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國粹】蔡襄蔡京書法

 書法初步 2016-03-22


蔡襄蔡京家族書法-------一門書道有忠奸

北宋書壇四大家最后一家,頗有爭議,“蘇黃米蔡”四大書法家,蔡原指蔡京,后因蔡京禍國,被定為“六賊”之首,北宋滅亡也難辭其咎,被定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成了實實在在的奸臣。他的堂兄蔡襄也是書法大家,年輕時遂有盛名。蘇東坡黃魯直都極力推崇,為本朝第一。這位蔡襄蔡君謨的書法。后世遂將蘇黃米蔡的蔡,改為蔡襄。



蔡襄像


蔡襄(1012年-1067年),字君謨,漢族,生泉州府(興化軍)仙游縣慈孝里赤湖焦溪(今楓亭鎮(zhèn)青澤亭)。北宋著名書法家,政治家,茶學(xué)專家,權(quán)相蔡京的堂兄。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進士,先后任館閣???、知諫院、直史館、知制誥、龍圖閣直學(xué)士、樞密院直學(xué)士、翰林學(xué)士、三司使、端明殿學(xué)士等職,出任福建路轉(zhuǎn)運使,知泉州、福州、開封和杭州府事。卒贈禮部侍郎,南宋乾道(1165年—1173年)年間,追謚忠惠。

蔡襄任泉州知府時,主持建造了中國現(xiàn)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泉州洛陽橋,溝通晉江縣與惠安縣,使福建東部沿海南北貫通;任福建路轉(zhuǎn)運使時,他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驛道松。蔡襄悉心研究荔枝品種和加工,所著《荔枝譜》被稱贊為“世界上第一部果樹分類學(xué)著作”;在建州,他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龍團”,在宋代貢茶中最為珍貴,所著《茶錄》總結(jié)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經(jīng)驗。其散文、詩歌亦有成就,有《蔡忠惠公全集》;蔡襄為人忠厚、正直,講究信義,且學(xué)識淵博,書藝高深,書法史上論及宋代書法,素有“蘇、黃、米、蔡”四大書家的說法,蔡襄書法以其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





蔡京像

蔡京(1047年—1126年),字元長,北宋權(quán)相之一、書法家。著名書法家蔡襄的堂弟,北宋泉州府(興化軍)仙游縣慈孝里赤嶺(今楓亭鎮(zhèn)東宅村)人,熙寧三年進士及第,先為地方官,后任中書舍人,改龍圖閣待制、知開封府。崇寧元年(1102),為右仆射兼門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師。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達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稱古今第一人。蔡京興花石綱之役;改鹽法和茶法,鑄當(dāng)十大錢。北宋末,太學(xué)生陳東上書,稱蔡京為“六賊之首”。宋欽宗即位后,蔡京被貶嶺南,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長沙)?!稏|都事略》卷一〇一、《宋史》卷四七二有傳。


