監(jiān)進場。進頭場,"七篇文字做的花團錦簇一般",果然中了。汶縣的人"不是親的也來認親"。京試又中了進士。荏苒三年升了御史,欽點廣東學道。 周進赴任,決心不屈真才。 周進把范進的卷子看到第三遍時,連連稱贊,在試卷上畫了三個圈,填上"第一名"。 魏好古等約范進去鄉(xiāng)試,范進因沒盤費,與岳丈商議,被罵得狗血淋頭。 出榜那日,家里無米下鍋,母親叫范進拿著老母雞去換米。三騎飛馬來報,說范進中了,老太太請人去找回兒子。 范進見了升掛的報貼,喜出往外拍手大笑,說著"我中了",一交跌倒,不省人事。老太太用白開水把他灌活,他一邊笑,一邊向外面跑去。 胡屠戶一個嘴巴把范進打暈了,喘息過來后不瘋了。 張鄉(xiāng)紳與范進拉扯世兄弟,送給五十兩銀子為賀禮,并邀范進搬到他東門大街上去住。自此,前來奉承的,送田產(chǎn)的,送店房的,投靠為仆的,樣樣都有,幾個去住。自此,前來奉承的,送田產(chǎn)的,送店房的,投靠為仆的,樣樣都有,幾個月后,家境大變。老太太得知這一切都是自己的,喜昏頭腦,大笑一聲,向后跌倒,不省人事。
●第四回 薦亡齋和尚吃官司 打秋風鄉(xiāng)紳遭橫事
范舉人請眾僧人念經(jīng),追薦老太太升天,七七之后范舉人謝了孝,張敬齋替范舉人為安葬之事出謀劃策。 在關帝廟小憩時,嚴貢生竭力鼓吹"湯父母"的"廉潔慈祥",以及對他的"厚愛",并表白自己"從不曉得沾人寸絲半粟的便宜"。正說話時嚴貢生家小仆人來說"早上關的那口豬,那人來討了,在家里吵哩!" 湯知縣為一回民送牛肉事聽信張敬齋的話,用一大枷把那回民枷了,并將五十斤碎牛肉堆在枷上示眾,第三日老師傅被枷死了,眾回民不服,聚眾到縣衙門口鬧事。
●第五回 王秀才議立偏房 嚴監(jiān)生疾終正寢
嚴貢生胞弟嚴監(jiān)生的大妻王氏臥病不起,次妻趙氏精心侍奉。一日王氏對趙氏說:"我若死了,就把你扶正做個填房",趙氏聽了忙把嚴監(jiān)生請來,把奶奶的話說了。第二天嚴監(jiān)生叫二位舅爺來說定了,并要趁王氏眼見讓他倆"同拜天地"。 嚴監(jiān)生積勞成疾,中秋以后,一連三天不能說話,晚間擠一屋人,桌上點盞燈,嚴監(jiān)生把手從被子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眾人迷惑不解,只有趙氏心里明白。
●第六回 鄉(xiāng)紳發(fā)病鬧船家 寡婦含冤控大伯
那盞燈里點了兩莖燈草,嚴監(jiān)生恐浪費了油,所以老伸著兩個指頭,趙氏挑去一根他才斷氣。 嚴貢生回鄉(xiāng),途中突然發(fā)病,吃了自帶的"云片糕"病好了,剩余幾片船粗偷吃了。船到岸后,因船家水手討喜錢,嚴貢生追問云糕下落,發(fā)怒要把向家送到湯老爺衙里問罪。搬行李的攔住求情,嚴貢生才饒了船家,但未付一分船錢就揚長而去。 趙氏之子死后,立嚴貢生兒子承繼,管了嚴監(jiān)生的家,把趙氏趕到廂房去住。趙氏到縣衙喊冤,湯知縣判為"仰族親處覆"。族長嚴振先與軌爺都怕嚴大老官,所以推來推去,最后嚴振先只得寫了幾句話給知縣。因知縣也是妾生的,便批了"聽趙氏自行揀擇,立賢立愛可也"。嚴貢生火冒三丈,又告到府里,府尊也是妾生,又未告準,再告到省按察司,司里不受理,只得到京城求了周學道 ,在部里告下狀來。
●第七回 范學道視學報師恩 王員外立朝敦友誼
周學道升做國子監(jiān)司業(yè)。 范進中了進士,數(shù)年以后,欽點山東學道。周司業(yè)要他關照故鄉(xiāng)學生荀玖。 新進儒童中,汶上縣第一名就是荀玖,范學道指點"用心讀書,頗可上進"。 在觀音庵,梅玖、荀玖見周司業(yè)長生牌位在供桌上供著,一起下拜。在中間屋里見了墻上貼的周進當年寫的"正身以俟時,守己而律物"的對聯(lián),忙叫揭下來收藏起來。 次年錄科,荀玖取了第一,省試高高中了,京試中了第三名進士,按明朝傳統(tǒng)升座,王惠來拜,并邀他到自己那里去住。 晚間,荀員外家人掛孝來報說老太太歸天了。為了考選科道,王員外出主意瞞住丁憂。 荀員外得知周司業(yè)、范通政不便保舉,便告假回家替老太太治喪。王員外幫他辦完喪事又回到京城,剛銷了假,報錄人來叩喜。
●第八回 王觀察窮途逢世好 婁公子故里遇貧交
南昌府前任蘧太守年老告病,王太守補缺。蘧太守以多病耳聾為由打發(fā)少爺蘧公孫來交手續(xù)。 蘧太守帶著妻兒和半車書回嘉興去了,王太守照公子的話去做了,上司訪聞,說他是"江西第一個能員"。 江西寧王反亂,王太守為南贛道,催辦軍需。次年寧王破了南贛官軍,王道臺順降。 寧王被新建伯王守仁打敗,王道臺取了枕箱到浙江烏鎮(zhèn)。途中與蘧公孫相識,公了送他銀兩,他將枕箱送與公孫。 蘧公孫從祖父那行知:王道臺送的那本《高青丘集詩話》是天下獨一無二的,暗想借此"做一番大名"。果真人人見了賞玩不忍釋手。
