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第二人民醫(yī)院疼痛科 第12期 編輯/張青青 審稿/周文濤 頸源性高血壓是指因頸椎勞損、退行性變、外傷等原因,使頸椎間組織失穩(wěn)及錯位,產生無菌性炎癥,直接或間接刺激頸交感神經節(jié)或椎動脈而引起血管舒縮功能紊亂,腦內缺血,從而導致的中樞性血壓異常.隨著頸椎病的發(fā)病率不斷增高。1病因1、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供血不足 頸椎小關節(jié)移位或增生的骨贅可直接壓迫或刺激椎動脈,頸交感神經節(jié)導致椎動脈痙攣,引起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供血不足,反射性地使血管運動中樞興奮性增高,引起高血壓。 2、交感神經功能紊亂 頸部病變或頸部軟組織損傷,使頸部肌肉痙攣,頸部神經、血管等軟組織受牽拉或擠壓,造成交感神經功能紊亂和血管痙攣,影響大腦供血,使腦內CO2的濃度相對增高,刺激血管運動中樞的興奮性增強,最后導致血壓升高。 2診斷 臨床表現(xiàn)頸性高血壓患者臨床多表現(xiàn)為頭痛、頭暈、頭昏、勁肩北部疼痛、視力障礙。上肢酸困不適及麻木等。X線檢查有退行性改變,測血壓偏高,一般病程在一年以上,合理治療頸椎病后血液逐漸趨于正常。 1) 血壓高于正常范圍; 2) 有頸椎病的臨床表現(xiàn),追問病史血壓改變與頸椎病變有直接關系; 3) 血壓穩(wěn)定與否與病情輕重有直接關系; 4) 停服降壓藥后,以手法治療頸椎病(5-10次好)以后,血壓下降,觀察一個月,高血壓明顯好轉者。 3臨床特點 頸性高血壓頭疼:部位多在后腦,并伴有惡心、嘔吐感。若經常感到頭痛,而且很劇烈,同時又惡心作嘔,就可能是向惡性高血壓轉化的信號。 眩暈:女性患者出現(xiàn)較多,可能會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時發(fā)作。 耳鳴:雙耳耳鳴,持續(xù)時間較長。 心悸氣短:高血壓會導致心肌肥厚、心臟擴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這些都是導致心悸氣短的癥狀?! ?/span> 失眠:多為入睡困難、早醒、睡眠不踏實、易做噩夢、易驚醒。這與大腦皮質功能紊亂及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有關。 肢體麻木:常見手指、腳趾麻木或皮膚如蟻行感,手指不靈活。身體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現(xiàn)麻木,還可能感覺異常,甚至半身不遂。 4預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