蔡京精工書法,尤擅行書,形似米南宮,字勢豪健,痛快沉著。宋四家——“蘇黃米蔡”之蔡,應(yīng)是蔡京而非蔡襄。理由是:宋人書法“尚意”,一變唐以來“尚法”的傳統(tǒng)書風(fēng),注重個人風(fēng)格與個性的表現(xiàn)。這一時代造就了“蘇黃米蔡”四大家,蘇軾天然,黃庭堅勁健,米芾縱逸,蔡京姿媚,各具儀態(tài),堪稱精品。宋四家廣汲晉唐遺蘊,銳意革新,各具所長。書法史上論及宋代書法,認為他們是宋代書法風(fēng)格的典型代表且無異議。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別指蘇軾(東坡)、黃庭堅(涪翁)和米芾(襄陽漫士)。從書法風(fēng)格上看,蘇軾豐腴跌宕,天真爛漫;黃庭堅縱橫拗崛,昂藏郁拔;米芾俊邁豪放,沉著痛快。他們都善學(xué)古人又富于創(chuàng)新精神,書風(fēng)自成格調(diào),時人推崇備至,列于四家,向無異議。惟四家之末的“蔡”,究竟指誰,歷來爭議頗大。從宋四家的排序及書風(fēng)的時代特色分析,明書畫鑒賞家張丑在《清河書畫舫》中指出:“宋人書例稱蘇、黃、米、蔡,蔡者謂京也。后人惡其為人,乃斥去之,而進君謨書耳。君謨在蘇、黃前,不應(yīng)列元章后,其為京無疑矣。京筆法姿媚,非君謨可比也。”明代孫鍍也說:“宋四大家其蔡是蔡京,今易以君謨,則前后輩倒置……”(《書畫跋》),安世鳳《墨林快事》進而替蔡京書名被掩抱不平說:蔡卞勝于蔡京,蔡京又勝于蔡襄。“今知有襄而不知有他蔡,名之有幸不幸若此”。清杭世駿《訂訛類編續(xù)編》也將“蘇黃米蔡非蔡襄”,作為“人訛”的一個事例。可見明清時“蔡京說”就影響很大。蔡京的書法藝術(shù)有姿媚豪健、痛快沉著的特點,與保待“古法”的蔡襄相比,京的書法更富有創(chuàng)意,更能體現(xiàn)宋代“尚意”的書法美學(xué)情趣,在當(dāng)朝已享有盛譽,朝野庶學(xué)其書者甚多。元陶家儀《書史會要》引宋人評語曰“其字嚴而不拘,逸而不外規(guī)矩,正書如冠劍大人,儀于廟堂之上;行書如貴胄公子,意氣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絕古今,鮮有匹儔”,反映出蔡京當(dāng)時在書法藝術(shù)上的地位和影響力。其二,蔡襄的書法在北宋前期被推“本朝第一”,但自北宋中期宋代書法新風(fēng)貌形成后,人們對蔡襄書法漸有微詞。蘇東坡多次提到“近歲論君謨書者,頗有異論”,“仆以君謨?yōu)楫?dāng)世第一,而論者或不然”。盡管蘇軾堅持蔡襄為第一的看法,但在北宋中后期,對蔡襄的評價已經(jīng)不一致了。其三,從排序看,蘇、黃、米三家的排列有明顯的年輩次序,蔡襄是仁宗時人,年輩最高,列于哲宗、徽宗時的米芾之后,確存疑問。對此,“蔡襄說”者提出反駁,認為宋四家之說,迄今未見于宋人文獻。但南宋遺民、元朝人王存,卻明確提出“四家”之說“竊嘗評之,東坡渾灝流轉(zhuǎn)神色最壯,涪翁瘦硬通神,襄陽縱橫變化,然皆須從放筆為佳。若君謨作,以視拘牽繩尺者,雖亦自縱,而以視三家,則中正不倚矣”??梢娡醮娌粌H指出當(dāng)時有四家之說,而且四家明確無誤就是蘇黃米蔡。簡言之,宋四家的蔡就是蔡京。


二人書法賞析:

一蔡襄:


一:行書書法長卷欣賞《蔡襄自書詩》大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紙本,三接紙,縱28.2cm,橫221.2cm,73行,884字。卷尾有宋、元、明、清及近代共134家題跋。鑒藏印記:“賈似道印”、“悅生”、“賈似道圖書子子孫孫永保之”、“武岳王圖書”、“管延枝引”、“梁清標印”、“焦林”及清嘉慶內(nèi)府諸印?! ?/p>

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蔡襄罷福建轉(zhuǎn)運使,召還汴京修起居注,遂從福州一路北行,歷時半年多。沿途見聞有感于懷者,皆成詩章,此卷所書五言、七言詩11首即是。書寫時間當(dāng)在詩成之后不久,蔡襄時年約40歲。因?qū)賯€人詩稿,無意求工,故筆致飄逸流暢,點畫婉轉(zhuǎn)精美,充分展示了蔡襄中年清健圓潤的書風(fēng)特色與純熟的功力。近代朱文均贊云:“此冊行楷略備,無不臻美。其婉約處極似虞永興,而溫栗不減柳諫議。蓋其能博采約舉以自成一家書派者?!?/p>




二:蔡襄行書作品欣賞《紆問帖》(大圖) 1052年 紙本 26.7cm×28.7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三:書法尺牘欣賞《蒙惠帖》1052年 紙本 22.7cm X16.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蒙惠帖》為行楷作品。取法《蘭亭序》而又參以顏魯公敦厚沉穩(wěn)的成分,繼而宏大了宋代行書尺牘書法的藝術(shù)內(nèi)涵,使書法藝術(shù)發(fā)展到一個新時期。