●第九回 婁公子捐金贖朋友 劉守備冒姓打船家
鹽店管家楊先生因虧空七百兩銀子,被東家告到德清縣,已收監(jiān)一年多了。婁家三公子玉亭,四公子瑟亭見這樣讀書人被守財奴如此凌虐,十分氣憤,便決定營救他。 兩公子用七百五十兩銀子讓晉爵去為楊先生還債,誰知他只帶二十兩送與書辦,把楊先生釋放了,"那七百多兩銀子都是晉爵笑納"。楊先生只聽說是晉爵保了他。 過了月余,不見楊執(zhí)中來謝二位公子,于是他倆便想去會見。但兩次登門都未見到楊執(zhí)中,船行途中,從一個搖船賣菱角的小孩那里看到楊執(zhí)中坐船時掉的卷子。
●第十回 魯翰林憐才擇婿 蘧公孫富室招親
婁家兩公子在船上與告假歸府的魯編修相遇,回到家,婁公子與蘧公孫,紹興牛布衣、魯編修五人樽酒論文。 過了幾日,魯編修托陳和甫告訴兩位公子說,想把令愛許予公孫。蘧太守很高興,請倆公子作主或娶或招,陳和甫和牛布衣為媒。 十二月八日,婁府張燈結彩,四人轎抬蘧公孫,婁府兩公子、陳和甫和牛布衣各乘一轎送公孫入贅。酒席間點戲看戲,洋相百出,魯編修也覺得不吉利。
●第十一回 魯小姐制義難新郎 楊思訓相府薦賢士
魯小姐不僅生得十分美貌,而且是個不尋常的才女,不料招個女婿卻功名無望,不勝悲戚。 婁家二位公子和蘧公孫一同來拜訪楊執(zhí)中,因楊家窮得叮當響,靠鄒吉甫的幫助才招待了"貴客"。 楊執(zhí)中家墻上掛著《漢家格言》和貼的報貼,書屋內(nèi)滿壁是畫,婁家倆公子看了勝嘆息,只覺"此身飄飄如游仙境"。
●第十二回 名士大宴鶯(月+豆)湖 俠客虛叮當設人頭會
楊執(zhí)中向婁家公子推薦朋友權勿用,婁公子派宦成去邀請。為迎接權先生,兩公子把亭子上的匾也換成了"潛亭",以示對權潛齋的敬重。 權勿用來湖州的途中因撞了官家轎子被張鐵臂所救,便帶他同來婁府。酒席間張鐵臂自夸武藝不凡,權勿也贊鐵臂劍技優(yōu)熟。 一日婁三公子遍請賓客游鶯(月+豆)湖,當下吟詩的,擊劍的,打哄說笑的,"真乃一時勝會"。 婁通政有家信到,兩公子在書房秉燭商議寫信,忽然從屋檐掉下一個人來,滿身血污,手里提一個草囊,向二位公子說要借五百兩銀子,殺仇人,報恩人。二位公子細看原是張鐵臂。二位應允,他收拾妥當便去了,月光照在階下草囊里那血淋淋的人頭上。
●第十三回 蘧(馬+先)夫求賢問業(yè) 馬純上仗義疏財
婁家公子準備幾席酒,請諸位朋友來做"人頭會',天黑草囊發(fā)出臭氣,大著膽打開一看,原是一顆大豬頭。飲酒間,烏程縣派人來捉拿權勿用,說他奸霸尼姑,兩公子和楊執(zhí)中商量只好把他交與公人。 蘧太守去世,魯小姐來到嘉興,見丈夫淡泊功名,便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蘧公孫與馬二先生相識,馬二先生以孔子、孟子、公孫弘、董仲舒及歷代有"舉業(yè)"的人為例開導公孫,使他如夢初醒。 那日在文海樓,蘧公孫看見刻著"處州馬純上氏評選"的《歷科墨卷持運》卷上的目錄,便想在上面填上自己的名字,馬二先生不依。蘧公孫因喜歡丫頭雙紅,就把收王觀察的舊枕箱給了他,不料宦成來嘉興把雙紅領走了。蘧公孫大怒,報告了秀水縣,把他二人抓了起來,關在差人家,差人想借枕箱發(fā)財,找馬二先生商議,并為他出了買回枕箱的"好主意"。
●第十四回 蘧公孫書坊送良友 馬秀才山洞遇神仙
馬二先生與差人在酒店商議好替公孫贖枕箱,用銀子婚書塞住宦成的嘴,事畢,蘧公孫得知,向馬二先生倒身就拜。 馬二先生來到西湖,只見船上男女成雙成對下了船四處游玩。酒店的酒肉豐盛,卻無錢去買。第三天又到城隍山上去走走,在一條小街上,看見賣書的小店,店前貼著"處州馬純上先生精選《三科墨持運》于此發(fā)賣"的報單,他喜出望外。 馬二先生困于丁仙祠,正在求仙向卜,身后有人答話。
●第十五回 葬神仙馬秀才送喪 思父母匡童生盡孝
馬二先生在丁仙祠遇見洪憨仙,洪憨仙教他以"燒銀"秘法,一連幾日,便燉銀八九兩。 不久憨仙病死,女婿向馬先生點破燒銀之騙,馬二不以為然。馬二又結識匡超人,給他傳授顯親揚名的妙法,教導他"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顏如玉"的道理。
●第十六回 大柳莊孝子事親 樂清縣賢宰愛士
匡超人回到家,到集上買了幾頭豬和黃豆,做起殺豬賣豆腐的生意,每日晚上太公吃過飯睡下后,超人便開始讀書,直至四更。自此,生意不錯,家里日子較前有了明顯好轉(zhuǎn)。 不幸村里失火,房子被燒,匡二托潘保正在庵旁租了間半房,仍舊白天做殺豬賣豆腐的生意,晚上燈下讀書。那日讀到二更,知縣從此路過,見深夜苦讀,十分敬佩,便想"提拔他"。 匡超人縣考得了第一,府考了又院考。院考出來,知縣正好上轅門見學道,于是就如此才子、孝子地向?qū)W道夸了一番匡超人。
