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毅生 1 樓 發(fā)表于:8/18/2010 8:25:47 PM 20090329討論“邪氣是如何侵入身體的”一段錄音 好人好報:外感邪氣老待在那兒嗎?還是干擾完了就走,人體收拾殘局? 毛扁:內(nèi)經(jīng)里有一段說是氣氣相感,外界的氣場影響到身體的氣場,比如陰天下雨,是人體的氣感應到大自然的氣,真有邪氣鉆到人體是不可能的。 大千:這個說得對。氣氣相感,這個很重要,像電一樣,并不是電子從這頭流到那一頭,不是電子一個一個碰撞,導致電流的流動,不是電子從這個物體跑到另一個物體上。 外邊陰天,你的身體就有反應,這肯定不是外邊的陰氣跑到你身體里,而是勾引起來了。 素靈:汗出當風?風是不是侵入人體了呢? 龍行知:感而化之。 大千:不可能外界的濕氣進入人體的身體,而是外界的濕氣感染了身體的濕氣,使身體的濕氣彌漫開來,大自然不可能給你濕氣,你想想能是潮濕的水氣進入了身體嗎?肯定不是,是外界的濕氣貼著身體,感應到體內(nèi)的濕氣,使里面的濕氣病態(tài)化了,彌漫開來,形成了風濕。就像給蔬菜澆糞一樣,糞肯定是給蔬菜化而利用,不可能是糞進入了蔬菜,這點很重要。每個氣團都有自己的獨立性,不允許外界的干涉。 汗出當風也一樣,不是風進入了身體,而是風邪通過擾亂肌表之氣,使肌表之氣失常不調(diào),進而使肌表沿著經(jīng)脈,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或在脈中,或在脈外,使這種不調(diào)擴大了,并且如果是邪氣盛,正氣虛,這種擴大會不斷的深入,先到脈外,再到脈中,再到臟腑,很簡單,正氣足,邪氣不會往里走,這種不調(diào)不會擴大化。所以一再跟大家強調(diào)要護養(yǎng)正氣,道理就在此, 如果本身都空殼了,一推就倒的架勢了,稍微有些不調(diào),就會起連鎖反應,最終導致整個身體的不調(diào)。就像很多王朝的末代一樣,稍微出點亂子,就會引起整個王朝的覆滅。 這是一類,還有一類就是病毒性感冒,一股邪氣進入了人體,那么確實有邪氣可以進入人的身體,這肯定是厲害的,就像喝了毒酒一樣,中了蛇毒一樣,受了鬼疰一樣,就是一種邪氣侵入了身體,這種侵入兩方面,一種是氣機上的侵入,一種是氣團上的侵入,這樣的病也很多,治法要找對癥的藥,沒有對癥的藥,光補氣血,清熱沒什么用,只能維持,不能把邪氣逼走,必然是找到以毒攻毒的藥來治療,就像蛇毒一樣,必然有一兩味藥去解這個蛇毒,這個就是很多不傳的秘密。就像瘧證要用常山截瘧一樣,缺常山這味藥就不行。 所以說人得病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外因或者內(nèi)因?qū)е碌淖陨聿徽{(diào),并使這種不調(diào)擴大化,令一種是真有邪氣侵入身體,比如說這個瘟疫,鼠疫這樣類似的病,真有邪氣侵入的很難辦,并不是通常的方子就管用,必須有一兩味藥針對邪氣進行治療,侵入的邪氣一個是神,一個是氣,兩方面都有。但是張仲景的傷寒論里面,普通的一般都不會是真的邪氣侵入身體,都是外邪侵入了身體之后導致的不調(diào),并且擴大化。 弘毅生 2 樓 發(fā)表于:8/18/2010 8:36:20 PM 今晚偶然聽到了這段錄音,解決了一個我很多時間以來的一個問題,估計也是很多學醫(yī)人的問題吧。 關于氣氣相感,由于本人物理學得實在太差,不太清楚電流導電時電子是什么情況的。不過我倒有兩外兩個例子可以類比這個相感,比如風吹水面,水面吹皺了,一層層向外擴散。還有多米諾骨牌,一推,則前面推后面的,一層層全倒。 關于氣氣相感和外邪感應人的過程在內(nèi)經(jīng)里的描述,等找到了再發(fā)。 