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帖-東晉·王羲之家族《三希寶帖》 《快雪時晴帖》,縱23cm;橫14.8cm,行書四行,二十八字?!犊煅r晴帖》原本只是王羲之致朋友的尺牘(短信)。在一場大雪之後,天晴的時刻,想起了遠方的朋友,遂提筆寫信問候。 縮略圖 《中秋帖》草書,紙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傳為晉王獻之書 手卷,縱27cm,橫11.9cm。此帖曾經(jīng)宋代宣和、紹興內(nèi)府,明項元汴,清內(nèi)府收藏。民國時溥儀將其攜出宮外,流散民間。建國前和王珣《伯遠帖》一起被典當于香港一家外國銀行。1951年底,典當期將滿時,國外有人意圖購獲,周恩來總理聞訊,當即指示有關部門購回,入藏故宮博物院。
《伯遠帖》行書紙本,因首行有《伯遠》二字,遂以帖名。此帖為晉代真跡,王珣書,故列希珍之寶。 此帖行書,筆力遒勁,態(tài)致蕭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書風,是帖明末在新安吳新宇處,后歸吳廷,曾刻入《馀清齋帖》,至清代時歸入內(nèi)府,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第二帖---東晉·王羲之《蘭亭集序》,《蘭亭序》表現(xiàn)了王羲之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氣度、鳳神、襟懷、情愫,在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現(xiàn)。古人稱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堪稱絕妙的比喻。今天所謂的《蘭亭序》,除了幾種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極為珍貴。最富有傳奇色彩的要數(shù)《宋拓定武蘭亭序》。不管是摹本,還是拓本,都對研究王羲之有相當?shù)恼f服力,同時又是研究歷代書法的極其珍貴的資料。 縮略圖
第3帖唐.歐陽詢-《仲尼夢奠帖》,本帖無款印,紙本 25.5×33.6CM,七十八字,書法筆力蒼勁古茂。曾入南宋內(nèi)府收藏,鈐有南宋'御府法書'朱文印記兩方,'紹''興'朱文連珠印記,后經(jīng)南宋賈似道,元郭天錫、喬簣成,明楊士奇、項元汴,清高士奇、清內(nèi)府等遞藏?,F(xiàn)藏于遼寧省博物館。
第四帖-(唐)顏真卿《祭侄季明文稿》書于唐乾元元年(公元七百五十八年)。麻紙本,行書 縱28.2厘米 橫75.5厘米,二十三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二百三十四字。鈴有“趙氏子昴氏”、“大雅”、“鮮于”、“樞”、“鮮于樞伯幾父”、“鮮于”等印。曾經(jīng)宋宣和內(nèi)府、元張晏、鮮于樞、明吳廷、清徐乾學、王鴻緒、清內(nèi)府等收藏,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第五帖(唐)懷素 《自敘帖》卷 《自敘帖》是懷素流傳下來篇幅最長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書的代表作。明文徵明題:“藏真書如散僧入圣,狂怪處無一點不合軌范?!泵鞔册^此帖:“墨氣紙色精彩動人,其中縱橫變化發(fā)于毫端,奧妙絕倫有不可形容之勢?!奔埍?,縱28.3厘米,橫775厘米,共126行,698字。書於唐大歷十二年(公元777年)。藏臺灣故宮博物院。
第六帖(宋)蘇軾《黃州寒食詩帖》紙本,25 行,共129字,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jié)所發(fā)的 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 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
第七帖(宋)米芾《蜀素帖》亦稱《擬古詩帖》,被后人譽為中華第一美帖。墨跡絹本,行書??v29.7厘米,橫284.3厘米;書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歲時,共書自作各體詩八首,計71行658字,署黻款。書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歲時(1088年),在蜀素上所書的各體詩八首。
第八帖宋徽宗《草書千字文》是宋徽宗趙佶傳世的狂草作品,是中國傳世十大名帖之一。作于1112年??v31.5厘米,橫11.72厘米,寫在一張整幅描金云龍箋上。是趙佶四十歲時的精意作品,筆勢奔放流暢,變幻莫測,一氣呵成,頗為壯觀。是繼張旭、懷素之后的杰作。今藏遼寧省博物館。
第九帖(元)趙孟頫《前后赤壁賦》 趙孟頫《前后赤壁賦》紙本冊裝,共11開21頁,每頁縱27.2厘米,橫11.1厘米。帖共81行,935字。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末署“大德辛丑正月八日,明遠弟以此紙求書二賦,為書于松雪齋,并作東坡像于卷首。子昂?!毙脸鬄榇蟮挛迥辏ü?301年)時趙孟頫48歲。這里僅選《前赤壁賦》部分。該帖分行布白疏朗從容,用筆圓潤遒勁,宛轉(zhuǎn)流美,風骨內(nèi)含,神彩飄逸,盡得魏晉風流遺韻 。
第十貼明.祝允明《草書手卷曹植詩四首》 《草書詩帖》,被譽為明代奇才草書絕品,系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明祝允明所作?,F(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紙本,縱三六點一厘米,橫一一四七點五厘米,書曹植《樂府》四首,是祝允明的代表作品。
|
|
|
來自: 昵稱29932392 >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