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時候,“婚姻”二字寫作“昏因”。男子在黃昏時迎接新娘,而女子因男子而來,所以叫做“昏因”。婚姻兩字,古代寫作“昏因”,“婚姻之道,謂嫁娶之禮”,“男以昏時迎女,女因男而來。嫁,謂女適夫家;娶謂男往娶女。論其男女之身謂之嫁娶,指其合好之際,謂之婚姻”,這些都是古人對婚姻的解注。

三書: 聘書:訂親之書,男女雙方正式締結(jié)婚約。納吉(過文定)時用。 禮書:過禮之書,即禮物清單,詳盡列明禮物種類及數(shù)量。納征(過大禮)時用。 迎親書:迎娶新娘之書。結(jié)婚當(dāng)日(親迎)接新娘過門時用。

六禮: 納采:古時婚禮之首,屬意女方時,延請媒人作媒,謂之納采,今稱 “提親”。 問名:男方探問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時辰,以卜吉兆,謂之問名,今稱 “合八字”。 納吉:問名若屬吉兆,遣媒人致贈薄禮,謂之納吉,今稱 “過文定”或“小定”。 納征:奉送禮金、禮餅、禮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禮,謂納征,今稱 “過大禮”。 請期:由男家請算命先生擇日,謂之請期,又稱 “乞日”、今稱 “擇日”。 親迎:新郎乘禮車,赴女家迎接新娘,謂之親迎。

換庚譜: 過文定:

過大禮:訂親之最隆重儀式,約在婚前十五至二十天進(jìn)行。男家擇定良辰吉日,攜帶禮金和多種禮品送到女家。

安床
嫁妝

上頭男女雙方在婚禮前夕,擇定良辰(男方要比女方早半個時辰,即一小時前),進(jìn)行上頭儀式。這種儀式須由 “好命佬”及“好命婆”(分別是男女雙方的長輩或親友,擇父母子女健在,婚姻和睦者)在男女雙方各自家中舉行。 一對新人均穿睡衣,女方應(yīng)選看見月亮的窗口案上,燃起龍鳳燭,點起清香一炷,連同蓮子、紅棗、湯丸三碗,每碗六個或九個、生果、燒肉及雞心向天參拜。 男女雙方并要準(zhǔn)備尺、鏡、剪刀、即所謂 “龍頭鏡、較剪尺”,取其光明繼后之意,讓“好命佬”及“好命婆”替新人梳頭,一面梳,一面說: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發(fā)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地,四梳梳到四條銀筍盡標(biāo)齊。 上頭象征一對新人已步入 “成人”階段,并祝福他們同偕白首。

迎親:現(xiàn)今,接新娘是整個婚禮的一大高潮。新郎在戥串石的陪同下,攜著花球迎接新娘。當(dāng)?shù)诌_(dá)女家后,第一關(guān)便是 “入門”。若要順利接得美人歸,必智力及體能測試,必要時還加上歌情話,但最重要的還是豐厚的“開門利是”,眾姊妹滿意后才開門。 入門后須留意的地方包括:姊妹接過開門利是后,應(yīng)從中抽出一成至五成封回利是給男家兄弟,上寫 “姊妹茶點金”。 新郎應(yīng)以花球迎娶新娘(新娘不可自制花球)。 新郎順利入門后,姊妹應(yīng)以茶點招待兄弟。 開門后,新娘應(yīng)由大姐或伴娘帶領(lǐng)出來交給其父親,再由父親交給新郎,正式行夫妻見面禮。 新人先拜天地,再拜祖先。 新人再向雙親奉茶跪拜(若依照舊式俗例,新人未到男家拜見翁姑之前,不可跪拜。即是新人應(yīng)站著奉茶給岳父岳母。不過現(xiàn)時已沒有這么講究,想跪便去跪,以示心意)。 新娘準(zhǔn)備兩封利是,分別為威旺金及滿堂利是,過門后交予家姑。
出門:在露天地方,由大姐或伴娘撐起紅傘護(hù)著新娘,意指開枝散葉。 大姐及眾姊妹一邊行,一邊向上空、傘頂及花車頂撒米(可加紅綠豆)。 吉時,女子出門時須由大姐背著上花轎,據(jù)說新娘雙足是不可沾地的,否則便會帶來麻煩。 出門后,如果在送親的路上,遇到了另一拔新娘,無論門第貴賤,這兩個新娘必交換手帕,結(jié)拜為姊妹,其時,鞭炮齊鳴,賀之,謂為緣分。

過門:
三朝回門:
歡迎大家加入由新華茶城贊助支持的一系列線下活動。 報名方式:加入石家莊以茶會友聚會吧QQ群。 群號:90423763 歡迎投稿,感謝分享。
微信號:鐘秀文苑 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關(guān)注 您的關(guān)注是我們的動力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