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是懷揣著諸多疑問。父母究竟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什么樣的學校才是真正適合孩子的選擇?如何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領導力和閱讀習慣?下文中,這個出生在美國、卻在中國學習成長的19歲小鮮肉的故事,也許能給你有關這些問題的答案。 文/夏喬 編輯/吳妍嬌 18年以來,這是Bobby人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離開爸爸媽媽的身邊。當大多數留學生還在嘗試著適應異國他鄉(xiāng)學習生活的全新節(jié)奏時,初入伯克利的Bobby卻似乎完全跳過了所謂的適應期。從大一的后半學期開始,他不僅是學校作曲俱樂部的主席兼校內某排球隊隊長,而且成為了當時伯克利國家物理實驗室唯一的大一新生。 作為中芯學校的年度明星畢業(yè)生(The SMIC Star), 這個頭上頂著眾多光環(huán)的19歲男孩幾乎讓我立刻認為這又將是一個無趣的學霸故事,可是偏偏他的媽媽告訴我,善良才是Bobby身上最吸引人的地方。這不禁讓我對這個在多數人眼中無比優(yōu)秀、卻時時刻刻把“拯救”全人類放在心上的大男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說來也是有趣,關于兒子當年擇校時為何最終選擇了伯克利,Bobby媽媽道出的理由簡直讓我大跌眼鏡。 一家人當時在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UCB(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之間難以抉擇,因為兒子想去UCLA學電影,這也算是從小興趣廣泛的Bobby的一點天馬行空的小夢想,而爸爸是學理工科的,所以偏向于選擇伯克利,而事實上后者也的確是文理相當的。 后來最為戲劇性的一幕發(fā)生了,因為全家信奉基督的原因,最終選擇以抓鬮來決定上哪所學校。Bobby媽媽說,這是上帝的帶領。 幸運的是,Bobby到了伯克利以后發(fā)現,這的確是他真正想去的地方。 Bobby從小就熱愛音樂,先后學習了鋼琴、大提琴等多種樂器,還是學校交響樂隊的首席圓號手,后來他發(fā)現自己想要學習有關音樂的一切,其實更應該去學習作曲。媽媽當時要給他請老師,他卻偏偏選擇自學。 到了伯克利Bobby果斷選擇了雙修物理和音樂,既沒有浪費理工方面的天賦,也堅守著自己長久以來的音樂夢想。而且,伯克利的音樂專業(yè)資源非常豐富,樂理、作曲的老師都是頂級的,Bobby在那里可以說是如魚得水。 正如Bobby媽媽所說的,現在有很多申請美國學校的家庭,也在逐漸地改變固有的觀念。哈耶普(哈佛、耶魯、普林斯頓)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真正適合孩子的學校,一定會讓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看到不一樣的地方。 其實一開始當我得知Bobby是伯克利國家物理實驗室唯一的大一本科生的時候,我是相當震驚的,畢竟作為一個初入伯克利的大一學生,能進入如此高規(guī)格的國際級實驗室工作,想必不是大神級的學霸也是天才型選手了??墒荁obby媽媽所說,再次與我所想的大相徑庭。 整件事的關鍵其實就是一個意愿、一個習慣和一封郵件。 Bobby做事一向主動,剛進伯克利的第一個寒假,他想做點事,了解到他們物理系有個實驗室,于是,就發(fā)郵件給幾位老師,結果其中威望最高的教授回復他說,“我從來沒收過大一新生,但是如果你真的非常想來,下學期開學可以過來面試,到時我們再做決定?!?