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剛得知,法國最有烏托邦精神的建筑泰斗克勞德·巴夯(Claude Parent )昨日仙逝,享年93歲。這位大神是法蘭西學院(Institut de France)第五席位元老級院士。這個法國國寶級的最高學術團體,匯集了法蘭西的一切智慧和學識。只有42個院士席位,沒有任何津貼,他們到退休年齡還要為國家繼續(xù)做事,直到去世,才能補上一位該領域的翹楚。 從藝術橋看法蘭西學院 人們提起克勞德·巴夯總會說他是法國第一建筑師讓·努維爾的老師,而他的這位學生確實也比他更有國際知名度。
在上世紀初 泛濫的國際主義建筑浪潮下,克勞德 . 巴夯,這個被歷史忽略的“地域烏托邦主義者”(Utopiste du Territoire),以一系列未來建筑的構想另辟蹊徑,他的那些紙上烏托邦建筑狂飆而富有未來感。他也是為數(shù)不多的有自己的開創(chuàng)性理論,有繪畫,有建筑作品,又能寫作的建筑師,這應該是那個時代的大師的標配。如果說法國還有哪個建筑師能與柯布西耶齊名,那肯定是非克勞德 . 巴夯莫屬了。 克勞德 . 巴夯生于1923年。他的工程師飛行員父親希望他成為航空工程師,他雖然一直說自己數(shù)學太差,但還是進入了法國一流的Ecole Polytechnique綜合工藝學校的預備班。但他最終還是進了巴黎美院,這在那個時代是罕見的,能進精英工程師學校的他卻愿意做個藝術家。在這之后的二十年時間里他也成為了知名的服裝設計師、漫畫家、廣告設計師等等。他也是半路出家人到中年才轉行做了建筑師,并且到了五十來歲,才經(jīng)過特許獲得了難得的”建筑師“頭銜。可以想見那個時代對建筑師的授予是相當謹慎的。 野城也曾就讀于地球科學系,到了法國才轉學建筑,一直又在建筑、藝術、文學等領域蹉跎,克勞德 . 巴夯的經(jīng)歷讓我很能產(chǎn)生共鳴。無論如何,克勞德 . 巴夯是極具天賦的建筑思想家,他通過紙上建筑來思考,在紙上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Paul Virilo 手稿
克勞德 . 巴夯一直被稱為烏托邦現(xiàn)代主義者,一生實現(xiàn)的作品不多,更一度受冷遇,70年代末甚至關了自己的事務所。但他從未停止紙上建筑的實踐,那些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概念建筑繪畫影響了之后的很多建筑師。
Claude Parent 烏托邦建筑繪畫 2005年,大師來我的母校巴黎建筑專業(yè)學院做過一場講座。我對他一無所知。當時看了他那些烏托邦建筑手稿的幻燈片,為之一震。 會后跟大師聊的很投緣,他看我是中國來的,給了我一本他的中法雙語的插圖建筑詩文 《悠游于幻境》(Errer dans l'illusion)。這本小冊子在讓我對照學法語的同時,也讓我了解到柯布“統(tǒng)治”下的早期現(xiàn)代主義的法國還有這樣一個富有詩意和想象力的人在努力開拓另外一個方向。
只有在法蘭西學院盛典和頒獎典禮上,院士們才會穿上這套華麗的院士服,當然還有佩劍 2010年,我有幸獲得法蘭西學院授予的青年藝術家獎。在法蘭西學院的頒獎典禮上,又一次遇到克勞德·巴夯。而這一次的相遇,是他頒獎,從接過大師的書到接過法蘭西學院的獎,再到今日的別離,間隔了3個5年。人的一生也就十來個5年,很多人一生也見不過幾面,但那僅有的會面卻有著重要的意義。我不能說他的思想對我的建筑設計有多少影響,但他的想象力、實踐精神和耐得住寂寞這些對我都有著莫大的鼓舞。他讓我看到一個被時代遺忘的人是怎么不畏現(xiàn)實,為夢想堅持到底的。
Claude Parent 東方書法般的建筑繪畫 這些年也收集了克勞德·巴夯的不少資料,謹以此文對他的建筑生涯,做一點梳理,希望能啟迪到更多的人,尤其是在這個蕭條的年代仍舊抱有理想的人,那這樣的長篇累牘的分享便不會是徒勞的。
某法國藝術家前幾年為大師做的極少主義雕像 干貨才剛剛開始。。。。。。 傾斜功能 Fonction Oblique
克勞德·巴夯打破當時盛行的國際主義風格的正交平立面為切入點,通過對建筑的“傾斜功能”(Fonction Oblique)的研究讓空間產(chǎn)生不同方向的流動性,拓展了建筑形態(tài)的自由度。他的建筑理念為其后的建筑師提供了一個擺脫國際主義專制的出口。
其實要理解大師的思路也挺簡單,就是通過空間的傾斜制造更多的可讓人活動的界面,墻體消失了,建筑是坡道。
