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時候看《西游記》,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 孫悟空偷走了銀角大王的紫金葫蘆,站在洞外調(diào)戲銀角大王,說自己的葫蘆是公的,銀角大王的葫蘆是母的。 意思是母葫蘆打不過公葫蘆。
從小到大,整個社會暗示一種觀點:女人不如男人。
常聽到有人說:“女人做飯比男人多,但最頂級的大廚都是男的;女人做衣服的也比男人多,但最頂級的服裝設(shè)計師也都是男的?!?/span> 這句話的意思是,不管干什么,女人都不如男人。 所以我們看到女人的工資普遍比男人低。
在政治上,女人更是沒有地位。今天,在許多國家,女人依然是沒有投票權(quán)的。即使在全球充當民主旗手的美國,也是直到1920年,婦女才獲得選舉權(quán),距今不超過100年。
以上觀點在《第二性》一書里已有備述。
毛主席說:婦女能頂半邊天。 這句話應(yīng)該從反面去理解: 但是能干和有用,從來不是女人的目標,女人的目標是有男人來供養(yǎng)。
莊子寫過一個寓言,有棵樹,活得歲數(shù)很大,活了一千多歲。 它能長那么多年,恰恰是因為它完全的無用。 那些最好的木材,都被人類砍伐拿去做棺材了。這棵樹的材料太差,既做不了家具,也不能當柴火燒。
既然男人那么能干,那就把活交給男人干吧!
男人是必須撫養(yǎng)女人的,因為只有女人才能生孩子。
我在保險公司做過業(yè)務(wù)員。在保險費率計算中,女人的費率比男人要低,因為男人的風險系數(shù)比女人大。
人口的自然出生率中,男人比女人高3%。這是因為男人的社會死亡率比女人高3%。 為什么男人容易死呢? 因為男人更多參與戰(zhàn)爭、打架、危險工作。
2004年,我在一家IT公司外派海外工作。公司外派員工的原則是這樣的,危險的國家和地區(qū),伊拉克阿富汗,都派男員工;享福的國家和地區(qū),英國臺灣香港,都派女員工。
從生物繁殖的角度來看,人類并不需要那么多雄性。 自然界中許多生物,都是雌性比例很大,雄性比例非常低,比如蜜蜂。 有沒有一種生物,雌性很多,雄性很少呢? 我還沒聽說過。 既然只是為了點綴多樣性的物種,要那么多做什么呢?
整個人類進化的方向,女性生存能力越來越弱。 “男人負責賺錢養(yǎng)家,女人負責貌美如花?!边@不僅是一句玩笑,也是正在發(fā)生的事實。 你看動物世界中的母獅子、母猩猩,都是很彪悍的,而人類社會的女人越來越手無縛雞之力。
當然你可以認為人類整體的進化方向是越來越依賴于工具,人類身體越來越弱小,像《物演通論》里說的那樣。 但是在男人和女人之間對比,依然可以看到男人比女人更好地掌握現(xiàn)代工具。你看看多少女人不會修電腦,再看看程序猿中有多少是女性。 在社會層面,男人整體有一個錯覺,男人覺得我們統(tǒng)治了世界。 我們決定央行的存款準備金率,我們決定對朝鮮的外交政策,我們決定登陸火星的計劃…… 但男人可能沒想過的是,女人對這些事根本就沒興趣。 女人唯一感興趣的是,你每個月把工資都上交給老娘。
古代中國的帝王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表面看做男人很爽,一個男人可以有很多女人。 但你反過來看這件事。3000個女人使用1個男人,意味著女人本來就不需要那么多男人。既然這個男人這么能干,我們3000個女人只需要一個男人就夠了。
根據(jù)《未來史記》記載,公元22世紀,男人是第二性別成為社會基本共識。
2010年我在家里啃那本可怕的《紅色皇后》時,才第一次明白原來雌性是第一性別。 如果某種生物是單性生殖,我們會把它們叫做“雌性”。 叫“雌性”或叫“雄性”都沒有區(qū)別,反正只有一個性別。既然只有一個性別,你也可以認為是“無性”。 “一”即是“無”。 (但從生物上嚴格來講,無性生殖與單性生殖不同)
那為什么叫“雌性”呢? 這是由雌性的定義造成的。 什么是“雌性”呢? 即繁殖下一代的那個性別。誰生仔誰就是雌性。如果男人生孩子,那男人就是女人。這句話聽起來很拗口,但這是事實。
生物學上把單性生殖叫做“孤雌生殖”,意思是只要雌性、不需要雄性的配合就能生殖。 孤雌生殖的生物群體是巨大的,連你熟悉的黃瓜、家蠶、蜜蜂都是孤雌生殖的好手。
性是生物學一大謎題,普遍的看法是有性生殖帶來多樣性。 而多樣性可使物種更健壯(robust),避免滅頂之災。
初中生物學告訴我們,生物是由單細胞進化為多細胞,有單性繁殖進化為多性繁殖。 從生物學角度講,雄性是雌性分化出來的角色,為生物繁殖提供基因多樣性。 怎么看怎么覺得雄性是個醬油黨啊!
電影《師父》末尾,陳識對鄭山傲說:“這洋妞可不是省油的燈啊,小心她把你的錢騙走。”鄭山傲說:“男人的錢,不就是給女人騙的?!?/span> 這就是一個男人的自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