釋文:蒙惠水林檎花,多感。天氣暄和,體履佳安。襄上,公謹太尉左右。



四:清刻蔡襄書帖《秋碧堂法書》第七卷,國家圖書館藏,梁清標鑒定,尤永福摹鐫蔡帖圖片12張。











五:蔡襄法帖欣賞:御賜澄清堂第四冊,繼善堂珍藏,蔡忠惠公書法圖片32張





六:蔡襄書法專輯古香齋寶藏蔡帖卷一,明刻,清初拓,花紙殼皮面,為二級文物藏品








七:蔡襄書法欣賞:古香齋寶藏蔡帖卷二,帖長29.5厘米,寬21厘米,并附董其昌等跋共計書法圖片20張。





蔡襄楷書法帖 古香齋寶藏蔡帖卷三





蔡襄楷書欣賞古香齋寶藏蔡帖卷四.





八,北宋蔡襄楷書碑帖欣賞《茶錄》。

大書法家蔡襄亦為北宋著名茶葉鑒別專家。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1048),任福建轉(zhuǎn)運使,負責(zé)監(jiān)制北苑貢茶,創(chuàng)制了小團茶,聞名于當(dāng)世。

《茶錄》是蔡襄有感于陸羽《茶經(jīng)》“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薦北苑貢茶之作。計上下兩篇,上篇論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羅茶、侯茶、盞、點茶十目,主要論述茶湯品質(zhì)和烹飲方法。下篇論器,分茶焙、茶籠、砧椎、茶鈴、茶碾、茶羅、茶盞、茶匙、湯瓶九目。是繼陸羽《茶經(jīng)》之后最有影響的論茶專著。



九,宋代端明殿學(xué)士蔡襄書札欣賞

蔡襄(1012-1067),字君謨,興化仙游(今屬福建)人?!熬儭睘樗稳首谟H筆所賜。其官至端明殿學(xué)士,故又稱蔡端明。蔡襄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中進士,后任西京留守推官館??F鋾r范仲淹遭放逐,歐陽修、余靖、尹洙三人為之申辯,全都受到牽連。蔡襄贊賞四人忠節(jié),憤作《四賢一不肖》詩,京人競相傳抄,一時洛陽紙貴。售其書法者也獲利甚豐,據(jù)說連契丹使者也買了回去,足見當(dāng)時人們對他的尊崇。慶歷三年(1043年),蔡襄受仁宗重用,充任大臣的輔佐職務(wù)。






十,蔡襄楷書欣賞《洛陽橋碑》


十一:蔡襄書法欣賞《謝宋丈詩帖》拓本,1056年作。

釋文:《謝宋丈詩》至和丙申六月望日,伏蒙評事宋丈分貺家園丹荔。世傳此樹已三百年,黃巢兵過,欲伐之。時王氏主其樹,其媼擁樹,愿并戮,巢兵為主不伐。今雖老矣,實益繁滋,味益香滑,真佳樹也。因成短章,用*(酬)厚意?!褒S館從容接宴申,每臨嘉樹走觥巡。兵鋒卻后知神物,年壽高來況主人。并賞昔聞思故友,分甘今喜奉慈親。豈惟特祝公難老,兼欲靈株比大椿?!毕孱D首。




十二:蔡襄行楷書法作品欣賞《持書帖》紙本,縱27.2厘米,橫57.4厘米,清宮舊藏。



十三:蔡襄草書尺牘欣賞《郊燔帖》,1053年,紙本,27.2cmX43.2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督检芴饭P畫渾雄敦厚,婉轉(zhuǎn)有致,運筆飛動自如。此帖取法 于《伯遠帖》,又參以章草筆法,使之有機的融為一體,形成蔡襄獨特的草書風(fēng)格。

釋文:十一月廿八日,襄頓首。別已經(jīng)年,每疏馳問,但極瞻跂之懷。人至承書,窺攬辭意,豈勝感著?夏聞郡事清閑,總適神情,自有高趣,仰羨仰羨!郊燔甫,近天氣變寒,唯眠食愛攝,副此遠想,不具。襄再拜。知郡司門足下。