●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舊地 趙醫(yī)生高踞詩壇
匡超人送過親師才回家,大伙都來奉承他。他同太公商量,準備不做以前的生意了,租兩間房開個雜貨店,把嫂子接回來,吃住在一起。 因知縣"壞了",潘保正來告訴匡超人被人密報,讓他出去躲避幾日, 匡超人在外結識了景蘭江、趙雪齋、文劍峰、浦墨卿等。寧波府鄞黃知縣和趙雪齋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但一個未中進士,卻能寫詩,且兒孫滿堂,一個是中了進士,卻孤獨一人,大家為此議論一番,最后景蘭江提議以"樓"字為韻各作一首詩,送到匡先生處。
●第十八回 約詩會名士攜匡二 訪朋友書店會潘三
文翰樓店主與匡超人商量批考卷事,匡二見有利可圖,欣然應允。 六天之內(nèi),批完了三百多篇文章,作了序文,送到書店,店家稱批得"又快又好"。封了二兩選金,備了酒在樓上吃。這時小廝送來帖子,邀匡超人等于本月十五日在"西湖宴集,分韻賦詩"。為不失體面,匡二在書店借了本《詩法入門》去讀。 匡超人與胡三公子、文劍峰等搭分了備酒席,拈閹分韻。大伙將寫好的詩貼在墻上,過了半個月書店考卷也已刻成。
●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業(yè)橫遭禍事
潘三對匡超人和那些寫詩的"呆子"打交道不以為然,便領他到賭場放賭,得了不少錢??锍藵u漸的那些"名士"來往少了。他還包攬詞訟,為人替考。有了錢,潘三為媒入贅鄭老爹家為婿。 匡超人接哥哥來信,回家應考,取了一等第一。回到省里,和潘三商議,要回清樂鄉(xiāng)去"掛匾、豎旗桿"。正要擇日回家,聽說潘三被拿了,已下在監(jiān)里。
●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興長安道 牛布衣客死蕪湖關
潘三所犯事中有兩件是匡超人所為,他怕事發(fā)受牽連,打發(fā)妻子到鄉(xiāng)下去住。 匡超人來京見李給諫,給諫得知他以優(yōu)行貢入太學,不勝歡喜,并把外甥女許配給他。 匡超人辭別辛小姐回浙江,鄭大娘子因住不慣鄉(xiāng)下已經(jīng)吐血死了??锍吮阏埲颂嬲a命夫人畫了像,把鳳冠補服畫起來,逢時過兇,供在家里。 匡超人在牛布衣、馮琢庵面前自我夸耀,談起馬純上時,說他理法有余,才氣不足。 牛布衣在和尚庵病倒,臨死前將自己作的兩本詩交給和尚,讓后來的才人為他流傳后世。
●第二十一回 冒姓字小子求名 念親戚老夫臥病
牛浦郎在庵里念詩,趁和尚下鄉(xiāng)念經(jīng),偷看牛布衣詩稿,喜出往外,想在同姓"牛"字上做文章。于是請郭鐵筆刻了"牛浦之印"、"布衣"陰陽二方圖章。 卜老爹將外甥女嫁與牛浦郎。一日牛浦討賒賬路過庵前見風匹馬在庵門口,便大著膽進去看,原是老和尚的學生做了京里九門提督,現(xiàn)齊大人請老和尚到報恩寺去作方丈。老和尚將庵中之事托于牛浦就走了。 牛浦的祖父見店里生意一日如一日,氣出病來,不久歸天,卜老幫辦了后事。 牛浦從墳上回來,要棺材錢的、要布錢的都來了,只得把間半房子典屯浮橋上抽閘板的閘牌子,小倆口搬到卜老爹家去住。
●第二十二回 認祖孫玉圃聯(lián)宗 愛交游雪齋留客
卜老爹因受了風寒,向兒子和兒媳吩咐了遺言去世了,后事由牛浦陪辦。 董瑛來防牛布衣,牛浦假作牛布衣,并讓卜家二兄弟熱情招待。 牛浦送走董老爺,卜信因捧茶被董老爺恥笑心里有氣,就和牛浦吵開了,并要拉他去見官。在縣衙門口遇見郭鐵筆,鐵筆便把他二人叫到茶館勸和。 牛浦賭氣拿了床被子到庵里去住,無法生活,把和尚的家什都當了。后準備去找淮安府安東縣知縣董瑛,中途與牛玉圃相識,二人便祖孫相稱。
●第二十三回 發(fā)陰私詩人被打 嘆老景寡婦尋夫
牛玉圃派牛浦到蘇州為萬雪齋第七位如夫人買蛤蟆,被牛浦捉弄,便叫船到蘇州去找牛浦。在虎丘藥材行找見了牛浦,得知未買到雪蛤蟆,就讓他一塊去鎮(zhèn)江,乘船到了龍袍洲無人煙處,不由分說剝光牛浦衣服,打了一頓,扔上岸,揚帆走了。牛浦忍氣吞聲,后被一安東船客所救。 黃客人替牛浦裝飾好后去見董知縣,知縣果真歡喜,黃客人十分敬重他,招他做了四女婿。 董知縣升任,向知縣接替。馮琢庵在京師遇見董知縣,并聽到牛布衣事,便打發(fā)人去牛相公家告訴牛夫人。牛夫人決定到安東去找丈夫。
