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小米最姍姍來遲的一部機器了。當我們拿到小米手機 5,甚至不曾意識到它的前作小米 4 已經(jīng)可以追溯到一年半之前了,直到你把這兩部手機放到一起——無論是設計風格還是制造工藝。 兼顧設計與手感從整體的設計看,小米 5 是在小米 Note 基礎上的一次進化,依然是鋁合金材質(zhì)中框+玻璃的結(jié)構。整機重量控制不錯,129g(標準/高配版)與 4.7 英寸的 iPhone 6s 重量相當,再加上 7.25mm 的機身,顯得十分纖薄。 機身正面,小米 5 取消了一貫的三個虛擬按鍵圖形的設計,而以觸控燈小圓點替代,增加了用于指紋識別的條狀 Home 鍵。除了左上角的小米 logo,熄屏后通黑的正面還是擁有不錯的觀感。 按鍵布局上,左側(cè)上部是 SIM 卡插槽,右側(cè)是音量鍵和電源鍵。頂部除了耳機插口,還增加了紅外發(fā)射器。 此次我們拿到的是小米手機 5 尊享版(黑色),雙面彎曲的背殼配上比玻璃更耐磨的陶瓷材料,觀感上非常類似索尼 Z5 Premium 華麗的鏡面,但光鮮的背后是它對指紋的防御力幾乎為零。 盡管采用了類似于小米 Note 雙面彎曲的背部設計和材質(zhì),但小米 5 卻帶來了小米 Note 從未有過的溫潤握持感,這不僅僅是因為小米 5 擁有更小的尺寸和更狹長的機身,更大的原因在于金屬邊框和背部弧面陶瓷接合上的處理,過渡非常平滑和自然。這也使得小米 5 的整機的一體感更強。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小米 Note 玻璃面板金屬邊框之間出現(xiàn)的縫隙在這臺小米 5 上不復存在。 小米 5 依然保持屏幕尺寸上的節(jié)制,采用了一塊不大但也不小的 5.15 英寸的屏幕。唯一讓我們覺得遺憾的是,這塊屏幕沒有延續(xù)小米 Note 的 2.5D 玻璃,小米員工對此的解釋是,他們發(fā)現(xiàn)不少用戶有貼膜的習慣,我們猜測小米也有成本控制上的考慮。 如果說小米 Note 補足了小米在手機工業(yè)設計上的弱勢,而這次小米 5 的設計兼顧了美觀與手感,顯然更上了一個層次。 性能、指紋識別、NFC小米手機 5 參數(shù):
平均 13 萬多的安兔兔跑分成績,僅供參考。在當今的手機市場,配置和性能對于絕大多數(shù)旗艦機并不是問題,這里不做贅述,我們著重講一下小米 5 的特色功能。 指紋識別是小米 5 新增的功能,采用按壓式指紋識別方案。根據(jù)我們的測試,識別速度與 iPhone 6s 的速度不相上下,而且由于小米 5 在指紋解鎖時的過渡動畫速度比 iPhone 更快,實際的體驗中基本上就是手指剛放上 Home 鍵手機就已經(jīng)成功解鎖了。 在此前機型取消了 NFC 芯片后,鑒于市場上移動支付方案的成熟,小米 5 重回了 NFC 功能,從硬件上滿足了手機模擬卡來進行移動支付的條件。不過,移動支付功能會晚一點上線。 值得一提的是,與之前很多手機使用的 NFC 不同,小米 5 的全功能 NFC 不止支持讀取信息與點對點傳輸,還支持寫卡和卡模擬模式。這意味用戶可以直接通過小米手機 5 綁定銀行卡和公交卡,實現(xiàn)直接,同時也可以通過手機來為公交卡充值。不過該功能目前尚未開放。 最近中國移動的 VoLTE 高清語音通話大熱,小米 5 也的支持了這一高清語音通話功能。 盡管機身縮小,但 小米 5 塞進了一塊與小米 Note 容量相同的 3000mAh 電池,支持高通的快充 3.0 技術,根據(jù)我們的測試,半小時大約能夠從關機充到 40% 的電量。 相機:畫質(zhì)銳利小米 5 后置攝像頭采用了 1600 萬像素索尼 IMX 298 感光元件,其面積為 1/2.8 英寸,單位像素尺寸 1.12μ,這個數(shù)字并不突出,但這款 CMOS 的體積相對較小,保證了攝像頭做平,同時支持光學防抖、相位對焦。 我們使用 iPhone 6s 與小米 5 進行了一組樣片對比。 光照條件好的情況下,小米 5 白平衡表現(xiàn)比較穩(wěn)定,色彩飽和度稍高。由于像素上的優(yōu)勢,小米 5 拍攝出來的照片能夠捕捉更多的細節(jié),比如第二組對比樣片,放大照片后,小米 5 拍攝的“?!弊忠约爸苓叺木€條明顯更加銳利。 另外我們發(fā)現(xiàn),在沒有開啟 HDR 的情況下,小米 5 的暗光處理優(yōu)于 iPhone 6s,這可能與采用了高通第二代 ISP 暗光增強技術有關。 ![]() 在夜景拍攝中,小米 5 表現(xiàn)平平,相對于 iPhone 6s,畫面的涂抹感比較重,另外白平衡時而出現(xiàn)一些漂移。不過小米提供了一個夜景增強的模式,開啟該功能后,按下快門后成像載入速度雖然變慢,但照片質(zhì)量卻有顯著的改善。 ![]() 結(jié)語綜合而言,我們認為,小米 5 代表著小米在產(chǎn)品層面達到的全新高度,特別是工藝和材料上的進步,而硬件的全面提升也讓它再次走到國產(chǎn)智能手機的前列,至于所謂的“黑科技”,我們更愿意把它理解為移動通訊產(chǎn)業(yè)鏈的成熟。 面對競爭對手的快速崛起,2015 年小米手機在價格、產(chǎn)品和生態(tài)上的優(yōu)勢明顯變?nèi)?,而寄予了小米中高端的小?Note 也沒有維持太久的溢價。此次小米 5 高端版和尊享版的推出也能看出小米沒有放棄高端化之路。 1999 元成就了小米,如今也成了小米的束縛。商業(yè)就是如此,但產(chǎn)品往往關乎第一步。在打破用戶對小米心理價位的預設上,小米 5 開了一個還算不錯的頭。 注:本文由何宗丞和張博文共同完成 (本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不代表一點資訊的觀點和立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