十五:蔡襄草書作品欣賞《貧賢帖》,紙本,高31.36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昔之貧賢寒俊,偶有流落失職者,其為文章,多所怨誹,不得其正。又況久處樂而行患難,乃能克意文翰,而無前所累者,非胸中泰定,有以處之,非數(shù)數(shù)能也。故人之弟以示余,故書。襄。



十六:蔡襄楷書長卷欣賞《謝賜御書詩表》1053年;紙本29.3cm X241.5cm;日本大正八年(1919)6月7日,此件為中村不折(1866—1943)從文求堂購得。現(xiàn)藏于日本東京臺東區(qū)立書道博物館。



十七:宋仁宗帝曾御書“君謨”賜蔡襄。為報答皇恩,蔡襄恭作表文并七絕一首獻上,此即“謝賜御書詩表卷”。從總體上說,所書筆筆精到,端正恭敬。此卷用五張紙拼接,共三十七行字。卷后有米芾、鮮于樞、吳寬、陳繼儒和董其昌等名家題跋。

蔡襄楷書《謝賜御書詩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本



十八:蔡襄楷書作品欣賞《告身帖跋》,紙本。1055年作。日本東京書道博物館藏

釋文:魯公末年告身,忠賢不得而見也。莆陽蔡襄齋戒以觀。至和二年十月廿三日



十九:蔡襄行楷書法作品《澄心堂紙?zhí)烦郀?紙本 1063年作 24.7 x 27.1cm 臺北故宮博物院




二十:《大研帖》(致彥猷尺牘)1064 紙本 25.6cm X25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襄啟:大研盈尺,風(fēng)韻異常,齋中之華,繇是而至?;ㄅ枰嗉哑罚泻珊褚?。以珪易邦,若用商於六里則可。真則趙璧難舍,尚未決之,更須面議也。襄上,彥猷足下。廿一日,甲辰閏月





二十一:蔡襄書法欣賞《京居帖》(大圖),1062年作,紙本,27.2cm X32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襄啟:去德于今,蓋已(存)歲。京居鮮暇,無因致書,第增馳系。州校遠來,特承手牘兼貽楮幅,感戢之極!海瀕多暑,秋氣未清,君侯動靖若何?眠食自重,以慰遐想。使還,專此為謝,不一一。襄頓首。知郡中舍足下。謹空。九月八日。



二十二:《遠蒙帖》1061 紙本 28.6cm×28.6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襄再拜。遠蒙遣信至都波,奉教約,感戢之至。彥范或聞已過南都,旦夕當(dāng)見。青社雖號名藩,然交游殊思君侯之還。近麗正之拜,禁林有嫌馮當(dāng)世獨以金華召,亦不須玉堂唯此之望。霜風(fēng)薄寒,伏惟愛重,不宣。襄上,彥猷侍讀閣下。謹空。



二十三:草書法欣賞《暑熱帖》(致公謹尺牘)1052 紙本 23cm X29.2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襄啟:暑熱,不及通謁,所苦想已平復(fù)。日夕風(fēng)日酷煩,無處可避,人生韁鎖如此,可嘆可嘆!精茶數(shù)片,不一一。襄上,公謹左右。牯犀作子一副,可直幾何?欲托一觀,賣者要百五十千。



二十四:尺牘《離都帖》(大圖),紙本,29.2cm X46.8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帖又名“致杜君長官尺牘”,乃蔡襄即將渡長江“南歸”途中所書,追述離都(開封)行至南京(今商丘)而痛失長子。友人來信慰問,襄作此書答謝。書法豐腴厚重處似顏真卿,兼有王羲之行草之俊秀。選自《宋四家墨寶》冊。

釋文:襄啟。自離都至南京。長子勻感傷寒七日。遂不起此疾。南歸殊為榮幸。不意災(zāi)禍如此。動息感念。哀痛何可言也。承示及書。并永平信。益用悽惻。旦夕渡江。不及相見。依詠之極。謹奉手啟為謝。不一一。襄頓首。杜君長官足下。七月十三日。貴眷各佳安。老兒已下無恙。永平已曾於遞中。馳信報之。



二十五:尺牘《門屏帖》 紙本 27.8cm X1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襄顓詣門屏,陳謝推官呂君。九月日,襄上謁。 《門屏帖》為蔡襄早期作品。