●第二十四回 牛浦郎牽連多訟事 鮑文卿整理舊生涯
牛浦招贅在安東黃家,門口貼個"牛布衣代做詩文"貼子,蕪湖舊鄰石老鼠來借盤纏,牛浦不給,石老鼠揭了他的底。 牛奶奶來到安東,認定牛浦謀害了丈夫,冒名頂替了,哭告縣衙,知縣說同名同姓人多的是,差兩個衙役把解回紹興。 向知縣因此事幾乎被"訪聞參處",多虧鮑文卿向崔按察求情才得幸免。 鮑文卿隨按察司去京城轉(zhuǎn)了一趟,按察司病故,鮑文卿又回到南京,仍舊做戲行營生。 在一茶館遇見同班錢麻子和黃老爹,在城里到處找人組織小戲班子。
●第二十五回 鮑文卿南京遇舊 倪廷璽安慶招親
鮑文卿在鼓樓坡遇見修補樂器的倪老爹,約定后日為修補樂器。 倪老爹六個兒子,死了一個,四個因生活所迫賣與他鄉(xiāng),剩下一個小的在身邊,可還得賣掉,鮑文卿與倪老爹商定,將孩子過繼給鮑文卿,改名鮑廷璽。 鮑廷璽聰明伶俐,鮑文卿送他讀了兩年書后讓他幫著管戲班。 一日鮑文父子在去唱戲的路上遇見安東縣向老爺,向老爺叫他義子把戲班子托給別人代管,到衙內(nèi)去有話說。 向知縣對鮑文卿父子招待很周到,并作主把管門人王老爹的女兒許給鮑廷璽為妻。
●第二十六回 向觀察升官哭友 鮑廷璽喪父娶妻
鮑廷璽在衙門里如在云端過日子。各縣送童生來府考,向知府托鮑文卿父子在察院里巡場查號。懷寧縣的季萑名標榜首。 王家女兒因難產(chǎn)死了,鮑文卿也添了痰火疾。向太爺升了福建丁漳道,鮑文卿借機回南京。 鮑文卿病逝,向太爺?shù)借亚鞍萘?,親手寫了銘旌。
●第二十七回 王太太夫妻反目 倪廷珠兄弟相逢
沈天浮夫妻要為鮑廷璽說娶王三胖那個死了丈夫的女兒,鮑廷璽不依,被他媽一頓臭罵,只得央求歸姑爺一塊去請媒人,娶妻過門。 鮑廷璽領班子出去唱戲,王太太原以為他在什么字號店,當?shù)弥准毢笈瓪夤バ?,暈死過去,救活后,氣成一個失心瘋。一連兩年家產(chǎn)敗的差不多了,老太太和女兒、女婿商量:鮑廷璽是個螟蛉之子,又弄個瘋女人,在家鬧成這個樣子,不如把他們趕出家門。于是請鄰居王羽秋、張國重來說,給了二十兩銀子,把他們趕走了。 鮑廷璽去蘇州撫院同相公倪廷珠哥哥相會,得知鮑廷璽被趕門在外時,廷珠要同去看弟媳。 王太太見有這樣們體面大伯,憂愁減民一半。廷珠臨別送給廷璽七十多兩銀子。鮑廷璽搬了家,不多時銀子也花完了,便收拾到蘇州找他大哥。在義征黃泥灘遇見王老爹孫女婿季葦蕭。
●第二十八回 季葦蕭揚州入贅 蕭金鉉白下選書
鮑廷璽走到閶門,聽說倪廷珠已死,哭倒在地,盤纏用完,只得把一件見撫院的綢直綴當了兩把銀子,到揚州找季葦蕭。 鮑廷璽回到南京,被太太罵了一頓,施御史又來催他兌房銀,他因無錢把房子退了。太太只得在娘家胡姓借間房子。 季葦蕭缺少盤纏,在刻字店案板上睡覺。那日早來了一個人要找選文章的名士,季恬逸答應替他去找。 季恬逸和諸葛天申、蕭金鉉三人選定僧官房選文章,刻文章。
●第二十九回 諸葛佑僧寮遇友 杜慎卿江郡納姬
季恬逸、諸葛天申、蕭金鉉三人賒錢買酒選文章,準備刻印。杜慎卿來回拜,稱贊蕭金鉉在烏龍?zhí)洞河螘r寫的一首詩"詩句清新"。但又說:"詩以氣體為主"。 次日,杜慎卿寫貼請諸葛貼請諸葛天申、季恬逸和蕭金鉉三人到寓,鮑廷璽已在坐,杜慎卿當即擺宴招待幾位。 兩日后,三人在杜慎卿處,見到"做媒的沈大腳"。三人心里明白想要為他娶小。
●第三十回 愛少俊訪友神樂觀 逞風流高會莫愁湖
杜慎卿同季葦蕭相交,極其投合,杜慎卿向鮑廷璽打聽季葦蕭的為人,鮑廷璽把季在太爺手里考案首,后來娶了太爺家王總管的孫女,得了鹽運司荀大老爺幾百兩銀子,又在揚州尤家招了女婿等細說了一遍。 季葦蕭得知杜慎卿想求一個己人,便耍笑與他,將"神樂觀"的"美男"介紹給他。杜慎卿到了樂觀,在桂花道 院見到了霞士,才知上了當。 次日,杜慎卿忙著搬河房娶妾去。季葦蕭、來霞士、鮑廷璽來賀喜。杜慎卿和眾人商議要請各位朋友五月初三在莫愁湖的湖亭看那一百多戲班了的旦腳 來會戲,根據(jù)色藝排名次,并上榜揚名。 后來評選揭曉,傳遍了水西門,鬧動了淮清橋,杜慎卿名震江南。
●第三十一回 天第縣同訪豪杰 賜書樓大醉高朋
鮑廷璽見杜卿慷慨,欲錯銀團班子生意過活。杜慎卿摸清了鮑廷璽的心意,便說明自己銀子的用途,叫他去找贛州府的兄弟杜儀(字少卿,是杜慎卿第二十五弟,他五伯父的兒子)并說:"自己伯父是個清官,伯父去世后,他不上一萬銀子家私。他是個呆子,只要聽見人向他說些苦,就大捧出來給人家用。"鮑廷璽索要書信,杜慎拒絕了,讓他先去投邵奶公家的管王胡子,并教他如何投其所好。 王胡子拿手本領鮑廷璽來見杜少卿,滁州烏衣巷的 四爺在坐,聽說"這人是先太老爺抬舉過的",便熱情招待,并叫小廝加爵請了為婁太爺診病的張俊民相公作陪。王胡子來報:"北門汪鹽商家明日酬生日,請縣主老爺,請少爺去做陪客",杜少卿拒絕了。 一日清早,王胡子和加爵正在說話,臧三老爺來會少爺,杜少卿為會見,臧三老爺請杜少卿同去拜會王知縣,杜少傻子不肯,認為王家這一宗灰堆里的進士 ,無資格讓他拜見。杜少卿不讓臧三再提會王知縣的事。 楊裁縫磕頭下跪,放聲大哭,說母親暴病死去,工錢買了柴米,要杜少卿借四兩銀子與他為母買棺材衣服。杜少卿慷慨相助。命王胡子和楊裁縫拿那箱衣服當上二十金去埋葬母親。
