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文章
發(fā)文工具
撰寫
網(wǎng)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chuàng)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zhuǎn)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首詩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jié)論。
《登鸛鵲樓》/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這首詩表面看寫的是游春觀感,其實詩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訪”即是指求圣人之道?!叭f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fā)生機、點燃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全詞語言圓轉(zhuǎn)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shù)享受。
詩詞散文世界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全詩以詩題中的“望”字統(tǒng)攝全篇,句句寫望岳,但通篇并無一個“望”字,而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這首詩寄托雖然深遠,但通篇只見登覽名山之興會,絲毫不見刻意比興之痕跡。若論氣骨崢嶸,體勢雄渾,以后出之作難以企及。
《雪梅 其一》/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這首詩是意在言外:借雪梅的爭春,告誡我們?nèi)烁饔兴L,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這首詩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詠思。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這首詩與一般的登高詩不同。這首詩沒有過多的寫眼前之景,只寫了塔高,重點是寫自己登臨高處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哲理。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來自: wwgg2975 > 《文史哲》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耸渍芾碓?,八種人生境界!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八首哲理詩,八種人生境界!哲理詩是表現(xiàn)詩人的哲學觀點、反映一些哲學道理的詩。這種詩多將哲學的抽象哲理...
【周末賞文】古代八首經(jīng)典哲理詩
【周末賞文】古代八首經(jīng)典哲理詩?!揪幷叩脑挕空芾碓娛潜憩F(xiàn)詩人的哲學觀點、反映一些哲學道理的詩。這種詩多將哲學的抽象哲理含蘊于鮮...
預初古詩匯總
賞析:此詩表面上看似一首寫景詩,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實際上是一首哲理詩,表達了詩人于亂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詩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構(gòu)思運筆堪稱奇妙。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fā)生機、點...
八首經(jīng)典哲理詩
八首經(jīng)典哲理詩。這首詩表面看寫的是游春觀感,其實詩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這...
最具哲學氣質(zhì)的詩人
最具哲學氣質(zhì)的詩人。這里有詩人的向上進取的精神、高瞻遠矚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遠的哲理。這是一首充滿詩人對生活的真切體...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哲理詩鑒賞。闡發(fā)自然世界與人類社會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的詩便是哲理詩。哲理詩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述、議論,來寄寓或闡發(fā)某種哲理,內(nèi)容多種多樣,涉及自然、社會、人生、理想、愛情、...
含道映物 遷想妙得——古代哲理詩詞舉隅
中國古代那些膾炙人口的含道映物、遷想妙得的哲理詩詞,就是作者觸景生情、寓理于形、融理入情或遷想入物,即將自己獨有的思想感情、思辨哲理“遷移”入對象之中,與對象融合的產(chǎn)物,就是對自然、人生...
朱熹最著名的4首古詩,句句經(jīng)典,首首包含哲理,傳誦千年~
今天分享朱熹最著名的四首古詩,句句經(jīng)典,首首包含哲理,傳誦千年~朱熹作為一個理學家,其詩往往蘊含一些哲理,但他卻能將這些哲理用比...
古詩詞中覓理趣
古詩詞中覓理趣。古詩詞也會“講”道理。它不是具體描述廬山的特征,而是先概括寫游覽廬山的總印象,所謂“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然后得出結(jié)論:“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边@...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