二十六:《山堂詩帖》高清晰圖片 1066 紙本 24.8cm X26.7 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二十七:《安道帖》1055年 紙本 縱26.8厘米 橫35.5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襄再拜。自安道領(lǐng)桂管,日以因偱,不得時通記牘,愧詠無極。中間辱書,頗知動靖。近聞儂寇西南夷,有生致之請,固佳事耳。永叔、之翰已留都下,王仲儀亦將來矣。襄已請泉麾,旦夕當(dāng)遂。智短慮昏,無益時事,且奉親還鄉(xiāng),馀非所及也。春暄,飲食加愛,不一一。襄再拜,安道侍郎左右。謹空。二月廿四日。



二十八:行楷書尺牘《虹縣帖》(大圖) 1051年 紙本 31.3 x 42.3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襄啟:近曾明仲及陳襄處奉手教兩通,伏審動靜安康,門中各佳,喜慰喜慰!至虹縣,以汴流斗涸,遂寓居。馀四十日,今已作陸計,至宿州,然道途勞頓,不可勝言。尚為說者云:渠水當(dāng)有涯,計亦不出一二日?;蛴兴?,即假輕舟徑來;即無水,便就驛道,至都乃有期耳。閩吳大屏皆新除,想當(dāng)磐留少時。久處京塵,無乃有倦游之意耶?路中誠可防虞,民饑鮮食,流移東方,然在處州縣,須假衛(wèi)送,老幼并平善。秋涼,伏惟愛重,不宣。襄頓首。郎中尊兄足下。謹空。八月廿三日,宿州。



二十九:蔡襄書法尺牘欣賞《謝郎帖》(大圖),1060作,紙本,26.5cm×29.1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謝郎春初將領(lǐng)大娘以下各安。年下朱長官亦來泉州診候,今見服藥,日覺瘦倦,至于人事,都置之不復(fù)關(guān)意。眼昏不作書,然少賓客,省出入,如此情悰可知也。不一一。襄送。正月十日。


三十:《扈從帖》(又稱公謹帖)高清晰圖片欣賞 紙本23.3X21.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

釋文:襄拜:今日扈從逕歸,風(fēng)寒侵人,偃臥至晡。蒙惠新萌,珍感珍感!帶胯數(shù)日前見數(shù)條,殊不佳。候有好者,即馳去也。襄上公謹太尉閣下。


三十一:行草尺牘《腳氣帖》 約1060年 紙本行書 26.9cm X21.7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腳氣帖》《石渠寶笈初編》著錄之《宋諸名家墨寶冊》,蔡書《腳氣帖》為其中之一幅。原跡曾刊于《故宮周刊》合訂本第十六冊。 蔡襄書法大多正楷,此帖別開生面,為行草書,其筆法精妙,行筆流暢,遒勁婉美,為蔡襄行草書佳作。

釋文:仆自四月以來,輒得腳氣發(fā)腫,入秋乃減,所以不辭北行,然于湖山佳致未忘耳。三衢蒙書,無便,不時還答,慚惕慚惕。此月四日交印,望日當(dāng)行,襄又上。



三十二:草書尺牘《陶生帖》,1051年。紙本,縱29.8cm、橫50.8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陶生帖》為草書翰札。瀟灑勁逸。結(jié)體欹正大小,重輕疏密,隨心所至,一氣呵成。黃庭堅說:“君謨真行簡札甚秀麗,能入永興(虞世南)之室”是很正確的。

釋文: 襄:示及新記,當(dāng)非陶生手,然亦可佳。筆頗精,河南公書非散卓不可為,昔嘗惠兩管者,大佳物,今尚使之也。耿子純遂物故,殊可痛懷,人之不可期也如此。仆子直須還,草草奉意疏略。五月十一日,襄頓首。家屬并安。楚掾旦夕行


