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青年教師告訴我,現(xiàn)在的學生是越來越笨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講上十遍八遍仍然聽不懂,手把手地教也學不會,你說這是怎么回事? 我說,學生怎么會越來越笨,應該是越來越聰明才對呀!你看,很多操作復雜的電子產(chǎn)品,咱們看著說明書搗鼓半天也未必弄明白,但是只要交到學生手里,不一會兒的功夫就可以操作的很熟練??雌饋恚瑧撌撬麄儽任覀兟斆鞑艑?。 這個青年教師說,也是!別看這些學生學習不行,要是干點無用的事倒是比誰都聰明。那你說他們?yōu)槭裁茨芘切碗s的東西卻不會做最簡單的數(shù)學題呢? 我說,他們不是“學不會”,而是“不愿學”。舉個簡單的例子:加工一個零件,只要是有車床和操作熟練的技術(shù)工人就可以了,不需要考慮待加工的那塊鐵是不是愿意,是不是同意。若是讓孩子吃飯,不管你做的飯多么誘人,看起來多么香甜,只要孩子不愿意吃,你都不可能喂到他的嘴里。原因在哪里?前一個問題面對的是物體,是被動加工的東西;后一問題面對的是人,是有想法、有選擇能力的生命。所以,教育不是工業(yè)加工,做好教育的前提是解決好人的思想問題。 “摁著牛頭吃草”是我們教師常犯的錯誤。很多老師喜歡把問題一遍遍講給學生聽,喜歡逼著學生做一套套的練習題,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都塞到學生的頭腦里,卻很少去考慮學生愿不愿意、肯不肯接受。其實,中小學學習的知識并不很難,只要學生愿意去學,不會存在學不會的問題。對于大多數(shù)“笨”學生來說,他們之所以“油鹽不進”,是因為他們不想、不愿、不喜歡學習。只要學生對學習持有了排斥心態(tài),那么無論教師如何負責,如何不厭其煩,都不可能把知識“灌進”他們的頭腦里。 “殺雞取卵”是教育管理者常犯的錯誤。為了追求即時的效益和政績,很多管理者不惜違背教育原則,把教育窄化為教學,教學窄化為課堂,課堂窄化為某種流程,進而形成一種模式,硬生生地把育人這種生動的、靈性的藝術(shù)演變成了冰冷的工業(yè)流水線,并期望以工業(yè)加工的形式完成對人的塑造和教育。在這種理念下,管理者很容易把教師看成企業(yè)工人,過分地強調(diào)教學技能和技巧的培訓,過分地關(guān)注教學成績的毫厘之差,最終是把教師培養(yǎng)成了合格的流水線工人,在規(guī)定了嚴格流程的課堂上進行著熟練工式的工作。為了提高自己的“生產(chǎn)”效益,教師自然是更加簡化“生產(chǎn)程序”,冰冷的教學和生硬的灌輸成為了主要的工作方法。 其實,教育應該是生命之間的一種相互交融和相互影響,讓學生擁有向前的信仰、追求的激情以及主動探尋的動力才是教育的根本。對于學生來講,只要解決了“愿意學”的問題,那么知識的接受和消化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對于教育來講,只有擯棄那種純教學的觀念,讓德育參與到教育之中,才有可能實現(xiàn)真正的教育,也才會取得好的效益。 畢竟,世界上沒有一種教育是靠純粹的教學來完成的,更沒有哪種成功能夠靠別人的逼迫來實現(xià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