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劉桂寬 博客: http//www. 知足常樂是一種心態(tài),也是一種人生的智慧。一個永遠也得不到滿足的心靈,是不會快樂的,更不會有精彩紛呈的人生。 知足者貧窮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知道滿足的人,即使貧窮卑賤也感到快樂;不知道滿足的人,就算非常富足了也還是覺得憂愁。一個積極樂觀的人,總是可以從一些平凡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對生活充滿熱愛和希望。 有這樣一個故亊:黃昏十分,賣燒餅的夫婦數(shù)著一天的收入,發(fā)現(xiàn)比前一天多了兩快錢,兩人相視一笑,非常滿足。也是在這個黃昏,一個腰纏萬貫的富翁,因為所持股票的股值下降了30個百分點而自殺。為什么?因為兩個人的心態(tài)不同。人生快樂的核心是自我滿足,無限的欲望是痛苦的根源。我覺得人的欲望不會滿足,惟有平靜的心態(tài),可以滿足所有的欲望。 我再舉個實例來說:有一位老人,名字叫趙慕鶴,1911年生人,高雄師范大學(xué)輔導(dǎo)中心主任退休,98歲拿碩士學(xué)位,是臺灣最老碩士。有的同事說:“你都快要死了,還學(xué)計算機,你休息吧?!币话贇q的趙慕鶴說:“可是我還活著啊。”他十分樂觀,認真活在當(dāng)下。 1)、他不貪心,只求穩(wěn)定。趙慕鶴一直在公家機關(guān)做事,他總記得父親說:“做公家的事發(fā)財,是無恥;做生意不發(fā)財,是無能?!痹谒挠^念里,做公家事應(yīng)該是肚皮撐不了也餓不著,發(fā)了財就可能是貪污來的,所以他不求富貴,錢夠用就好。77年他退休,他選擇領(lǐng)一個月近4000元的月退俸。他知道很多同事將退休金一次領(lǐng)出來,再投資做生意,想的是錢滾錢、利滾利,可是最后輸光賠凈的人很多。趙慕鶴說:“公教人員會做什么生意?我不貪心,只求穩(wěn)定?!?/span> 2)、他不欠錢,人情債也必還。孫子讀大學(xué)時,趙慕鶴申請了公教人員子女就學(xué)貸款90多萬元,當(dāng)時自己一年收入才16萬元,但他寧可欠公家也不要欠私人。后來有個多年前的校友實在看不下去,當(dāng)她聽在銀行工作的先生說,美元一定還會漲,便拿出150萬元借給趙慕鶴買美元,并跟他收銀行利息,趙慕鶴這才接受了。趙慕鶴買了美元之后,美元便一直漲,這才又陸續(xù)向幾個同鄉(xiāng)、同事借了幾百萬元,并堅持給對方利息。而且為了讓債主放心,他買美元的存單都放在債主那里。就這樣前后兩年,美元從26元一路漲到33元,趙慕鶴最后把所有美元脫手,又恢復(fù)了無債一身輕。趙慕鶴不僅還金錢債,也不忘還人情債。債務(wù)還清后,賣美元的錢還剩下8萬元,他請幫忙的親友吃大餐,還送每個人一只5錢的金戒指。他說:“錢是賺來的,皆大歡喜就好?!?/span> 3)、他不當(dāng)守錢奴,懂得生活。趙慕鶴生活簡單,他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自己煮飯,有剩下的錢,他就出去玩。由于朋友多,應(yīng)酬也多,自然也有很多婚喪喜慶要應(yīng)付,他只要出席一定包2000元,不出席也是2000元,絲毫不吝嗇。他說:“我多拿1000元出去也窮不了的”。趙慕鶴不想省錢,他認為到這個年齡了,錢不重要,生活才重要,身體健康才重要,該花就花,而且大大方方的花。趙慕鶴70多歲時,有的老同事看不慣他花錢,建議他老了應(yīng)該要存幾個錢。他笑了:“唉,我早就老了,還存什么錢?想開點吧,老了以后,錢不重要,重要是心里的滿足。” 我覺得趙慕鶴老人,一生勤奮,自強不息,知道滿足,一百歲高齡還活得充實精彩,很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和深思。 再講一個民間的故事:有一個人想得到一塊土地,土地的主人對他說:“清早你從這里跑,跑一段路就插個旗桿,只要你在太陽落山之前趕回來,插上旗桿的地都歸你?!边@個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陽偏西了他還是不知足。太陽落山前,他是跑回來了,但已筋疲力盡,摔了個頭再也沒有爬起來。于是人們挖了個坑,就地把他埋了。牧師在做祈禱的時侯說:“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呢?就這么大?!边@是不知足給人帶來的災(zāi)難。 何謂智者,何謂愚者?知足常樂謂智,貪得無厭謂愚。貪婪的人,永遠只能陷在欲望無邊的痛苦沼澤中,貪婪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F(xiàn)實生活中,在面對誘惑時,能清楚自己需要什么的人很少,所以不幸的人也就很多。生活的樂趣不在于你擁有多少,而是你要求多少,所以能滿足一個人的可以很多,也可以很少。 俗話說,知足者貧窮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生活本來是快樂的,人世間的煩惱,就在于貪婪無度。