三十三:作品欣賞《虛堂詩帖》 1048年 紙本 22.6cm X16cm 藏處不詳

釋文:虛堂永晝來風(fēng)長,石枕竹簟生清光。文園肺渴厭煩熱,更要夫君在側(cè)傍。



三十四:蔡襄草書書法作品欣賞《入春帖》 1051年 紙本 30cm X41.1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蔡襄書法尺牘欣賞《思詠帖》亦名《在杭帖》、《通理帖》。紙本。信札一則。約書于北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v29.7厘米,橫39.7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襄得足下書,極思詠之懷。在杭留兩月,今方得出關(guān),歷賞劇醉,不可勝計,亦一春之盛事也。知官下與郡侯情意相通,此固可樂。唐侯言:王白今歲為游閏所勝,大可怪也。初夏時景清和,愿君侯自壽為佳。襄頓首。通理當(dāng)世屯田足下。大餅極珍物,青甌微粗,臨行匆匆致意,不周悉。



三十五:《海隅帖》1045年作 紙本 28.8cm X158.6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襄再拜。襄海隅隴畝之人,不通當(dāng)世之務(wù),唯是信書,備官諫列,無所裨補。得請鄉(xiāng)邦,以奉二親,天恩之厚,私門之幸,實公大賜。自聞明公解樞宥之重,出臨藩宣,不得通名。下史齊生來郡,伏蒙教勒,拜賜已還,感愧無極。揚州天下之沖,賴公鎮(zhèn)之,然使客盈前,一語一默,皆即傳著,愿從者慎之!瞻望門闌,卑情無任感激傾依之至。襄上,資政諫議明公閣下。謹空。



蔡京書法就沒那么幸運了,由于政治原因他的書法作品被后人所不齒:所謂以人廢書




附:網(wǎng)友:關(guān)于蔡襄與蔡京個人生涯和書法的比較

有宋一朝,福建仙游是鼎鼎有名的。


仙游楓亭出了兩位大臣,一位是“慶歷名臣”(史稱有宋“一代名臣”)端明殿學(xué)士蔡襄,一位是五度度相、貴為太師的蔡京。他們是同鄉(xiāng)、同姓、同宗、同一朝代的大臣,算起來。哥兩是堂兄弟。但是他們的功過是非和名聲影響卻大不相同,史志及后人對他們的評價、褒貶也有很大的差異。

蔡襄誕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二月十二日,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進士,并開始走上仕途。蔡襄一生為官37年,從地方官到京官,又從京官到地方官,幾上幾下,不改秉性。他為官清正,剛直不阿,關(guān)心人民疾苦,任官頗多善政,如興修水利,植松庇路,建造洛陽橋等。他學(xué)識淵博,自撰《茶錄》,著《荔枝譜》。 書法“獨步當(dāng)世”?!霸婏L(fēng)清遒粹美,獨具一格”;治平四年,病逝家中,時年56歲,謚忠惠。是人們公認的杰出的政治家、文學(xué)家、書法家和科學(xué)家。宋大儒朱熹曾經(jīng)贊頌他:“前無貶詞,后無異議;芳名不朽,萬古受知?!?/p>

蔡襄的族堂弟蔡京生于宋仁宗慶歷七年(1047),比蔡襄后35年出世。蔡京出生于官宦之家。其父蔡準,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進士及第,與蔡襄胞弟蔡高是同榜進士。贈太師,秦國公。蔡京進入學(xué)館后,不但天資聰穎,能熟讀經(jīng)書,過目不忘,而且還初授筆法于蔡襄,練就了一手好書法。宋神宗熙寧三年(1070),他23歲時,就高中甲科第九名進士,其胞弟蔡卞也中同榜進士。后來,蔡京共有8個兒子,其中有6個兒子和5 個孫子都是學(xué)士。其子蔡鞗還娶徽宗女茂德普姬為妻,成為駙馬?;兆谄叽斡H臨蔡京府第,賞賜無以數(shù)計。蔡京的胞弟蔡卞還是王安石的女婿,在朝為官,封為少保。

蔡京是在蔡襄去世后3年,走上仕途生涯的。在五十七年的宦海浮沉中,他曾“三進四出”朝廷,“七上八下”為官。宋徽宗在位的25年中有5次出任首相(歷時8年又6個月),執(zhí)掌國政,權(quán)傾朝野,成為北宋時期一名位極人臣,威振四海的著名大臣,也是我國封建社會王朝中唯一居宰輔時間最長、出任首相次數(shù)最多的大臣。

