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征勝利80周年”郵票內容揭秘 2016年10月22日,中國郵政將發(fā)行《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紀念郵票一套4枚。這套郵票將一改以往“紅軍長征”系列郵票的思路,分別表現參加長征的四支紅軍隊伍——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其表現內容具體如下。 第1圖:北上先鋒 擬表現紅二十五軍與陜甘蘇區(qū)紅軍在陜西永坪鎮(zhèn)會師的場景。紅二十五軍長征歷時10個月,轉戰(zhàn)鄂、豫、甘、陜4省,行程約萬里,為中共中央和紅軍主力到達陜北鋪平了道路。紅二十五軍是長征中與黨中央長期失去聯(lián)系、孤軍北上并最先到達陜北的一支紅軍,也是唯一一支在長征中增員并創(chuàng)建了根據地的紅軍。 1934年11月16日,軍長程子華、政治委員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率紅二十五軍2900余人從鄂豫皖蘇區(qū)的河南羅山縣何家沖出發(fā),向平漢鐵路以西轉移,開始長征。1935年5月,經過蔡玉窯、文公嶺、荊紫關、袁家溝口等戰(zhàn)斗,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兩次“圍剿”,建立了鄂豫陜蘇區(qū),部隊發(fā)展到3700余人。同年8月3日,紅二十五軍進入甘肅,攻占兩當縣城后繼續(xù)北上(圖1:紅二十五軍政治委員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在兩當縣城合影)。11日,北渡渭河,進占秦安,威逼靜寧。17日,攻占隆德,爾后翻越六盤山,向東挺進。21日,在涇川縣四坡村戰(zhàn)斗中全殲攔截的國民黨軍一個團,政治委員吳煥先犧牲。1935年9月16日,紅二十五軍3400多人在陜北延川縣永坪鎮(zhèn),同陜甘蘇區(qū)的紅二十六、二十七軍會師(圖2:紅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軍會師后合編成的紅十五軍團一部)。 圖2:紅十五軍團一部 第2圖:婁山關戰(zhàn)役 擬表現紅一方面軍的婁山關戰(zhàn)役(婁山關戰(zhàn)役是對遵義會議之前和之后兩次婁山關戰(zhàn)斗的統(tǒng)稱)。 1934年10月10日,紅一方面軍離開江西瑞金,開始長征。途經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肅、陜西11省,歷時1年,行程二萬五千里,于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陜西吳起鎮(zhèn)。 首戰(zhàn)婁山關 1935年1月初,中央紅軍由南向北分三路突破烏江天險。1月7日,紅一軍團第二師智取遵義城。為建立以遵義為中心的川黔邊根據地,紅四團團長耿飚、政委楊成武奉命率部追殲北竄黔軍侯之擔部,攻克婁山關,占領桐梓縣城。1月9日,四團從南面對扼守婁山關的黔軍兩個團發(fā)動總攻。黔軍利用有利地形死守關口,向北退卻。紅軍冒著槍林彈雨與敵人白刃肉博,占領了關口。敵人向北逃竄,四團乘勝追擊,經南溪口、紅花園直撲桐梓縣城,繳獲大量物資。當天,紅二師師部進占桐梓,婁山關戰(zhàn)斗大獲全勝。紅一師與第十團從遵義趕到,進駐桐梓、新站、松坎、酒店埡,與川軍對峙,組成了遵義的北面防線,為保衛(wèi)遵義安全和黨中央召開遵義會議作出了重要貢獻。 圖3:油畫《而今邁步從頭越》 婁山關大捷 遵義會議之后,毛澤東親自指揮了四渡赤水戰(zhàn)役。二渡赤水中,1935年2月25日,紅三軍團十三團團長彭雪楓率部向鎮(zhèn)守婁山關的黔軍王家烈部4個團發(fā)起猛攻,于次日攻占了婁山關。紅一、三軍團不顧疲勞,繼續(xù)向遵義方向展開追殲戰(zhàn),于27日晚再占遵義城。28日,紅軍殲滅向遵義增援的吳奇?zhèn)ゲ績蓚€師大部(圖3:沈堯伊油畫《而今邁步從頭越》)。遵義之戰(zhàn)勝利結束,成為紅軍長征以來的最大一次勝仗,是遵義會議改變錯誤軍事領導的成果。 第3圖:歸化寺 擬表現紅二方面軍領導人賀龍、蕭克在云南中甸歸化寺取得藏族活佛喇嘛支持的情景。 歸化寺是噶丹·松贊林寺的漢名。1936年5月1-4日,紅二、六軍團到達中甸后,歸化寺專門為他們舉行了一次“跳神”活動,賀龍、任弼時、關向應等40余名紅軍代表應邀出席,雙方互獻了哈達(圖4:迪慶紅軍長征博物館)。賀龍代表紅軍指戰(zhàn)員講話,向喇嘛們表示感謝,并向八大老僧贈送寫有“興盛番族”的錦幛(圖5)。歸化寺為紅軍提供了不少翻越雪山所需的糧秣,還派武裝喇嘛擔任向導,支持紅軍北上抗日。 第4圖:強渡嘉陵江 擬表現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的場面。 圖6:四川蒼溪紅軍渡 嘉陵江戰(zhàn)役是紅四方面軍長征的開始。1935年3月上、中旬,紅四方面軍攻克儀隴、蒼溪。28日晚,強渡嘉陵江戰(zhàn)役開始(圖6:四川蒼溪紅軍渡)。紅三十軍一部在蒼溪塔子山附近秘密渡江,攻占灘頭陣地。29日拂曉,紅三十軍主力相繼渡江投入戰(zhàn)斗,攻占西岸制高點。與此同時,紅三十一軍在蒼溪鴛溪口強渡成功,擊潰守敵一個旅。紅九軍一部在閬中澗溪口順利渡江,于31日攻占閬中。紅三十、紅九軍另一部于31日攻占劍閣后,紅三十軍一部和紅三十一軍進攻劍門關,于4月3日攻占昭化縣城。國民黨軍退守布防。4月10日,紅四方面軍主力攻占梓潼,包圍江油縣城,于18-19日連克中壩、彰明。同時,紅三十一部于10日攻占青川,而后北上,14日攻占平武。紅四軍一部于21日攻占北川。 嘉陵江戰(zhàn)役歷時24天,共殲國民黨軍約1萬人,攻克縣城8座,控制了東起嘉陵江、西迄北川、南起梓潼、北抵川甘邊界縱橫100余公里的廣大新區(qū),為紅四方面軍向川甘邊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并從戰(zhàn)略上配合了中央紅軍的行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