這樣的空間自由度和當時的現(xiàn)代主義建筑主流是格格不入的
大師的代表建筑作品 1958 伊朗之家,國際城 Maison de l'Iran, Cité Internationale
60年代前,克勞德·巴夯還是做過這種”居住機器“的預置工業(yè)化的框架結構的建筑
另外兩個類似的框架結構住宅 1960 - 1964 Meudon住宅 Maison Meudon
這棟住宅算是從主流現(xiàn)代主義過渡到”傾斜功能“的過渡作品 1963-1966 Drush住宅,凡爾賽 Maison Drusch, Versailles
1963年對于克勞德·巴夯來說是標志性的一年,他的成名作Drush住宅開始建造,歷時三年。這個建筑成為他第一個實踐”傾斜功能“建筑思想的實驗品。
1963-1966 Bois-le-Roy住宅 Maison Bois-le-Roy
克勞德·巴夯不僅僅致力于直線和平面的傾斜構想,他有大量的建筑繪圖都是曲面建筑和城市。這棟住宅巨大的混泥土曲面屋頂猶如船塢一般,不但替代了坡屋頂?shù)墓δ?,也在兩個不同高度的曲面之間拉開采光的縫隙。同時曲面屋頂像巨大的翅膀,看起來比柯布的朗香教堂的屋頂還要輕盈。
這棟住宅可以看到他另外一些建筑繪畫的影子 1964-1966 Sainte-Bernadette-du-Banlay小教堂 Eglise Sainte-Bernadette-du-Banlay 60年代確實是克勞德·巴夯的黃金年代,剛剛過四十,精力充沛,思考成熟,他的幾個標志性作品都在這一時期先后落成。這棟小教堂對于他,又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活像一個遠古的遺跡,一個神話的遺留物。
這棟建筑的形體由極簡的曲面混泥土塊體相互咬合而成,在平面圖上更可以看出這種相互咬合的空間關系。
在剖面圖上可以看出建筑的兩端都有一定的出挑。而教堂主體空間是架空在第二層的。也就是說信徒需要走上階梯進入空中的教堂,這個攀登的過程,會塑造一個神圣感,仿佛進入了天國。而頂部的天窗又是在空間中撕開一條光帶,光線傾瀉而下。而兩端的曲面空間沒有屋頂和墻壁之分,仿佛消失在一個未知的鏡頭。這棟建筑的內(nèi)外空間都頗具超現(xiàn)實感。 1966 Charleville文化中心 Centre cultural en Charleville
克勞德·巴夯的”傾斜功能”很適合山地,建筑順著山勢而下,一端抬起,一端俯下。這棟未建成的文化中心像一本書,一直靜靜地閉合在歷史之中。
1967 Mariotti住宅 Maison Mariotti
這棟住宅又是在坡地之上,是“傾斜功能”的絕好案例,不過沒能實現(xiàn)。克勞德·巴夯一直在把建筑繪畫中的建筑的沸騰感表現(xiàn)在建筑之上,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他的幾個代表性建筑的端頭都是抬高飛離地面的。
1960s 其它未建成的建筑作品模型
1970 威尼斯雙年展法國館 Biennale Venice 克勞德·巴夯在60年代的法國名聲大噪,他的傾斜功能成為對抗國際主義風格的鮮明語匯。1970年的威尼斯雙年展的法國館將他的顛倒傾覆的空間帶入國際視野。
進入70年代,克勞德·巴夯一連接了三個商業(yè)中心項目,這些算是他的“傾斜功能”的大體量建筑作品。 1970 家樂福商業(yè)中心 Le centre commercial Carrefour à Sens
1970 SUMA超級市場 SUMA Supermarket, Ris-Orangis
G.E.M. 百貨商店 G.E.M. Superstore ,Reims-Tinqueux
大師的烏托邦建筑繪畫集 又一波干貨襲來。。。。。。
野 城 旅法青年建筑師,詩人,藝術家,策展人,評論家 野城建筑事務所創(chuàng)始人/主持建筑師 畢業(yè)于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巴黎專業(yè)建筑學院ESA 曾任巴黎高等裝飾藝術學院ENSAD研究員 首位榮獲法蘭西學院(Institut de France)“青年藝術家獎”的中國人 新浪微博:巴黎野城 Email:yecheng.china@gmail.com 長按二維碼關注野城公眾號,更多干貨等你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