蔡京居高位時,排斥元佑諸臣,專以奢侈中帝意,倡“豐亨豫大”之說,廣興土木,庫儲盡空,遍布戚黨,疾視人民,遂有靖康之變?!端问贰钒巡叹┝袨樗未饨ㄍ醭氖舜笾饕凹槌肌敝唬B他的兒子蔡攸、蔡翛也被列為“奸臣”載入史冊。

眾所周知,最能代表宋代書法的名家主要有蘇黃米蔡四家,蘇是指蘇東坡,黃是指黃庭堅,米是指米芾,蔡是指蔡襄。前面三家沒有疑義,但蔡倒底是指蔡京還是蔡襄呢?在學(xué)術(shù)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是指蔡襄,但也有人認為是蔡京,根據(jù)是施耐庵的《水滸傳》第三十九回《梁山泊好漢劫法場 白龍廟英雄小聚義》一回中寫道:“……黃文炳道:‘方今天下盛行蘇,黃,米,蔡,四家字體,誰不習(xí)學(xué)得些?只是這個圖書是令尊恩相做翰林學(xué)士時使出來,法帖文字上,多有人曾見?!边@里明白指出四大家的蔡是指蔡京。但也有人認為《水滸傳》只不過是一部小說,作者根據(jù)情節(jié)需要是有可能修改或杜撰的。
  蔡到底指是蔡京還是指蔡襄,我不敢加評論。還是拙眼觀藝,看看哥倆的書法實在些。

他們兩的字都很漂亮,表明他們都極其具有才華。沒有才華蔡京是不可能在朝廷上呼風(fēng)喚雨的。但蔡京的字點劃更有力些,達到了非常人所能為的地步。

從字的線條特征來看,二蔡的字多是收斂的,但蔡京的字更加內(nèi)斂,一副不事張揚,城府很深的樣子。

關(guān)于蔡京的書法,明張丑在《管見》中指出:“京筆法姿媚,非是君謨可比也。”清朱和羹在《臨池心解》說:“京書于姿媚,何嘗不可傳?”清王澍在《古今法帖考》云:“(京)書甚屬秀媚,蓋效晉唐人?!苯彀钸_在《吳氏書畫記》述為:“(蔡京)書法藻麗”。就是蔡京的同時代的米芾《宣和書譜》論述他的師法時也說“而京獨神會心契,得之于心,應(yīng)之于手,可與方駕,議者謂飄逸過之?!闭f明蔡京的書法字勢豪健、飄逸、沉著,自成一格。


再來看看蔡襄的書法,比較比較蔡襄《暑熱帖》中,“左右”二字與王羲之《蘭亭序》中的“左右”二字,我們可以更好的理解明季徐青藤對蔡襄書法的評論?!安滔鍟?,其短者略俗耳。勁凈而勻,乃其所長?!毙烨嗵倜鞔_的點出了蔡襄書法的優(yōu)劣長短??傮w上看,他的書法還是恪守晉唐法度,并不是一個開宗立派的大師。

啟功先生指出:“蔡襄……行草書手札宜若可以舒展自如矣,而始終不見自得之趣,亦不成其自家體段?!?/p>


啟功說得好:“北宋書風(fēng),蔡襄、歐陽修、劉敞諸家為一宗,有繼承而無發(fā)展。蘇黃為一宗,不肯接受舊格牢籠,大出新意而不違古法。二蔡(指蔡京蔡卞兄弟)、米芾為一宗,體勢在開張中有聚散,用筆在遒勁中見姿媚。以法備態(tài)足言,此一宗在宋人中實稱巨擘?!?/p>

零零散散的寫了不少,心中有不少感慨,有的錯誤人一輩子都不能犯。把這句話送給蔡京門吧!


魯倫偉評論:蔡襄蔡京年齡上相差35歲,有一定的師承關(guān)系。書法上而言蔡京書法的個性總體講比起蔡襄更加強烈,在北宋尚意的時代,應(yīng)該更容易得到推崇。

蘇東坡也曾感慨,蔡襄晚年書法受到了不公正的社會評價。從書法價值上講,蔡襄更接近于晉唐傳統(tǒng)。

所謂“不以言廢人,不以人廢言,”,書法上“不以人廢書,不以書廢人”蔡襄蔡京之謂也。千秋功過,藝術(shù)上的高低,自有后人評說。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