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處方】 大黃、姜黃、敗醬草、丹參、赤芍、乳香、延胡索、羌活、獨活、千年健、透骨草適量
【用法】共研粉,且溫開水加酒調(diào)成糊狀,敷下腹部,每日2次,每次敷1小時。10天為1療程。 【灌腸方】紅藤、蒲公英、敗醬草、丹參、赤芍、延胡索,香附適量 【用法】煎水100毫升,睡前灌腸。10次為1療程 【功能】清熱解毒,活血祛瘀,理氣止痛 【主治】子宮內(nèi)膜炎、子宮體炎、輸卵管卵巢炎、盆腔結(jié)締組織炎等盆腔炎癥 【加減】帶多有臭穢之濕毒者,可內(nèi)服中藥:銀花9克、連翹10克、紅藤20克、敗醬草15克、丹皮9克、 赤芍9克、車前草15克、苡仁9克、延胡10克、川楝子9克、蒲公英30克; 帶多色白、神疲腰酸之脾虛濕滯者可內(nèi)服中藥:黨參9克、白術(shù)9克、茯苓15克、柴胡6克、赤芍9克、車前草15克、苡仁15克、荊芥3克、炙草3克, 帶多黃白相兼、腹脹心煩者,用逍遙散 【方解】方中大黃清熱解毒,燥濕消腫,姜黃行氣止痛,祛瘀殺菌;敗醬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丹參,赤芍、乳香、延胡索活血祛瘀,行氣止痛;羌活、獨活、千年健、透骨草祛風(fēng)除濕,舒筋活絡(luò),止疼痛。灌腸方中紅藤、蒲公英、敗醬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抑菌消炎,丹參、赤芍、延胡索、香附理氣活血,祛瘀止痛。外用藥再與內(nèi)服藥辨證加減治療,故對子宮內(nèi)膜炎等盆腔炎癥有顯效 【來源】貴州省貴陽中醫(yī)學(xué)院附院施瑞蘭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