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中國人玩兒的所有功夫,講究的是“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抻筋拔骨十八式來源于伏羲太極,針對人體不同部位的特點設計出不同的訓練方法,式式不離陰陽虛實,式式形神兼修,動式舒展、干練,保證了人體的各部分都能得到充分的鍛煉。 有緣人如循序漸進,久習之下,可極大地提高柔韌性與靈敏性。對生長期的青少年,增高效果顯著,更可固本培原,凝聚精氣神,增智開慧。 旋踵(內外各9次) 旋膝(左右各12次) 旋胯(左右各12次) 旋肩(前后各12次) 旋頭(左右各12次) 雙臂擴胸伸展 雙臂上下伸展 托臂旋腰伸展 疊肘周天旋(左右9次) 抱手壓腰伸展(88口令) 抱球周天旋(左右9次) 抱手探臂壓腰 俯身側壓腿 前后弓壓腿 平臂立掌 勾腳壓腿 跳躍伸展 抖動全身 第一式 旋踵(左右足內外旋各9次)
雙足與肩同寬,直立靜默片刻,身心完全放松。然后兩手十指合扣置于命門后三寸。右腳保持不動,左腳足尖點地,旋踵,左右各旋9次。換右腳,按同樣要求左右各旋九次。 行此式時,應能感知到腳踝處如有物在跟著微微運動。同時兩手合扣之處亦覺有一物在蠕動,亦為元氣之所聚。同時頭頂之上亦有上懸之感,實為腳底之氣機上行至頭頂,而成虛靈一脈,為內家拳虛靈勁之根本所在。久行此式,可感知到腳踝處球之運動可自動帶起踵之旋轉,是為道法自運,自為自然,為內勁修習之至要。 踵是人的腳跟。在中醫(yī)里,腳踝是十條經(jīng)絡走行的地方,而且踝部離十條經(jīng)絡的起始點都很近,在上流施加影響,會對下流造成更大的影響。行功日久,可使氣機從涌泉上達,起到疏通經(jīng)絡、增長元氣、平衡陰陽的作用。 第二式 旋膝(左右12次)
同上理,此式亦能感知到膝處有一物隨著轉動,同時可感知后背有上拔之力。 第三式 旋胯(左右各12次) 兩腳相距一寸平行站立,微曲膝,雙手掐腰,保持上身不動,左右旋胯各12次。 此式亦能感知到胯處有一物隨著轉動,胯之形動與球之虛動互相作用而有共振之妙,久習之下亦能自旋。 胯處髖關節(jié),是兩條腿與軀干連接之處,此處十多條經(jīng)絡流行,氣血若不通暢,會影響全身,且相近有關元、氣海、命門等重要穴位和器官,關系生命之根本大事,故旋胯尤其重要。 第四式 旋肩(前后各12次) 兩腳相距一寸平行站立,微曲膝,雙肩前旋后旋各12次。 同上理,此式亦能感知到兩肩處各有一球隨動,同時手心處、肘部亦有蠕動感。久習之下亦能自旋。 肩是手臂和軀干的連接之處,也是手三陰三陽經(jīng)由進入軀干的地方,手臂靈不靈活全看肩部,旋肩時不但可以帶動手三陰三陽的氣機運行,還可以帶動夾脊穴和任督二脈的氣機運行。古代的修煉中把這個叫“夾脊雙環(huán)通氣門”。此中的關鍵是要心靜且動作要慢。 第五式 旋頭(左右各12次) 兩腳相距一寸平行站立,微曲膝,頭左旋至極處,然后右旋至極處,12次。此式亦能感知到有一物包裹著頭部跟著旋轉。 頭者,首也。其上分布有五官而對應五臟,其內腦髓很重要,古人說“腦為髓之?!?,跟腎氣直接相關。頭為“諸陽之會”處,是手三陽脈足三陽交匯之處,一動而全身俱動。所以旋頭不僅僅是旋轉頭部,還可以帶動全身的氣機而動。 第六式 雙臂擴胸伸展(88口令) 兩腳與肩同寬,雙手半握拳,置于胸前,與肩同高,然后向外做擴胸運動。8次。 兩腳與肩同寬,雙手平展,手心向上,置于身側,與肩同高,然后做擴胸運動。8次。 以上兩個動作交替進行,共4個循環(huán)。 第七式 雙臂上下伸展(88口令) 兩腳與肩同寬,左手向上,右手向下,伸展運動8次。 兩腳與肩同寬,右手向上,左手向下,伸展運動8次。 以上兩個動作交替進行,共4個循環(huán)。 