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卡拉特拉瓦完成了他為世界貿(mào)易中心交通樞紐設計的方案:一個為曼哈頓下城區(qū)設計的永久設施,位于雙子大廈舊址的東邊。十多年后,這個龐大的項目已迎來其首批使用者。據(jù)報道,該方案花費了將近40億美元才建造完成,用來取代于2001年9月11日被毀的舊有PATH鐵路系統(tǒng)。這棟建筑不但與紐約市地鐵相連,還與新的富爾頓街轉(zhuǎn)運中心相接。室內(nèi)的人行道還連通了附近零售和辦公綜合體布魯克菲爾德廣場和世界貿(mào)易中心的1-4號塔樓。 該交通樞紐的核心位置處是 “樞紐之眼(oculus)”,即一個橢圓形的自支撐結構 該交通樞紐的核心位置處是“樞紐之眼(oculus)”,由鋼肋和玻璃構成,是一個橢圓形的自支撐結構,好像是一只振翅欲飛的鳥。鋼肋向外延伸形成了兩個天篷。鋼架從兩個350英尺高的拱結構中延伸出來,兩個拱之間是一個可開啟的天窗,框出了細長的紐約天空。天窗會在天氣適宜的時候和每年的9月11日打開。這一處空間讓自然光線充滿整個車站,滲入街道以下60英尺處的PATH列車月臺處。 鋼肋向外延伸廣場的南邊和北邊形成了兩個天篷 從教堂和格林威治街進入建筑,入口樓梯從下層稱為“中轉(zhuǎn)大廳”的大廣場上懸挑出來。自動扶梯、電梯以及樓梯都可以通向上層及下層的零售廣場。下層的零售廣場位于街道層以下約34英尺(10米)的位置處,上層的則位于天窗頂點下方160英尺(49米)的位置處。橢圓形無柱空間的長度為350英尺(107米),與足球場有著大致相同的長度。 從教堂和格林威治街進入建筑 下層廣場之下8英尺(2.4米)的位置處,是PATH的大廳,這里提供票務服務、調(diào)控和其他服務。與中轉(zhuǎn)大廳和樞紐之眼相似,這處空間被一系列平行的鋼肋限定出來,形成一種起伏的天花。由此產(chǎn)生的無柱大跨空間促進了該建筑的舒適性、導向性和已被強化的安全性。與此同時,樓板上的開口在月臺和PATH大廳頂棚之間形成了空間上的聯(lián)系。 地鐵列車于2015年5月起已經(jīng)開始使用這個樞紐,但是該項目中的很多功能尚未向旅客開放使用。該方案計劃在2016年年底全面投入運營。 入口樓梯平臺從下層的大廣場上懸挑出來 可開啟的天窗框出了一條細長的紐約天空 細長的開窗會在氣候溫和的日子和每年的9月11日打開 無柱空間促進了這里的舒適性、導向性和已被強化的安全性 PATH列車自2015年5月已使用這個交通樞紐 人行道連通了附近用于零售和辦公綜合體brookfield place 據(jù)報道,該方案花費了將近40億美元
一條連通世界貿(mào)易中心1-4號塔樓的人行道
該方案計劃于2016年年底全面投入運營 來源:設計邦 |
|
|
來自: tonytang2016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