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霧化吸入治療是呼吸科常用的治療手段,且已成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維持治療、預防發(fā)作的首選方法。但一些誤區(qū)及錯誤的操作仍然存在。 作者:程露 來源:九四呼吸 呼吸科門診及住院部很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使用霧化吸入治療,主動吸入霧化藥物至肺部的制劑,可發(fā)揮局部或全身作用的一種給藥裝置。因為它易于攜帶,輕吸即可;具有優(yōu)異的安全性,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目前已成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維持治療、預防發(fā)作的首選方法。 但我們對出院患者回訪中常常會發(fā)現(xiàn)患者使用時會出現(xiàn)以下幾種錯誤操作方法。 1、吸入前呼氣時對著吸嘴 這是部分病人最容易疏忽的錯誤操作之一。病人手握藥物吸入器做好預備動作時,一般吸入器正好位于病人嘴前,有病人在做呼氣至殘氣位的過程中會將氣呼入吸嘴,會吹散已打開的吸入器內的一部分干粉,導致吸入劑量不足。 正確操作:握住藥物吸入器并使之遠離嘴前,不要將氣呼入吸入器的吸嘴中。 2、低頭吸入 病人在手持藥粉吸入器吸入時低著頭,吸入器沒有平舉。這個錯誤操作導致病人氣道彎曲并狹窄,增加了干粉吸入的阻力,阻礙了干粉的順暢吸入。 正確吸入方法:保持頭部垂直,平舉干粉吸入劑,以打開氣道順利吸入干粉劑。 3、嘴唇包繞吸入器的吸嘴過小 病人使用藥粉吸入器時,吸嘴放入口中過淺,嘴唇包繞吸嘴很少,甚至是撅著嘴對著吸嘴吸入。這個錯誤操作使干粉吸入初始通路過于狹窄,阻礙吸入氣流的運行,吸入干粉容易在狹窄的口腔被牙齒、舌頭、懸雍垂等阻擋,減少沉積到肺部的劑量。 正確吸入方法:上下齒輕咬吸嘴,嘴唇隨之較大地包繞吸嘴,這樣口腔就較大容積地張開,吸入通路隨之變得通暢,干粉也較容易吸入。 4、吸入前未充分呼氣至殘氣位 病人使用吸入干粉前,沒有盡量呼氣的動作(沒有盡力呼氣至殘氣位),即含住吸嘴吸入干粉。由于肺內存有較多氣體沒有呼出,導致吸力不夠且吸氣時間短,影響干粉吸入肺內沉積的量。 正確的呼氣方法:緩慢地、深深地呼氣至殘氣位,呼氣氣流不要對著吸嘴。 5、快速用力吸入 提倡干粉吸入劑吸入應快速深吸,深吸毋庸置疑,但快速吸入對思力華未必合適。首先,用力并達到一定的吸力,是吸入干粉的必要前提條件。對于干粉吸入裝置來說,病人的吸入氣流是藥粉霧化進入呼吸道的唯一動力,為了使藥物有效地沉積于肺部,吸氣流速必須能夠產生足夠大的湍流氣流,這樣才能使藥物霧化,形成到達肺深部的“粉霧云”。吸入時間過短,即使非常用力,亦導致干粉吸入的路徑縮短,過早地停留在咽喉部或大氣道。觀察發(fā)現(xiàn),病人快速用力吸入,相應吸入時間不長,反而達不到預期的吸入量。 正確的吸入方法:用力均勻平穩(wěn)地深深吸氣,使干粉顆粒有充足的時間到達肺部并均勻沉積在肺組織,以達到最充足的治療劑量。 6、吸入過程中換氣 病人在吸入時,感覺吸不動時或為了再補足氣吸入,在吸氣期間自行換口氣繼續(xù)吸入。這種情況常見于呼吸氣流較弱的病人。這個錯誤操作的實質就是吸氣時間過短,導致干粉過早地停留在咽喉部或大氣道,減少了沉積到肺部的劑量。 正確的吸入方法:一口氣吸入,深吸而不是猛吸,有力而不是快速用力,均勻平穩(wěn)吸入而不允許斷續(xù)。正確的屏氣方法:盡量連續(xù)屏氣至10s(至少超過5s)。 7、吸氣后未屏氣或屏氣時間過短 病人在吸入藥物后屏氣時間過短(不到10s或更短),甚至一些病人屏氣時鼻孔出氣,達不到屏氣的效果,導致吸入的干粉不能最大量地沉積到肺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