/p> 后來Bobby順利通過面試,去了實驗室以后才發(fā)現自己是里面年紀最小的,同組成員至少也是碩士生。雖然他在實驗室里,教授并沒有給他分派什么重要的任務,有一段時間的工作甚至只是那傳說中的用膠帶撕石墨烯。 當媽媽問在國家實驗室用膠帶撕石墨烯跟在家里撕有什么區(qū)別時,他幽默地表示實驗室有超高倍的放大鏡。一年過后的今天他已經開始申請一個自己的獨立研究項目,并表示無論申請成功與否,量子物理學已經向他敞開了無盡的可能性。 其實這個故事最讓我感動的地方是當初發(fā)那封郵件背后的勇氣,這也與Bobby在中芯學習的經歷息息相關。 Bobby媽媽說,他在中芯學校呆的這幾年學會了直接找老師。有什么想找老師談的,就去敲他的門,不管是校長還是教導主任。如果他們正好沒空,就另約時間。Bobby媽媽經常和兒子講一句話: “永遠不要低估老師的善心,有問題一定要去問,要知道老師都是愿意幫助你的?!?/span> 這一點其實和美國大學的情形很類似,教授的office hour是學生們必須充分利用的,那是最好的不必額外付費的資源。 Bobby在伯克利短短半年時間就擁有諸多頭銜,而且入學時就獲得伯克利的領導力獎(Leadership Award),這也讓我好奇,究竟是什么樣的領導力讓他得到這樣的機會。 Bobby媽媽說,無論是作曲俱樂部主席還是排球隊隊長,都不是競爭的結果,甚至也不是因為技術最佳,而是因為他愿意花時間去做實事。 團隊里每一位同學都愿意聽他的,因為他能夠統籌,又愿意為大家服務,而且為人善良,不會胡亂責怪他人,因此也容易服眾。 事實上,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庭,Bobby接受的教育一直都是強調一種內斂而不張揚的大將之風。他從來不會鋒芒畢露地和他人競爭,相反,總是真誠地去欣賞別人。 他一直記著三年級剛到中芯時一位美國老師的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你們要學會欣賞別人的長處。另外,你做事不是為了讓別人夸獎你,而是要用學到的東西服務別人?!?/span> 這也就是為什么Bobby到伯克利以后,每個禮拜天都會特意抽時間去陪伴當地的流浪漢(因為伯克利是美國著名的流浪漢聚集地)。 甚至剛開始兒子選伯克利的時候,Bobby媽媽也一度擔心周圍環(huán)境的問題,她曾經問兒子能跟這些流浪漢聊點什么呢?兒子告訴她說,其實跟這些人走近了以后,你會發(fā)現他們也是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喜怒哀樂。他很想為他們做點什么,后來發(fā)現,自己作為學生,能夠花時間陪伴是對他們最大的幫助。
說到為人處世,Bobby在中國時還曾經被一位極其挑剔要求極高的美國老師稱贊情商高。 那個時候,Bobby修讀了這位老師的傳媒課程,而且當時擔任了??闹骶帯S幸淮?,老師給他的作業(yè)打了C,并且發(fā)郵件告訴他,因為你們這一次出版的刊物上有3處錯誤。而事實上,Bobby在審稿時向版面編輯指出了這3處的問題并且要求他們修改,但是這個同學弄錯了,把沒改過的那版發(fā)出去了。老師認為Bobby作為主編是總的負責人,應該要一起承擔那次失誤的責任。 Bobby回到家,委屈地向爸媽訴說,沒想到爸爸說,其實在公司里也是一樣,他作為CEO上面還有董事會,如果他的員工出了差錯,董事會就只找他負責。 而Bobby媽媽則推薦他看彼得·德魯克的書。Bobby看完以后馬上給老師發(fā)郵件說,“我知道作為主編就像CEO一樣,我要對我的board負責,報紙出了差錯我負責,可以不要扣其他人的分數嗎?”后來老師回復說,“我看了你的郵件,我決定也不給你C了,因為這份郵件也算是成績?!?/p> 后來老師跟Bobby媽媽說,這才是真正的領導力。Bobby則表示這位嚴師帶給他的不僅是自己主編的報紙連續(xù)兩年獲得全美高中校報頭等獎,而且是領導力中至為重要的一項,有擔當。 