世上最幸福的人,是那種以很少的東西即可得到滿足的人;而那些貪心無度者,從這點看來是最悲慘的,因為他們要積聚起旡數(shù)的東西,才能使自己幸福。使常人幸福只需很少的東西,卻沒有什么東西能使一個貪心無度的人滿足,這正是幾乎所有人不幸的原因。所以,富貴定要守本分,貧窮不要枉思量。 貪得者身富而心貧,知足者身貧而心富。《醉古堂》中說:“貪得者身富而心貧,知足者身貧而心富;居高者形逸而神勞,處下者形勞而神逸?!币簿褪钦f,貪圖錢財?shù)娜?,盡管富有,但是精神貧乏;知足常樂的人,盡管貧窮,但是精神充實。身居高位的人,外表瀟灑安逸,實則精神疲勞;地位低下的人,身體勞苦不堪,但精神安逸舒暢。 人們不是常說知足常樂嗎?樂什么,就是樂我們的心富,雖然沒有多少財產(chǎn),也沒有很高的收入,但我們清貧樂道,精神充實;心無牽掛,自在逍遙。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人生一世,活的就是一種精神,人的思想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F(xiàn)在我舉例來說: 明朝有個人叫胡九韶,他的家境很貧困,一面教書,一面努力耕作,僅僅可以衣食溫飽。但每天黃昏時,胡九韶都要到門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謝上天賜給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說:“我們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談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說:“我首先很慶幸生在太平盛世,沒有戰(zhàn)爭兵禍。笫二慶幸我們?nèi)胰硕寄苡酗埑?,有衣穿,不至于挨餓受凍。第三慶幸的是家里床上沒有病人,監(jiān)獄中沒有囚犯,這不是清福是什么?” 鄭板橋曾留下一句名言:“有人騎高馬,我自騎毛驢,回望挑擔(dān)兒,心里樂呵也!”品味這句話,靜靜反思自己的生活,學(xué)問看勝過我的,生活看不如我的。我覺得人生確實需要一種淡泊寧靜的品質(zhì),這種品質(zhì)就是“知足者身貧而心富”,知道滿足的人能夠獲得生活的快樂。 三百年前,彌尓頓在眼瞎后,便發(fā)現(xiàn)了這樣的真理:“思想的運用和思想的本身,就能把地獄造成天堂,把天堂造成地獄?!蹦闷苼龊秃悺P勒,就是彌爾頓這句話的最好例證。拿破侖擁有一般人所求的一切榮耀、權(quán)力、財富??墒撬麉s說:“我這一生從來沒有過一天快樂的日子。而海倫·凱勒又瞎、又聾、又啞,她卻表示:“我發(fā)現(xiàn)生命是這樣的美好?!边@就是“知足者身貧而心富,貪得者身富而心貧。”的最好例證。 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突然向大臣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天下何人快活?”群臣一時不知如何回答。過了一會兒,有人語:“金榜題名者快活”。有人說:“富甲天下者快活”。還有人說:“洞房花燭者快活”。朱元璋聽后面呈不悅之色。一個叫萬鋼的大臣說:“畏法度者快活”。朱元璋聞言大喜,深表贊同。萬鋼此言的確有道理。大凡畏懼度者之人,必然固守本分,奉公守法,不敢胡作非為。這樣沒有非分之想以勞神,沒有牢獄之災(zāi)的纏身,吃得香甜,睡得安然,不怕半夜鬼叫門,自然快活多了。 遺憾的是,現(xiàn)實中的一些人,卻不愿畏法守法去享受屬于自己的快活。老子說:“禍莫大于不知足”。常人是不可避免有不知足之心,也就不可避免有貪念。簡簡單單的一個“貪”字,留下了多少心酸舊事。因為貪,為“官”者違法亂紀;因為貪,為“商”者見利忘義;因為貪,夫妻可以反目成仇;因為貪,惟利是圖者可以不擇手段,甚至行兇殺人。可悲的是欲望無邊,因為不知足,所以永遠沒有盡頭。無窮無盡的欲望,無窮無盡的追求,也許可以帶給你的是物質(zhì)享受,也許帶給你的就是災(zāi)難。所以古代圣賢們都認為“不貪”二字為寶,這樣才能知足常樂。 古圣人說,貪得者身富而心貧,知足者身貧而心富。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究竟怎么活是由自己決定。人生只不過來去走一遭,“生年不過百,常懷千歲憂;百事從心起,一笑解千愁”。如果想到我們都是來去匆匆的過客,只不過是到世間走一遭,還有什么雞毛蒜皮的小事值得計較呢? 所以,我們應(yīng)該明白,人生只有三天,迷惑的人活在昨天,奢望的人活在明天,只有清醒的人活在今天。昨天已經(jīng)過去,是過了期的支票,明天還沒有來到,是不可提取的支票,只有活在今天是最現(xiàn)實的。生活態(tài)度,決定人生高度。心靈富有了,我們的人生也就快樂了、美好了、旡憾了。 |
|
|
來自: 劉桂寬書館 > 《心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