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刊登在The BMJ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在發(fā)生尿路感染的兒童機體中抗生素耐藥性的發(fā)生率越來越高,而這或許會使得很多一線療法中的抗生素并不能有效發(fā)揮作用。 來源:生物谷 在國際上抗生素耐藥性被認為對人類機體的健康存在一定威脅,縱觀世界,兒童是頻繁使用抗生素的群體,而且經常攝入抗生素也會增加成年個體機體中的抗生素耐藥性。 目前研究人員并不清楚兒童中細菌耐藥性的流行趨勢以及許多重要的風險因子;近日來自布里斯托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就進行了一項回顧性研究,調查了機體因大腸埃希氏菌引發(fā)的泌尿系統(tǒng)感染中抗生素耐藥性的流行情況,有超過80%以上的兒童泌尿系統(tǒng)感染都是因大腸埃希氏菌而引發(fā),于是研究者開始著手去調查相同個體中此前抗生素的暴露和后期耐藥性產生之間的關聯(lián)性。 研究者回顧了在26個國家中涉及7.7萬份大腸桿菌樣本的58項觀察性研究,盡管這些研究并沒有告訴我們個體耐藥性產生的原因和效應,但對大量觀察性數(shù)據(jù)進行綜合分析或許就可以幫我們查明真相。研究結果顯示,在大腸桿菌引發(fā)的兒童泌尿道感染中抗生素的耐藥性呈現(xiàn)一種高態(tài)勢的流行狀況,其中很多患者都是早期經常使用抗生素所致。 研究者Ceire Costelloe說道,這些研究結果表明,此前抗生素的使用可以增加機體大腸桿菌對特殊抗生素的耐藥性風險,而且在抗生素治療后6個月依然如此;在隨后的一篇社論中,來自澳大利亞莫納斯大學的研究者Grant Russell說道,很多研究證據(jù)都需要我們重新考慮從而來改善對兒童尿路感染的管理和治療。如今我們毫不懷疑,臨床實踐指南或可快速適應相應的研究結果,但我并不確信我們是否有意志來處理好WHO所謂的后抗生素時代的來臨。 原文鏈接:http://news.bioon.com/article/6680094.htm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