第八式 托臂旋腰伸展(88口令) 兩腳與肩同寬,左臂前伸,掌心向上,略與肩高,右手掌心向上,放在左手肘下三寸處,腰向左旋,旋至極處,然后旋回正面。反復8次。 兩腳與肩同寬,右臂前伸,掌心向上,略與肩高,左手掌心向上,放在右手肘下三寸處,腰向右旋,旋至極處,然后旋回正面。反復8次。 以上兩個動作交替進行,共4個循環(huán)。 行此式時,應能感知到手與肘間有一種勾連,同時身外似有一大球帶著人左右旋。 第九式 疊肘周天旋(左右9次) 兩腳與肩同寬,左肘在外,右肘在內,合抱于下頜,保持百會到尾閭一線正直,人向左旋,同時向左下運動,至下方后再向上運動至起點一周。共9次。 兩腳與肩同寬,右肘在外,左肘在內,合抱于下頜,保持百會到尾閭一線正直,人向右旋,同時向右下運動,至下方后再向上運動至起點一周。共9次。 行此式時,應能感知到下頜、肘尖處有一物射出,隨著肘而旋轉。 第十式 抱手壓腰伸展(88口令) 兩腳與肩同寬,兩手十指相扣向下,保持兩腿正直,人向下壓至極處,以兩手觸地為標準,共8次。 兩腳與肩同寬,兩手十指相扣向上過頭頂,保持兩腿正直,人向上伸展至極處,共8次。 以上兩個動作交替進行,共4個循環(huán)。 行此式時,不可用力可度而拉傷韌帶。需知一切傷痛類感知為方法不當所致。應在放松的情況下隨身內真元的運動而慢慢把人撐開,久習之下,自然雙手可摸至地面。此式亦可感知到身外大球之開合。 第十一式 抱球周天旋(左右9次) 兩腳與肩同寬,人前探,保證百會到尾閭一線正直,兩手合抱一球,人向左下旋,至右回原點,9次。 兩腳與肩同寬,人前探,保證百會到尾閭一線正直,兩手合抱一球,人向右下旋,至左回原點,9次。 行此式時,可感知到手中所抱之球與身外大球的呼應。 第十二式 抱手探臂壓腰(88口令) 兩腳與肩同寬,兩手十指相扣,兩臂前探,向前壓腰至極處。88令。 行此式時,不可過度用力。放松狀態(tài)下自然會感知到內勁之所拉伸。 第十三式 俯身側壓退(88口令) 左腳旁伸,右腳下蹲,兩腳平行,同時十指相扣,兩臂成一直線,肘向左腳尖探至極處。8次。 右腳旁伸,左腳下蹲,兩腳平行,同時十指相扣,兩臂成一直線,肘向右腳尖探至極處。8次。 以上兩個動作交替進行,共4個循環(huán)。 第十四式 前后弓壓腿(88口令) 左腳弓步在前,右腳在后保持不動,前后兩腳在一直線上。兩手置于左腿,向前弓壓腿,8次。 右腳弓步在前,左腳在后保持不動,前后兩腳在一直線上。兩手置于右腿,向前弓壓腿,8次。 以上兩個動作交替進行,共4個循環(huán)。 第十五式 平臂立掌 兩腳與肩同寬,兩手側平舉,與肩同高。手掌立起,掌心向外,靜默片刻。 行此式時,應能感知到有物順著手臂向身內走,手臂如有電流、酥麻等感知皆為正常,當內外平衡時感覺自消。 第十六式 勾腳壓腿(88口令) 右腳直立,左腳勾起至極處,與右腳成直角。兩手十指相抱,兩臂成直線,人向下壓,肘尖向腳尖盡量靠攏。8次。 左腳直立,右腳勾起至極處,與左腳成直角。兩手十指相抱,兩臂成直線,人向下壓,肘尖向腳尖盡量靠攏。8次。 以上兩個動作交替進行,共4個循環(huán)。 行此式時,不可過度用力??筛兄街饧馀c腳尖似有物相連,實為內外氣機勾連所致。 第十七式 跳躍伸展(88口令) 兩腳平行,相距一寸,兩手置于身側,跳起,兩腳與肩同寬,同時兩手向兩側運動,整個人成一大字。然后再跳,同時兩腳向內收起,兩手劃弧至于頭頂,兩手手心相對。然后再跳,兩腳向外,整個人成一大字。然后再跳,兩腳向內收,恢復到最初姿態(tài)。如此一個循環(huán)。共8次。 行此式時,應有輕靈飛翔之感。 第十八式 抖動全身 兩腳平行,相距一寸,兩手放于體側,從下到上抖動全身。 行此式時,隨著全身的抖動,覺身內身外氣機混成一體,而成物我兩忘,心中大愉悅。 |
|
|
來自: 老阿更 > 《健身養(yǎng)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