●第三十二回 杜少卿平居豪舉 婁煥文臨去遺言
杜少卿親發(fā)王胡子買掉一宗田,給婁老伯的孫子一百兩銀子,回去做小三生意過活,不讓告訴婁老伯。 臧三爺跪下向杜少卿求借銀兩,杜少卿當即應允,第二天讓王胡子送去一要銀子。杜少卿說王知縣被免去官職無處居住,便命王胡子管家去請王知縣到杜家花園來住,并向臧三爺說明自己這樣作的想法。張俊民為傻子求學又來求杜少卿為他捐一百二十兩銀子修學宮,杜也答應了。 鮑廷璽求杜少狠賞他個本錢,重新教個戲班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杜少卿答應給一百兩銀子,用完了再來說話。鮑廷璽跪下致謝。 婁太爺勸杜少卿:慷慨仗義要看對什么人,說臧三爺、張俊民、鮑廷璽都是沒良心的人,管家王胡子就更壞了。杜少卿流淚道:"我都知道了"。拿出百十兩銀子雇了兩班腳子抬婁太爺回南京老家陶紅鎮(zhèn)。
●第三十三回 杜少卿夫婦游山 遲衡山朋友議禮
婁太爺走后,無人勸杜少卿,兇花錢如流水。杜少卿帶著王胡子和加爵先去南京會盧家表侄,途中王胡子拐了二十兩銀子逃走。 在倉巷外祖盧家,相識了表侄盧華士的業(yè)師遲衡山。杜少卿和遲衡山會了南京太守之孫蘧馬+先夫及馬純上、景蘭江。遲衡山同杜少卿到東水關找到房牙子,租了一家河房,寫定租約。杜少卿從季葦蕭口中得知杜慎卿已進京鄉(xiāng)試了。 杜少卿和娘子在清涼山飲酒,大醉后,攜著娘子手,在清涼山岡上走了一里多路。 杜少卿聽說婁太守爺前月二十六日去世,大哭一場,連夜制備祭禮。次日清晨坐轎去陶紅鎮(zhèn)在婁太爺柩前大哭幾次,拿銀子做了幾天佛事,臨走時又拿了幾十兩銀子買地安葬婁太爺,婁家全家拜謝。 巡撫部院李大人(原是杜先祖的門生)舉杜少卿為該縣儒學規(guī)律性官。杜少卿賣金杯作盤費赴安慶去謝李大人。講清了自己不愿做官的原因,又回南京。途中因錢已花光,準備拿衣服去當,多虧來為蕪湖縣老爺作詩的來霞士替他付了茶錢。 杜少卿同來霞 士在廟里見到滁州韋四爺,韋四爺送他十兩銀子作盤費回家。 杜少卿得知遲衡山發(fā)起要給南京第一賢人吳泰伯蓋一所泰伯祠,讓眾人捐款,杜少大喜道 :"這是該的",隨手寫了三百兩。
●第三十四回 議禮樂名流訪友 備弓旌天子招賢
縣里杜老爺請杜少卿到京里去做官,杜裝起病來,叫鄧老爺不用來。杜娘子問他為何這樣?杜少卿認為:"南京是個好玩的地方,每天看花吃酒,好不快活!" 遲衡山、馬純上、蘧馬+先夫、季葦蕭、錢麻子、六合的現(xiàn)任翰林院侍讀高老先生都到薛家赴宴。席間,季葦蕭說到天長杜氏弟兄更勝于婁家表叔的豪杰時,吭老先生大發(fā)議論,把杜少卿說得一文不值。而眾位認為杜少卿是不可多得的"奇人"。 季葦蕭讓杜少卿另娶一標致的佳人,杜少卿認為娶妾是最傷天理的事。 莊紹光奉旨上京,途中,在辛家驛店中遇到了孫解官和蕭昊軒。第二天同行時在林子中遇見盜賊,蕭昊軒弓弦斷了無法抵抗,解官嚇得拔回馬頭便跑,盜賊趕著百十個牲口,馱著銀鞘往小路上去了。莊紹光坐在車里,半日不敢說話。蕭昊軒在一小店聽說到盜賊是店主趙大的同伙。他把自己的頭發(fā)拔了一綹,續(xù)好弓弦,趕上盜賊,手執(zhí)彈弓,象暴雨打荷葉一般打的盜賊抱頭逃竄,奪回了銀鞘。
●第三十五回 圣天子求賢問道 莊征君辭爵還家
嘉靖三十五年十月初六日,莊征君在午門奉天殿拜天子,十一日二次接見,天子問他"這教養(yǎng)之事何者為先?"莊征君因頭巾里有個蝎子,頭頂心里一點疼痛,只得說:"容臣細思,再為啟奏",天子應允。次日,他便把教養(yǎng)之事細寫了十策,又寫了一道:"懇求恩賜還山"的本。 幾日后,天子坐便殿,問太保說:"莊尚志所上十策,學問淵深,這人可用為輔弼么?"太保認為:"莊雖系出群之才,但非進士出身,用他不妥。"天子只得允許莊征君還山,并賜內(nèi)帑銀五百兩,又賜南京元武湖讓他著書立說。 莊征君回南京途中,投宿農(nóng)家,因這家老婦人死了沒錢買棺材還停放在家里。三更時,老婦人走了尸,老頭只有出氣無進氣。莊征君拿出幾十兩銀子買了棺材和地,雇人抬埋了二位老人。 莊征君為了回避本城鄉(xiāng)紳的拜見,連夜搬至元武湖去住。 一日,盧信侯渡船來見莊征君,中山王府發(fā)了幾百兵捉拿盧信侯。為了不使莊君受牽連,盧信侯第二日投監(jiān),莊征君寫了十幾封信拓發(fā)人進京去托朝里大人為盧說情,盧信侯被放,出首人被問罪。
