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來聯想一下:兩個身在異地的人,無法面對面交流。于是一輪又一輪地玩起了問答游戲,其中一人問了一系列問題,問完后猜測對方的答案。 這是科幻小說?還是在玩讀心術? 非也。這是華盛頓大學的研究者們最近做的一個實驗,他們使用一種大腦連接裝置,通過互聯網發(fā)射和接收他們的大腦信號,讓成對的參與者玩一個問答游戲。 “這是人類至今為止所做過的最復雜的腦對腦實驗,我想。”華盛頓腦科學研究院的研究員和助理教授安德里·斯托克說。 “這個實驗利用了意識經驗,通過形象化的信號,接通了兩個人的大腦?!彼雇锌苏f。它工作的方式如下: 第一個參與者,或稱之為“應答者”,戴上一頂連接了腦電圖機的帽子,記錄連電的大腦的活動情況。應答者會看到電腦屏幕上的一個物體,例如,一只狗。第二個參與者,或稱之為“詢問者”,看到的是一列與問題相關的物體。問詢者用鼠標發(fā)送一個問題,應答者回答“是”或“否”,答案跟顯示器附屬的閃光LED照明燈關聯,不同的頻率會有不同的閃光。 不論應答者給的是哪個答案,電腦都會送一個信號給問詢者,激活一個定位在問詢者頭上的電磁線圈。不過,“是”這個答案會產生一種強烈的響應,刺激大腦的視覺皮質,使問詢者看見一束閃光,即“光幻視”。光幻視——可能看起來像難以名狀的一團東西,或像波,或像薄薄的一條線,是由視野里的短分裂現象造成的,它告訴問詢者答案“是”。通過詢問“是”或“否”,問詢者能識別出正確的答案。 實驗是在華盛頓大學的兩個實驗室里進行的,兩個黑屋子彼此相隔1英里遠,有五對參與者,他們玩了20輪問答游戲。每個游戲有8個物體,3個問題。游戲包含了10個真游戲和10個受到控制的游戲。 研究人員采取了一些措施,確保參與者只能使用大腦連接來完成這個游戲,而非其他方式。詢問者戴著耳機,這樣他們免受別的聲音的干擾。由于聲音能穿透頭蓋骨,所以研究人員把每個游戲的刺激強度都做了調整,以減少聲音提供線索的可能性。 在每個游戲開始的時候,研究人員會重新定位問詢者頭部的線圈。到了玩控制游戲的時候,研究人員加了一個參與者發(fā)現不了的墊片,減弱了電磁場,以防止產生光幻視。問詢者沒被告知是否識別除了正確的答案,只有研究人員知道每個游戲是真的或是進入了控制環(huán)節(jié)。 “我們采取了許多措施,以確保人們誠實?!彼雇锌苏f。 在正確游戲里,參與者猜出正確物體的概率是72%,但在控制游戲那一輪,只能猜對18%。在真實游戲里的非正確的猜測結果由幾個因素導致,最大的可能原因就是出現了光幻視。 “他們的大腦闡釋了一些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我們把閃光信號置入大腦的某個地方,此處,大腦也正在同時處理上百萬件其他事情?!?/p> 華盛頓大學的這項實驗研究始于2013年,是首次對人類的腦進行直接連接的實驗。其他科學家,有的實驗過老鼠與猴子的大腦對接,有的在人鼠之間傳送過大腦信號,他們用的方法是將電極直接插入動物的大腦里。方法殘忍。但在華盛頓大學2013年的這個實驗里,采用的是非侵襲式技術,將通過互聯網控制手部運動,將第一位參與者的大腦信號傳給另一位。 目前,該實驗團隊正在研究能否實現“大腦輔導”,從健康的大腦傳送信號給其他受到過損傷的大腦。 過去一個世紀里,有許多發(fā)明改變了人們之間的溝通方式,比如,電報和互聯網。但華盛頓的研究人員獨辟蹊徑,希望這個技術能夠揭開人們之間的溝通面紗。他們會成功嗎?如果成功,他們將顛覆這個世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