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內(nèi)科1(2010-12-19 12:32:25)
第一章 外感病證 第一節(jié) 感冒(1) 病證特點:鼻塞,流涕,噴嚔,咳嗽,頭痛,惡寒發(fā)熱,全身不適。病機:衛(wèi)表不和。 鑒別:感冒發(fā)熱多不高或不發(fā)熱,服解表藥后多能汗出身涼脈靜。
西醫(yī)病名:普通感冒(傷風),流行性感冒(時行感冒)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而表現(xiàn)感冒特征者。 一.表實證 1.風寒證: 癥狀:惡寒重,發(fā)熱輕,口不渴或渴喜熱飲,無汗,頭痛,鼻塞聲重,時流清涕或有喉癢,咳嗽,吐稀薄白痰,舌苔薄白而潤,脈浮或浮緊。 ①表寒重者配麻黃,桂枝 ②表濕重者加羌活,獨活或用羌活勝濕湯加減 ③濕邪蘊中加蒼術(shù),厚樸,半夏 ④頭痛甚者加白芷,川芎 ⑤身熱較著加柴胡,薄荷。 荊防敗毒散:人參敗毒散加荊防去薄參姜。時行感冒風寒夾濕:傳染性,流行性) (人參)敗毒散:散寒祛濕,益氣解表——氣虛外感證/羌,獨活9g 風寒重,惡寒甚者,加麻黃、桂枝,頭痛加白芷,項背強痛加葛根;風寒夾濕,身熱不揚,身重苔膩,脈濡者,用羌活勝濕湯加減;風寒兼氣滯,胸悶嘔惡者,用香蘇散加減;表寒兼里熱,又稱“寒包火”,發(fā)熱惡寒,鼻塞聲重,周身酸痛,無汗口渴,咽痛,咳嗽氣急,痰黃粘稠,或尿赤便秘,舌苔黃白相兼,脈浮數(shù),解表清里,用雙解湯加減。 風寒感冒可用成藥如午時茶、通宣理肺丸等,輕證亦可用生姜10g,紅糖適量,煎水服用。 荊防達表湯:(傷風風寒感冒輕證:不傳染,不流行) 羌活勝濕湯祛風勝濕止痛。 羌活勝濕羌獨芎,甘蔓藁本與防風;濕邪在表頭腰重,發(fā)汗升陽有異功。 ⑴外感風寒表實感冒 癥狀:惡寒發(fā)熱,無汗喘,脈浮緊。 麻黃湯: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風寒表實證/辛溫發(fā)汗重劑 ⑵外感風寒表虛感冒 癥狀:發(fā)熱,惡風汗出,舌淡紅苔白,脈浮緩。 桂枝湯:解肌發(fā)表,調(diào)和營衛(wèi)——外感風寒表虛證/辛溫解表和劑 ⑶外感風寒濕邪兼里熱感冒 癥狀:惡寒發(fā)熱,頭痛無汗,肢體酸痛,口苦微渴,苔微黃,脈浮。 九味羌活湯:發(fā)汗祛濕,兼清里熱——外感風寒濕邪,兼有里熱證 ⑷感冒風寒 郁而化熱 癥狀:發(fā)熱重,惡寒輕,頭痛,眼眶痛,鼻干,脈浮微洪。 柴6葛9解肌湯:解肌清熱——感冒風寒,郁而化熱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