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霆在湖北省竹山縣、竹溪縣后裔考 湖北省竹山縣、竹溪縣分布居住的飛祖第五子岳霆之后裔。竹山縣境內(nèi)主要分布居住在秦古鎮(zhèn)小河村及竹坪鄉(xiāng)安河塘村,兩處岳姓人口在500余人,竹山縣城居住的岳姓中現(xiàn)有7戶系上述兩鄉(xiāng)鎮(zhèn)遷入。這支岳霆后裔系飛祖第二十一代孫岳秀有第六子之后代,目前在外公職人員約20余人,民營和個體企業(yè)人員約70余人,多以務(wù)農(nóng)、打工為生。這里現(xiàn)健在的最高輩份崇字輩,已出生的最低輩份彩字輩。竹溪縣境內(nèi)居住的岳霆后裔主要分布在竹溪縣蔣家堰鎮(zhèn)龍山村,居住約100余戶,人口400余人,在外公職人員數(shù)人,務(wù)工經(jīng)商人員約10余人,多以務(wù)農(nóng)、打工為生。居住在蔣家堰龍山村的這支岳霆后裔系岳飛第二十一世孫岳秀有一子、二子、三子、四子、五子等五個兒子即五大房的后裔?,F(xiàn)健在的最高輩份為崇字輩,已出生的最晚輩份中字輩。 上述兩縣分布居住的岳霆后裔系飛祖第二十一世孫岳秀有之后人,飛祖第二十一世孫岳秀有,于清嘉慶年間從湖北省黃梅大河鋪攜家眷,帶著家譜,遷往到竹山縣秦古鎮(zhèn)武家坡(現(xiàn)為小河村)。當(dāng)時到此地以插草為記,家譜仍保留至今,家譜名為《岳氏合族家譜》,譜中載有宋朝勅命,圣旨賦詩、王侯行略、上章跋敘、追復(fù)溢議、賜溢謝表、浩文等。另載有王祖遺稿附稿、歷代史評、名賢吊詠、各路廟誌、保忠文案、后代傳贊和家規(guī)十六條、服制圖、世系總圖和戶籍總圖。從家譜中得知大伯祖岳云有兩個兒子即甫、申。二伯祖岳雷有四個兒子即:經(jīng)、緯、綱、紀(jì)。三伯祖岳霖有三個兒子即:璞、珂、琛。四伯祖岳震有六個兒子即:瓚、琯、玭、琚、壽、睿。霆祖有三子即:璠、玙、琨。本支族系霆祖第三個兒子琨的支系。本支系從飛祖算起第十八世即開始啟用清康熙皇帝所賜十六字作輩分延至至今未亂。即“重開奇秀,永佐朝邦,崇修喜彩,中耀遠(yuǎn)賢?!睋?jù)家譜記載,從一世祖飛祖開始即: 岳霆三子琨的湖北竹山縣秦古鎮(zhèn)武家坡支系: 1飛--2霆--3琨--4觀--5迾--6億十--7祖九--8先十二--9聰三--10通--11功玉--12仲甫--13署--14本河--15篵貴--16朝聆--17正光--18重達(dá)--19開斗--20奇田--21秀有--22永州--23佐臣--24朝輩--25邦輩--26崇輩--27修輩--28喜輩--29彩輩30中輩--31耀輩--32遠(yuǎn)輩--33賢-- 附記:《岳飛家史考》第九冊第37頁記載和《岳氏合族家譜》記載,現(xiàn)竹山縣秦古小河及竹溪縣蔣家堰龍山的霆祖直系應(yīng)屬湖北黃梅霆祖后裔“志廣戶”直系,遷入到竹山縣系飛祖21世孫岳秀有于清嘉慶年間。飛祖18世孫岳步云,20世孫岳鳳山,22世孫岳登實等于清代遷入到陜西。22世孫岳成、岳永忠、岳永謀、岳永吉、岳永祥等約在清末遷入到房縣磚裕河九倏凹崖屋溝。19世孫岳開智、岳開信約于清中晚期遷入到鄖縣王梁河娘娘溝等地。(本稿系岳修龍、岳修忠于2011年7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