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處方】
【內(nèi)服方】萆薜、薏苡仁、赤芍、丹皮、黃柏、丹參、土茯苓、白鮮皮、蟬蛻、白花蛇舌草、貫眾(包煎)、夏枯草、生地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外洗方】雄黃15克,苦參50克,蛇床子50克,鶴虱50克 【用法】水煎濾汁,人盆內(nèi)坐浴,先熏后洗,每日2次,每次30分鐘 【功效】清熱利濕,活血祛風(fēng)、止癢殺蟲 【主治】外陰白色病變 【禁忌】外洗方:注意水溫適度,熏洗時(shí)間不能太短。治療期間勤換內(nèi)衣,忌食辛辣 【驗(yàn)證】某女,29歲。1年多來外陰瘙癢難忍,夜間加劇,影響睡眠,白帶多,色黃有腥味。婦科檢查見外陰部有紅腫和局限性的白色病變,小陰唇粘膜變厚變白,皮膚干燥,彈性輕度降低。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診為外陰白斑病。治以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止癢為法。處方:黃柏15克、革解(上部首是“艸”,下部首是“解”)25克、薏苡仁25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丹參25克、土茯苓50克、白鮮皮25克、蟬蛻15克、白花蛇舌草25克、貫眾10克(包煎)、夏枯草15克。水煎,每日1劑,早晚分眼。另外用外洗方,每日坐浴2次,浴后外敷爐甘石洗劑于患處。西藥常規(guī)肌注和口服維生素等藥物。上方加減,連續(xù)用藥2個(gè)月余而痊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