●第三十六回 常熟縣真儒降生 泰伯祠名賢主祭
虞博士三歲喪母,十一歲隨父到祁家教書,虞太翁死后將虞博士托付給祁太太。他十七八歲跟云晴川先生學詩文,又隨祁太公學了些地理、算命和選擇。十九歲開始坐館。 虞博士三十二歲那年又沒了館,日子難過,祁太公介紹他到遠村一個姓鄭人家去看葬墳,鄭家謝了他十二兩銀子?;丶业拇希莶┦烤攘艘粋€因父病死無錢買棺材而投河自盡的人,并稱了四兩銀子給他。這年下半年又有了館,冬底又生了個兒子。四十一歲那年鄉(xiāng)試,祁太公說他積了陰德,要高中,果真中了。又到南京會試,沒有中進士。 虞博士五十歲時,進京會試,中了進士,讓他補了南京的國子監(jiān)博士。 虞博士去元武湖拜莊征君,莊不愿會他。經(jīng)杜少卿說陰,莊征君去回拜虞博士,兩人一見如故,結為性命之交。 湯相公無處住,向虞博士借銀買房子,虞博士認給了他三四十兩,虞博士同伊昭談起杜的品行,大伙認識不一,而虞博士認為"他的才名,是人人知道的"。 虞博士為一個姓端的鄉(xiāng)下人辯白了所謂賭博的冤事,釋放了他,那人感恩不盡。
●第三十七回 祭先圣南京修禮 送孝子西蜀尋親
虞博士會見了遲衡山等人,聽說是要請他四月一日做泰伯祠的主祭人,虞博士應諾了。杜少卿又請出好友臧蓼齋作司事人。 大祭泰伯祠,從主祭、亞獻到佾舞的孩子共七十六人。人都說這位主祭老爺是一位神圣臨凡。 蘧[馬+先]夫向杜少卿揭穿張俊民的底細,張鐵臂見人看破了像,拉著臧蓼齋回天長去了。 杜少卿替蕭金鉉三人付了店帳和酒飯錢,三人各自回家。 郭鐵山先生因?qū)じ缸弑樘煜?,武書向杜少卿介紹了鐵山尋父之事,杜少卿十分欽佩。
●第三十八回 郭孝子深山遇虎 甘露僧狹路逢仇
虞博士、杜少卿、武書、莊征君等給郭孝子送盤費。 郭孝子曉行夜宿來到陜西會見同官知縣尤公。尤公備席請郭孝子,并給了他五十兩銀子,拿出一封書信,讓到成都東山后交與蕭昊軒先生,幾天后,郭孝子走到一個山地,天色將晚,沒有村落,兩次遇虎,兩次死里逃生。 第三日,郭孝子雪行山路遇見因生活所迫而裝鬼搶劫的木耐夫婦。便拿出十兩銀子讓他們做小生意,并教給那二人些刀法、拳法,木耐拜郭孝子作師父。 郭孝子千辛萬苦來到成都府,在四十里外的一個庵里找到了在那兒當和尚的父親,老和尚拒不認子。郭孝子被父拒之門外,不肯相認。便在這竹山庵外租了一間房子住下,買通了庵內(nèi)一道人,日日搬柴運米,養(yǎng)活父親。半年多,銀子用完了,只得就近給人家打短工掙錢養(yǎng)活父親。 半年后,海月禪林的老和尚要去峨嵋山,順便去成都會見郭孝子,被惡和尚趙大相害。
●第三十九回 蕭云仙救難明月嶺 平少保奏凱青楓城
一個少年用彈子打瞎了惡和尚的雙眼,并背著老和尚送了四十多里路。那少年不露姓名。老和尚遇見先君歸葬的郭孝子,得知此少年乃是蕭昊軒的兒子蕭云仙。郭孝子勸蕭云仙為朝廷出力,以便青史留名。 蕭云仙和郭孝子的徒弟木耐投軍,來到平少保軍中,少保賞給蕭云仙千總職銜,木耐賞戰(zhàn)糧一分,聽候調(diào)遣。 蕭云仙帶兵進攻青楓城,兩戰(zhàn)告捷。
●第四十回 蕭云仙廣武山賞雪 沈瓊枝利涉橋賣文
蕭云仙奉命監(jiān)督筑城,招集流民開墾田地,興修水利,犒勞百姓。蕭云仙和木耐走遍了城內(nèi)外,栽了幾萬棵柳樹,百姓感激他,在城外修起一所先農(nóng)祠,中間奉供先農(nóng)神,旁邊供了蕭云仙長生祿位牌,墻上還畫了贊美的畫。 蕭云仙開了十個學堂,請了一個姓沈的先生和十個識字的士兵教孩子們讀書。 蕭云仙因修城被工部核減追賠,回到成都,老父讓把盡有的七千金一總呈出歸公,并囑咐兒子"為人以忠孝為本,其余都是末事"。 蕭昊軒去逝,云仙為父治辦喪事,家產(chǎn)賠完還少三百多兩銀,多虧少保和少保提拔的知府幫助。升了他應天府江淮衛(wèi)的守備,蕭云仙奉旨前往新任,來到南京廣武衛(wèi),遇見木耐。 在花牌樓會拜了武書,又先后見了虞博士、遲衡山、莊征君、杜少卿。在鈔關碼頭一個船頭上遇見了沈先生送小女出嫁。蕭云仙封了一兩銀子作賀。 沈先生得知宋為富騙女兒為他做小妾,寫狀告到知縣 府用錢買通知縣,知縣批沈先生無理。沈瓊枝不見父親消息,將宋府房內(nèi)有動用的金銀器皿,珍珠首飾,打了一個包袱,扮做小老媽的模樣,買通丫環(huán),五更時從后門逃走,出了鈔關門上船,回故鄉(xiāng)怕人恥笑,便換江船直奔南京。
●第四十一回 莊氵+瞿江活舊秦淮河 沈瓊枝押解法都縣
