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津,看似和蚌埠不搭邊的城市 但凡縱觀歷史的人都會知道 天津方言和蚌埠方言很相似 在相似的方言背后 兩地之間有無數(shù)風雨煙云的故事 點擊觀看《這是天津衛(wèi)》來蚌埠尋根
天津話和蚌埠話,為什么辣么像? 很多的外來人口乍一聽到蚌埠話就有種感覺,為什么和天津話辣么像?讓人不搞清楚這是皖北大地,還是津門一隅。其實天津方言有有異于周邊地域的方言,像北京方言、靜海西青方言、冀東官話。 天津的母方言便是來自固鎮(zhèn)、宿州、蒙城之間的三角地帶 但是天津方言為什么會和蚌埠的方言辣么像呢?原來延續(xù)600年的天津話要追溯淵源與蚌埠固鎮(zhèn)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天津設衛(wèi)建城之時,朱棣駐守北京的時候從蚌埠固鎮(zhèn)帶走了一部分軍事,就在天津那個地方駐扎、開墾。天津和北京相距不是太遠,燕王南征的以后,他在南京奪得地位后又遷都北京,然后又從沿淮一帶(其中就包括固鎮(zhèn))又帶走一部分士兵。有了這兩部分人駐扎天津,所以天津和蚌埠的話很相近也就不奇怪了。 一條鐵路連起兩座城市 到近現(xiàn)代,天津和蚌埠兩個城市的聯(lián)系就更直接和密切了。始建于1908年的津浦鐵路,1912年全線通車。北起天津總站(今天津北站),南至南京浦口的浦口火車站,全長1009.480公里。 走進蚌埠市博物館里,就能感覺到蚌埠與天津,兩地血脈相連。蚌埠市博物館里有很多“天津元素”,兩地當時的發(fā)展有很多相互吸收、借鑒、融合的地方。比如位于原二馬路與華昌街交會處西側的東亞飯店,就是由天津人王郅隆投資,柴德記營造廠興建。當時赫赫有名的金城銀行,本部設在天津,由中國近代金融界知名人士周作民1917年5月創(chuàng)辦,在經(jīng)一路中段設有蚌埠寄莊。 兩地習俗展示歷史淵源 1975年,民俗專家馮淮南到天津,曾親眼看到過當?shù)赜袟l巷子名字就叫“蚌埠巷”。 天津方言與蚌埠方言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膩歪”、“幺蛾子”、“墊巴墊巴”“剋”……這些蚌埠人脫口而出的“土話”,也是天津人的常用詞。另外,蚌埠在結婚、出殯等民俗方面,也有著許多與天津民俗相同之處。例如,兩地結婚的時間和流程非常相似,殯葬時“摔老盆”的習俗、殯葬的時間等,都與天津的民俗非常接近。 其實小編有時候想著 若是馮鞏老師能說一句“尅飯了” 那是怎樣的酸爽 喔~呵呵~~~ 藝術內(nèi)容頻頻共鳴 相似的風俗人情、飲食習慣,造就了兩地相似的藝術形式和內(nèi)涵。 國家一級編導金明就指出,解放前懷遠街頭賣藝藝人和天津的街頭賣藝藝人不僅表演內(nèi)容相似,就連表演前的開場白都幾乎一模一樣。而且,當年西沽的太平花鼓會享譽津門,行會時唱的就是鳳陽花鼓調(diào)或是昆曲,而且天津人唱昆曲唱的是北昆,也是淮腔淮調(diào)。這說明天津不光語言上與蚌埠有相似之處,就連民間風俗和性情也有共同之處。 點擊觀看《這是天津衛(wèi)》尋根蚌埠 萬萬沒想到天津和蚌埠有如此密不可分的關系,一條鐵路上的兩個城市,就像一對同胞兄弟。歷經(jīng)600年歷史歲月的蹉跎,漸漸等到現(xiàn)在的歲月靜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