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紀芬是曾國藩的幺女,聶仲方的妻子,聶云臺的母親。一生由侯門千金,而成為巡撫夫人,最后榮升工商巨孽的太夫人,兒孫滿堂,身體健康,不僅富貴,還很長壽,是一個十分有福氣的女人。曾紀芬的一生能夠做到福壽同享,可以說是與其父親傳給她的一套治家修身之法分不開的。 咸豐十一年八月,曾國藩的湘軍與太平軍對峙的局面已經(jīng)開始改觀。同治皇帝剛剛即位,為了籠絡(luò)曾國藩,對其加官晉爵,命曾國藩管轄蘇、皖、贛、浙四省,東南富庶之地幾乎都在曾國藩的號令之下。這時,曾國藩的妻子 太平軍失敗后,曾國藩任兩江總督,督署設(shè)在南京,他的家人紛紛東下來看他。按理說,曾國藩作為兩江總督治理著江南富庶的地方,家人們盡情享樂吃喝一番,原本也算不上什么事。他卻始終膺服十六字箴言:“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家儉則興 人勤則健 能勤能儉 永不貧賤 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帶領(lǐng)湘軍力轟開南京太平門,以八百里的快傳向曾國藩報捷。太平天國失敗后,清政府不僅沒有給曾國藩升官,反而只讓他擔(dān)任兩江總督,實則降職。為此,許多老百姓,特別是湖南人都為曾國藩感到不值,曾國藩卻反以他的九弟曾國荃打開南京縱兵搶掠為由,請求清廷罷去曾國荃巡撫之職,讓曾國荃稱病回鄉(xiāng)。 曾國藩擔(dān)心自家功名過甚,遭到清廷的猜忌,導(dǎo)致富貴不保,晚節(jié)有虧,于是處處表示謙退。還是在戎馬生涯中,他的大女兒出嫁,曾國藩百忙中抽出時間給女兒寫信,千叮嚀,萬囑咐,叫女兒嫁到丈夫家后,千萬不能擺出大小姐的威風(fēng)來,還教導(dǎo)女兒夫妻間要恩愛,家庭要和睦。 曾紀芬是曾國藩的幺女,按照湖南話,大家都叫她“ 曾紀芬的婚事,由于曾國藩的染病和相繼去世,一直拖到光緒元年九月才舉行,這年曾紀芬已經(jīng)二十四歲,丈夫是湖南衡山的聶家。論門第,聶家老太爺不過是個知縣,與曾國藩一等侯爵、總督、門生部吏故舊半天下相比,自然有天壤之別了。聶家對這門顯赫的媳婦,自然是小心侍候,不敢怠慢。曾紀芬秉承父親的勤儉美德,絲毫不敢表現(xiàn)出千  曾紀芬與家人 曾紀芬的丈夫聶仲方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再加上曾國藩的影響,追隨過曾國荃、左宗棠和李翰章(李鴻章的弟弟),一直埋頭苦干,勇于任事,經(jīng)過多方保薦,先從江蘇蘇松太道的小官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后升為浙江按察使,再遷江蘇布政使、護理江蘇巡撫、安徽巡撫、漸江巡撫。由于江浙一帶比較富裕,便有人上奏朝廷,說聶仲方貪污受賄。曾紀芬立即勸說丈夫,讓他辭官回鄉(xiāng),這都是受了平常父親為官謹慎的教導(dǎo)。 曾紀芬一直記著父親曾國藩對她說的話:“予自三十歲以來,即以做官發(fā)財為恥,以官囊積金遺子孫為可羞。蓋子孫若賢,則不靠父輩,亦能自覓衣食;子孫若不賢,則多積一錢,必將多造一孽,后來淫佚作惡,大玷家聲。故立定此志,決不肯以做官發(fā)財,決不肯以銀錢予后人?!薄拔彷呌麨橄热肆暨z澤,為后惜余福,除勤儉二字,別無他法?!薄?/span> 曾紀芬自奉儉約,即使后來年紀大了,每次慶賀壽辰,子女想送些珍貴的禮物來,必定會遭到她的阻止。曾紀芬從不放松對子女的教育,即使是已經(jīng)成年的子女,仍隨時取提面命,管束甚嚴,從不疏忽。她說:“教導(dǎo)兒女要在不求小就而求大成,當(dāng)從大處著想,不可嬌愛過甚。尤在父母志趣高明,切實提攜,使子女力爭上進,才能使子女他日成為社會上大有作為的人。”她的兒子聶云臺就是一個很有作為的青年,當(dāng)他長大成人后,沒有像祖輩一樣步入政界,而是經(jīng)營工商業(yè);開辦銀行,經(jīng)營航運,開發(fā)礦產(chǎn),從事紡織,憑著過人的經(jīng)營之才,成為上海炙手可熱的大財團的主導(dǎo)者。 進入民國以后,聶家移居上海,在威賽路筑園建屋,此時,聶仲方已經(jīng)去世,曾紀芬也已經(jīng)六十來歲了,自號“崇德老人”。她把曾國藩的那套修身養(yǎng)性的功夫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起居定時,三餐飲食,以素食為主,從不奢侈學(xué)浪費。飯后堅持走一千步,每天睡前用溫水洗腳,即使是數(shù)九寒天之時。不大喜大悲,一直活動九十一歲將死之時,仍是耳聰目明,神清智爽。 曾紀芬一直到臨死時,每年必恭書曾國藩的“伎求詩”數(shù)遍,從一筆一畫中,仔細體悟父親的德行恩澤。曾紀芬的書法得自父親真?zhèn)?,頗見功底,當(dāng)年北京、上海一帶,像樣的家庭都掛有她的墨寶。她的書法筆法謹嚴,骨肉勻稱,反映出她宅心仁厚,是世上少見的有福之人。 | 
|  | 
來自: 鄉(xiāng)下老太 >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