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一年前,我就聽過音樂傳真的M1DAC解碼器。包括M1CDT轉盤、PC在內(nèi)的多種前端一一試過,給我的印象是聲音中性,干凈,中頻細膩。當時就在想,如果解析力再好一點,中頻再靚一點就好了。不過以M1DAC當時的價格來看,我提出這種Hi-End級的要求不切實際。 再到后來,音樂傳真又推出了全新一代的MX-DAC解碼器。緊湊的外觀,沉甸甸的質感,友好的界面,還是歐洲原產(chǎn)。這讓我意識到,我眼中那個Hi-End級的解碼器來了…… 從參數(shù)上確實看到了誠意。這是一個真正的全平衡模式輸出的解碼器,輸入端包含兩組同軸和兩組光纖,以及一個USB輸入端。最高可支解碼32Bit/192KHz的PCM編碼音源以及DSD 128的音源。而支持DSD可以說是MX-DAC最大的賣點。 由于MX-DAC一般情況下是與MX-HPA配對,同時為了方便測試DSD音源,所以本次試聽將以電腦為前端,用MX-HPA耳放與之組合。值得一提的是,在Windows中使用MX-DAC需要安裝官方自主開發(fā)的驅動程序,這也是大廠研發(fā)實力的體現(xiàn)。 播放軟件使用燒友熟悉的Foobar2000。如果使用英文原版并且是缺省安裝Foobar2000的朋友需要手動安裝SACD插件。我用的是非官方版,集成了SACD插件,對SACD插件功能與MX-DAC官方驅動進行簡單的配置激活,即可播放DSD編碼的文件了。 播放不同格式和采樣率的音源時,MX-DAC前面板的采樣率指示燈會自動跳轉。從低至高播放了16Bit/44.1KHz(WAV)、24Bit/88.2KHz(FLAC)、DSD 64(SACD.ISO)及DSD 128(DSF)多種格式的音頻時,隨著采樣率的提升,在極其有限的范圍內(nèi)可以察覺到聲音密度的變化,但特別留意的爆音、雜噪情況一丁點也聽不到。 之前用EAC軟件抓軌的發(fā)燒CD曲目(16Bit/44.1KHz WAV)聽起來韻律感比以前更突出一點,為了排除RCA端的聲染色可能性(畢竟TCM的聲音是比較肥美的),我切換到平衡通道。 聲音沒有立竿見影,但卻聽得出更HiFi的感覺,清爽,中性,節(jié)奏上絲毫不拖沓。中頻部分一如既往地細膩,這時已經(jīng)不能拿M1DAC來比了。這說明音質的提升并不是染色而來,而是實實在在的解析力的提高。前面板有四種數(shù)字濾波模式供選擇(FILTER 1/2),當為PCM解碼時,FILTER 1、2分別代表數(shù)字濾波電路的濾波斜率是陡(sharp roll-off )還是平緩(slow roll-off),如果是DSD,則代表Aualogue FIR-3和Aualogue FIR-1濾波方式。 不過在實時切換的過程中,我使用兩部頂級耳機AKG 701和森海塞爾HD600進行測試,未發(fā)現(xiàn)太大差異。播放DSD 128 DSF格式的交響樂部分,感覺沒有像以往切換平衡輸入端時那么“沖”,與RCA的差異微乎其微,反倒是三頻更加的均勻,但又不會過多流露監(jiān)聽風格,顯得干澀。這又是一個HiFi廠商的實力體現(xiàn)。音樂器材畢竟不是情報設施,做得跟竊聽器那樣精確直白顯然有失風雅,但對聲音的修飾又必須建立在客觀、中性的HiFI理念上,不能太過造作,我覺得這一點上音樂傳真把握得就相當?shù)轿弧?/span>如果說之前聽M1DAC聲音感覺是飲一杯軟硬度適中的純凈水的話,那么聽MX-DAC則可以說是在品味一股醒睛怡神的微甜山泉,實屬不可多得! 關注美豐音響官方微信公眾號,可獲取更多資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