從上面的小插曲里,我敏銳地覺察到,Bobby媽媽在應對這件事時,和一般媽媽不一樣的地方。她并沒有使用尋常的安慰或是給兒子一個溫暖的擁抱了事,而是給孩子推薦了一本好書,讓他自己想明白其中的道理,找到應對的方法。 關于閱讀,Bobby媽媽似乎很有一套。這一家人都酷愛讀書,一家四口人經常會各自待在自己的房間里閱讀,一點聲音也沒有,而閱讀是孩子們從小就培養(yǎng)起來的習慣。 Bobby媽媽說,關于閱讀很重要的一點是,父母要能去跟孩子看同樣的東西。孩子看什么,家長也看什么。然后只要是孩子們看得懂的,家長看什么,他們也看什么。這樣子一來,就永遠都不用擔心和孩子之間缺乏話題。
“我們的餐桌,就是文理學院的課堂,吃飯是家里最熱鬧的時候,孩子們會把他們讀到的東西在餐桌上拼命拿來講,一般他們讀的東西我們都了解,我跟老公讀的東西,也跟他們分享。兒子的第一堂宏觀經濟學課程就是爸爸為了跟他們一起看電影The Great Short而在餐桌上惡補的。這樣一來,閱讀習慣就慢慢地培養(yǎng)起來了。而且親子之間永遠不缺話題,既為良好的親子關系打下了基礎,也是對孩子最大的促進?!?/p> “Bobby上大學以后,我這文科出身又自認樂盲的媽媽常常能夠饒有興味地跟他談上一個半小時的量子物理和始發(fā)于伯克利的新浪漫主義音樂,最后有關物理和音樂各得出一個結論,物理是自然的哲學natural philosophy,音樂是時間的裝飾decoration for time 。我們永遠都有說不完的話,每一次的電話都是在我說了幾次趕緊睡覺又開啟新話題以后才戀戀不舍地結束的。” 事實上,對于那些讓孩子獨自一人出國留學的家庭來說,與孩子有共同話題這一點尤為重要,家長需要時常和孩子溝通思想,而不僅僅只是尋常的噓寒問暖。 和現在很多有經濟實力的家長選擇早早把孩子送到美國讀美高不同,Bobby媽媽堅持把兒子養(yǎng)在身邊直至大學才放他獨立闖蕩。對此,Bobby媽媽也有自己獨特的一番解釋。 “孩子18歲以前,一定得跟父母在一起。上帝交給我的就只有這么18年,他早走一年,我們就少一年彼此陪伴的時間。孩子未來是不是能夠成為一個有幸福感的人,最關鍵是從小價值觀的培養(yǎng)。18歲之前是培養(yǎng)價值觀的關鍵時間段,所以我從來都沒有想過要把孩子送去寄宿學校。我發(fā)現在很多事情上,孩子還是會有疑問的,但是一旦把孩子送出去,他們是不會跟你傾訴這些疑問和內心深處的想法的。一個孩子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因為一個人天分再高,如果心理不健康的話,就會出非常大的差錯。” 聽到這里我也有一度懷疑Bobby媽媽會是那一類管孩子很嚴的家長,但其實Bobby媽媽說,她只是從來沒有把兒子們當小孩養(yǎng)過,從小就跟他們講道理。 杜威曾經講過一句話:任何一個人在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都是在生活,而不是在預備未來。對小孩來說,哪怕年紀再小,也都是在經歷他自己的生活,他面對的問題就是他生命中最重大的問題,這個時候唯一要做的就是,盡量把每一天都活得最好,做最對的事情。 家長在家需要有權威,但有關孩子的大決定都是大家共同討論的結果。孩子可以跟大人辯論,只要有足夠的理由,家長就應該同意。這樣一來,小孩子從小就會學會思考。
在高中時,Bobby就常說:“I don’t let things happen on me, I happen on things.”從字面上理解,他不想要被動地承受人生,而是要去“找事”,而所謂的“找事”就是指用自己的天賦和才能去幫助別人。雖然當他看到ISIS在巴黎的恐怖襲擊時還是會困惑,自己學的東西到底能怎樣幫到別人?但是畢竟他還年輕,這個心懷天下的少年還有無數個好日子來探索這個宏大的人生命題。 |
|
|
來自: sunshinecong > 《教育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