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歷史上,李姓歷代名人極其多,如思想家李耳、詩仙李白、功夫巨星李小龍等,僅李氏稱帝稱王者就多達60余人。 國際功夫巨星李小龍 李姓不僅是中國第一大姓,也是客家第一大姓。坐落于福建上杭稔田鎮(zhèn)的“李氏大宗祠”,被譽為“客家第一祠”。 聞其名,亦當觀其實,去看看它的“廬山真面目”吧 坐落于福建上杭稔田鎮(zhèn)的“李氏大宗祠”,籌建于清道光16年(公元1836年),功成于道光19年的“李氏大宗祠”歷時四年,耗資2萬銀元,至今已歷經170余年的風雨。 全祠總占地5600平米,有3個大廳和26間大小客廳,住房有104間。據說,要打開或關上整個宗祠的所有門窗,一個年輕力壯的男子也得花上整整六個小時。是東南亞保存最完好、規(guī)模最大、海內外最具影響力的客家祖祠,被譽為“客家第一祠”。 它是一座結構奇特、集宮殿建筑和客家民居風格于一體的建筑奇葩。 道光帝御賜金字“恩榮” 石板上刻著“恩榮”二字,是清道光皇帝念火德公為人敦厚善良,家族興旺,德善之行有口皆碑而特加恩賜的。 其下拱梁上刻有“李氏大宗祠”五個大字,兩旁石柱有“丞相將軍府、忠臣孝子門”的對聯,左右門空內書寫“登祠思祖德、入廟念宗功”的旁聯。 隴西堂 唐貞觀十二年,太宗詔令天下,隴西為李姓的郡望。自此,海內外李姓的郡望、堂號均以“隴西”命名。 步入總祠大門,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廳墻壁上“忠、孝、廉、節(jié)”四個大字,相傳是南宋宰相文天祥的遺墨。 “客家第一祠” 緣何而來 “客家第一祠”是為追懷在宋朝就移居到福建的李姓祖先,被許多李姓人士尊為“入閩始祖”的李火德而建。 然而,李火德何許人也? 據載,李火德乃唐高祖李淵的第二十子李元祥的后裔。 據福建、廣東李氏族譜載:李氏后裔于宋代由贛南遷往汀州、寧化、永定、武平、始興、連平、平遠、大埔、興寧、蕉嶺、南雄等地。 上杭稔田是入閩六姓(李、游、黃、劉、邱、陳)始祖的發(fā)祥地,每年海內外男女老少六姓宗親皆驅車前來聚集一堂,追思祖先,每年累計數10萬人觀光祭祀。 歸鄉(xiāng)祭祖盛況 李氏宗親遍天下 李姓既為客家第一大姓,也不負這個稱號。古往今來,文武政商,無論在那一領域都是人才輩出,如群星璀璨。 清代文華殿大學士李光地 李火德第十八代裔孫,被尊為“一代名相”。病逝時,康熙帝深為震悼,諭朝臣曰:“知之(李光地)最真,無有如朕者;知朕,變無過于光地者”。 “客家武狀元第一人”李威光 李威光(1735—1795年),字作楫,號韜序。五華縣華城鎮(zhèn)黃埔村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李威光束裝上京,參加壬辰科會試。殿試一舉成名,欽點狀元及第,為“客家武狀元第一人”。 “球王”李惠堂 李惠堂,被球迷和香港媒體評為“亞洲球王”,是當時公認的中國足球第一人。他在各項足球比賽中,共射進1860個球,與巴西的里登雷克、德國球星蓋德穆勒、球王貝利以及獨狼羅馬里奧是迄今世界上進球逾千個的五大巨星。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 李光耀,曾任新加坡總理,現任新加坡內閣資政。祖籍中國廣東省大埔縣黨溪鄉(xiāng)。1959年任新加坡總理,1990年辭去總理職務,留任內閣資政至今。 全球華人首富李嘉誠 他為李火德的第29代裔孫,廣東潮州潮安縣。14歲投身商界,22歲正式創(chuàng)業(yè),世人稱之為商業(yè)“超人”。統(tǒng)領長江實業(yè)、和黃集團、香港電燈、長江基建等集團公司。 據不完全統(tǒng)計,李火德的后裔分布在我國16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特別行政區(qū))及海外13個國家。有人形容李火德“裔孫繁衍,瓜瓞綿綿,詩禮簪纓,代有英才”,他在被其后裔尊稱為“李氏閩粵大始祖”的同時,知名度早已享譽全世界。 李氏宗祠遍客家 李氏祠堂除了上杭縣稔田鎮(zhèn)外的,還遍布所有客家人居住之地。 一、廣東梅州“李氏大宗祠”,嘉應州新建祠堂,位于嘉應州之城南內,乾隆二年丁巳(1737)秋興筑,四年工成。 二、廣東紫金縣義容鎮(zhèn)“火德公松林分祠”,祠始建于道光18年戊戌歲(1838),占地1萬6千平方尺,建筑面積600平方米。 三、廣東豐順縣“李氏宗祠”,位于豐順縣湯坑內嶺村,是潮、梅八縣李氏宗祠,民國25年竣工。 四、廣東汕頭市“李氏宗祠”,是由惠、潮、梅各縣宗親,集資銀元14萬元,民國二十二年(1933)春月始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