沈瓊枝在秦淮河利涉橋掛牌"為人刺繡,作詩寫扇"。 國子監(jiān)武書同杜少卿等到王府塘來同會沈瓊枝。沈瓊枝到杜府會見杜娘子。江都縣兩個差人前來捉拿沈瓊枝。 沈瓊枝被傳到三堂回話,知縣也"為什么偷盜宋家銀兩私逃?"沈瓊枝將宋為富如何強騙她為妾的事細述一遍。知縣說:"你這些事,自有江都縣問你,我也不管。你既會文墨,可能當面作詩一首?"瓊枝答應,知縣要以堂下槐樹為題,沈瓊枝不慌不忙吟出一首七言八句來,知縣看了賞鑒。當堂查點了沈的行李,見內(nèi)有杜少卿和武書贈給的詩文,明白了一切,便給江都縣寫一書子,托他見開釋此女,斷還她父,另行擇婿。沈瓊枝被押上船,兩位差人向她要錢,沈姑娘沒給,還打差人。
●第四十二回 公子妓院說科場 家人苗疆報信息
湯六老爺在妓院請大爺、二爺酒席,大爺、二爺大白天提著"都督府""南京鄉(xiāng)試"兩對燈籠。席間,大爺夸談了應試時科場的規(guī)矩和程序以及那動人而又威嚴的場面。 二十多天后,貢院放出榜來,兄弟二人都沒中。
●第四十三回 野羊塘將軍大戰(zhàn) 歌舞地酋長劫營
湯大爺、二爺遵照父命轉(zhuǎn)回鎮(zhèn)署,途中,萬雪齋兩只鹽船被那劃著小撥船的兩百個兇神似的人,搶劫一空。船上人忙過來跪下求湯家二位少爺。二位讓呈狀子于彭縣去告。 彭縣知府大怒道:"本縣法令嚴明,地方肅清,那有這等事,"不由分說,將船工朝奉打的皮開肉綻,罵著要將他們寄監(jiān),明日再審。 湯大爺叫臧岐拿貼子來拜知縣,知縣便把他們都放了。 金狗洞苗子別莊燕捉去生員馮君瑞??偠脚鞠聛恚?帶領兵馬,剿滅逆苗,以彰法紀"。湯鎮(zhèn)臺拿出五十兩銀子讓書辦將文里的"帶領兵馬"寫成"多帶兵馬"。 糧餉齊備,已是除夕,守備稟道:"晦日用兵,兵法所忌"。湯鎮(zhèn)臺卻要"出其不意,攻其無備"。苗子男女正聚集在一起飲酒作樂過年,馮君瑞本是一個奸棍,得苗女為妻,翁婿兩人叫了許多苗婆演唱苗戲。大皇帝發(fā)兵來剿,殺到野羊塘,苗兵死傷過半,苗酋同馮君瑞覓小路逃往別的苗洞里。 五更時苗兵劫寨中計,被伏兵打的漫山逃散,湯總鎮(zhèn)凱旋回鎮(zhèn)遠府。因總督和雷太守專問別莊燕和馮君瑞下落,湯鎮(zhèn)臺派臧岐探明情況,設計捉了馮君瑞等。 上諭下來批曰:"湯奏辦理金狗洞苗匪一案,率意輕進,糜費錢糧,著降三級調(diào)用,以為好事貪功者戒"。湯鎮(zhèn)臺看后,嘆了一口氣,收拾行李回家。
●第四十四回 湯總鎮(zhèn)成功歸故鄉(xiāng) 余明經(jīng)把酒問葬事
湯鎮(zhèn)臺降職同兩位公子回家。罵了到黃泥灘來迎他的六老爺油嘴油舌。同在高要縣做知縣已告老還家的乃兄相見,十分高興。他不進城,也不會官,只是在臨河上構了幾間別墅,左琴右書,教子讀書,每日為請先生教子的事操勞。揚州蕭柏泉向湯鎮(zhèn)臺推薦五河縣余有達先生教書。余先生說要到無為州走走謝絕了。 余有達回到五河縣余家巷,弟弟余有重出來迎接,備酒替哥哥接風。有達去無為州要弄幾兩銀子把父母安葬了。州尊介紹他給一個叫鳳影的人說了件有關人命的事,得了一百三十兩銀。余有達在南京探望杜少卿表弟。杜少卿聽說他要選地葬父母,認為對此要立法,凡遷墳人要遞呈子與衙門先叫看風水的說出一二,如打開不是象他所說,要砍那風水先生的頭并給那子孫定成謀殺罪。
●第四十五回 郭友誼代兄受過 講堪輿回家葬親
縣衙門差人余家要提過贓款的余持,余二替兄周旋受過。余大回家,兄弟二人商議為雙親下葬。 因?qū)﹂T起火而余家兄弟將父母靈柩搬到街上,火息后余家兄弟又將靈柩請回堂中。按五河縣的風俗,抬出去的靈柩再回來,就要變窮,眾人都來勸說,但余家二兄弟仍按禮儀遍請親友會葬,這件事傳遍了五門四關,成了一大新聞。
●第四十六回 三山門賢人餞別 五河縣勢利熏心
余大先生葬了父母到南京杜少卿河房里。九月初五,莊征君、遲衡山、武正字、杜少卿、湯鎮(zhèn)臺、蕭守府、虞博士在莊濯江家吃茶看戲。莊濯江尋妙手丹青畫了一幅"登高送別圖",在會諸位都作了詩。又各家移樽到虞博士齋里餞別。杜少卿與虞博士灑淚而別。 杜少卿向在河房里的余大講說相別虞博士的話,余大先生贊虞博士之為人。 余大回到家,虞華軒請余大在舍教子,并說"只求小兒能學到表兄的品行,這就受益得多了"。 季葦蕭給虞華軒把把調(diào)查五河縣當鋪戥子太重,剝削小民的事說了。虞華軒也低語向季葦蕭說了本縣仁冒、仁大方家這兩個典鋪依仗權勢無所不為的行徑。
●第四十七回 虞秀才重修元武閣 方鹽商大鬧節(jié)孝祠
五河縣有個風俗,說起那個有品行,便會被人恥笑。虞華軒生在這惡俗之地,守著幾畝田園,每年苦積下幾兩銀子,叫興販田的人家來,說要買田、買房子,講的差不多了,又臭罵那些人一頓,不買了,以此開心??h里人都說他有些痰氣,為貪圖他幾兩銀子而親近他。 成老爹是個興販的行頭,給虞華軒的銀子打主意。結果被虞華軒捉弄了一番。
●第二個月初三日節(jié)孝入祠,虞華軒家祖宗入冷冷清清。方家老太太入祠轟轟烈烈。方六老爺伏在欄桿上看執(zhí)事,權牙婆一手扶欄桿一手拉開褲腰捉虱子吃。 虞華軒監(jiān)工修元武閣。
第四十八回 徽州府烈婦殉夫 泰伯祠遺賢感舊
余大先生在虞腐人館,早去晚歸。一日早,三騎來報,說他被選了徽州府學訓導。余先生本來就文名滿徽州,如今做了官,眾人欽敬。 一日,秀才王玉輝來拜見余大先生,說他的志向是要纂三部書:即禮書、字書、鄉(xiāng)約書。 王玉輝三女婿病重去逝,玉輝答應女兒別母殉夫。妻子說他是個呆子,不該如此,女兒絕食六天不能起床,母親傷心慘目,痛入心脾,病倒被抬了回來。 三姑娘餓了八日,午時去世,母親哭的死去活來,王玉輝卻說:"女兒成仙了,死的好,"仰天大笑。 王玉輝不忍心在家看老妻悲慟,要到南京去游,余大先生便給莊征君、杜少卿、遲衡山、武正字寫了書信。 王玉輝來到蘇州換船,看見婦人家坐船陪客在河內(nèi)游蕩,認為是壞風俗。又看見一個穿白的少婦人,不由得想起了女兒,熱淚直滾。
●第四十九回 翰林高談龍虎榜 中書冒占鳳凰池
萬中書等人到秦中書家赴宴。秦中書請來了鳳老四,向眾位介紹說他是個極有義氣的人。 演戲開始,一個官員帶著十多個快手把萬中收用一條鐵鏈套在頸上拉了出去。
●第五十回 假官員當街出丑 真義氣代友求名
萬中書在秦中書家看戲,被官員鎖去。秦中書埋怨臉面無處放,但信為客人犯事,與他無關,便叫繼續(xù)唱戲。 鳳四老爹坐在遠處冷笑他們,提出讓差一人打探究竟,自己又親自打探一番。聽萬中書說奇冤極枉,便決定到浙江去弄明此事。 鳳四老爹說了假充中書的實話,鳳四老爹讓萬中書暫且住下,便到秦中書家去了。 高翰林按鳳老四所說拿了一千二百兩銀子,托施御史派人進京辦理解救萬中書的事。
●第五十一回 少婦騙人折風月 壯士高興試官刑
鳳四老爹同三位差人送萬中書到臺州去審官司。中途,鳳四爹對萬中書說:"審你的時候,你只說家中的一個游客鳳鳴岐做的,等他來拿我。" 在船上,鳳四爹幫助絲客索回被一個女人騙的二百兩銀子。 到了臺州去審官司祁老爺間問,萬中書拒不承認,只說此事是鳳鳴岐干的,祁老爺叫帶上鳳鳴岐,鳳四爹不承認,便對他動了大刑,三次夾棍都被他搞斷為六節(jié),鳳四爹只是笑并無一句口供。 祁老爺稟了撫軍,撫軍知道鳳鳴岐是有名的壯士,吩咐知府從寬辦結,知府將萬里、鳳鳴岐都釋放了。 萬中書(即萬里)對鳳四爹感恩不盡。鳳四爹別了萬中書,未曾受他不之謝,往杭州去了。
●第五十二回 比武藝公子傷身 毀廳堂英雄討債
鳳四爹和秦中書之弟秦二爺騎馬到胡老八家。胡老八讓馬夫牽來一匹馬,那馬一個蹶子把一位少年的腿踢了一下,胡老八大怒,上前一腳就將那只馬腿踢斷了。 鳳四爹讓搬八塊方磚作一垛,在階沿上有四尺來高,把手朝上一拍,那八塊磚碎成幾塊一直到底。胡八哥用剛才踢馬勁踢鳳四爹的腎囊,象踢到一塊生鐵上,把五個腳指頭幾乎碰斷,直痛到心里。 鳳四爹要向陳正公討銀子,陳正公的侄兒陳蝦子乘船到南京找家叔。陳正公上了毛二胡子一千兩銀子的當,同侄子陳蝦子回家。 鳳四爹要替他奪回銀子,讓陳正公先去嘉興等候,自己和秦二侉子一直找到毛家當鋪,高嚷"銀子到底還不還?"一面使出小小兩招武功,那當鋪的墻倒柱歪。毛二胡子只好答應本利清還。 陳正公拿出兩封一百兩銀子致謝,鳳四爹只留了五十兩以清前帳。
●第五十三回 國公府雪夜留賓 來賓樓燈花驚夢
南京的十二樓每年到春三二月時,姊妹們都勻脂抹粉,彼此邀伴玩玩耍,為了破俗,妓女們也要邀幾位名士來往。 來賓樓有個雛兒叫聘娘,喜歡與官老爺打交道。國公府內(nèi)徐九公子的表兄陳老四向表弟徐九公子借了二百兩銀子,做了幾套衣服到來賓聘娘家。夜晚,聘娘做夢。"陳四爺升授杭州府正堂,她成了官太太,結果被一黃臉禿頭的師姑,揪著大罵,要叫人鎖了她"。聘娘驚醒,方知一夢。 那時市井中間,又出了幾個奇人。 一個季遐年,無家業(yè),住寺院。寫得一手好字。得了錢自家吃了飯,剩下就給那些不相識的窮人。 又一個奇人是賣火紙筒子的王太。最喜歡下棋,賣火紙筒過活。 還有一個開茶館的蓋寬,酷愛詩畫,生活十分艱難,鄰居老爹見他十月里還穿著夏布衣裳,勸他借個本錢做大生意,他說:"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不愿向別人張口。他和鄰居老爹來到泰伯祠,見幾個鄉(xiāng)間老婦人在那里挑薺菜,二人只是嘆息蒼涼。 還有個做裁縫的荊元,開著個裁縫鋪,還愛彈琴寫字作詩。他抱琴到于老爹家,彈曲凄涼宛轉(zhuǎn),于老爹不覺凄然淚下,自此后,兩人常來常往。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