風之子 3 樓 發(fā)表于:8/19/2010 7:45:17 PM 這段錄音還沒聽,看來很多疑惑的問題在以前的錄音中早有答案了 雪蓮 4 樓 發(fā)表于:8/19/2010 7:54:34 PM 關注,請問師兄這段錄音有何標題哈? 恩,風兄,我的感覺是,老師很多東西已經(jīng)在不斷重復說了。只是,以前的錄音,要不斷重復聽,相當耗時,要都有文字稿就好辦些了:) 弘毅生 5 樓 發(fā)表于:8/19/2010 8:03:59 PM 呵呵,錄音稿不是有很多嗎?而且會越來越多,咱們這些東西,足可以出厚厚幾本書了。 最好的就是大家把聽到的精彩的片段都這么寫出來。 巡城騎士 6 樓 發(fā)表于:8/20/2010 9:58:14 AM 哪天講課還問老師:邪氣從哪里來的?會不會身體自己產(chǎn)生?看了這個帖子,恍然而解 zhoushikai 7 樓 發(fā)表于:9/12/2010 12:07:17 PM 學習了 弘毅生 8 樓 發(fā)表于:6/4/2011 11:45:20 AM 邪氣是怎樣進入身體的: 靈樞 百病始生 是故虛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膚,皮膚緩則腠理開,開則邪從毛發(fā)入,入則抵深,深則毛發(fā)立,毛發(fā)立則淅然,故皮膚痛。留而不去,則傳舍于絡脈,在絡之時,痛于肌肉,故痛之時息,大經(jīng)代去,留而不去,傳舍于經(jīng),在經(jīng)之時,灑淅喜驚。留而不去,傳舍于俞,在俞之時,六經(jīng)不通四肢,則肢節(jié)痛,腰脊乃強,留而不去,傳舍于伏沖之脈,在伏沖之時體重身痛,留而不去,傳舍于腸胃,在腸腎之時,賁響腹脹,多寒則腸鳴飧泄,食不化,多熱則溏出糜。留而不去,傳舍于腸胃之外,募原之間,留著于脈,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積,或著孫脈,或著絡脈,或著經(jīng)脈,或著俞脈,或著于伏沖之脈,或著于膂筋,或著于腸胃之募原,上連于緩筋,邪氣淫泆,不可勝論。 注:文中提到的是邪氣從毛發(fā)入,所以有一個進入的過程,但不可能進入太深,一般都在肌表,入了之后是傳舍,就是感傳的過程,氣氣相感,根據(jù)人身體的虛損情況,不斷深入。 弘毅生 9 樓 發(fā)表于:6/4/2011 11:50:37 AM 靈樞 刺節(jié)真邪 邪氣者,虛風之賊傷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正風者,其中人也淺,合而自去,其氣來柔弱,不能勝真氣,故自去。 虛邪之中人也,灑晰動形,起毫毛而發(fā)腠理。其入深,內(nèi)搏于骨,則為骨痹;搏于筋,則為筋攣;搏于脈中,則為血閉,不通則為癰。搏于肉,與衛(wèi)氣相搏,陽勝者,則為熱,陰勝者,則為寒。寒則真氣去,去則虛,虛則寒搏于皮膚之間。其氣外發(fā),腠理開,毫毛搖,氣往來行,則為癢。留而不去,則痹。衛(wèi)氣不行,則為不仁。 虛邪偏容于身半,其入深,內(nèi)居榮衛(wèi),榮衛(wèi)稍衰,則真氣去,邪氣獨留,發(fā)為偏枯。其邪氣淺者,脈偏痛。 虛邪之入于身也深,寒與熱相搏,久留而內(nèi)著,寒勝其熱,則骨疼肉枯;熱勝其寒,則爛肉腐肌為膿,內(nèi)傷骨,內(nèi)傷骨為骨蝕。有所疾前筋,筋屈不得伸,邪氣居其間而不反,發(fā)為筋溜。有所結,氣歸之,衛(wèi)氣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為腸溜。久者,數(shù)歲乃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結,氣歸之,津液留之,邪氣中之,凝結日以易甚,連以聚居,為昔瘤。以手按之堅,有所結,深中骨,氣因于骨,骨與氣并,日以益大,則為骨疽。有所結,中于肉,宗氣歸之,邪留而不去,有熱則化而為膿,無熱則為肉疽。凡此數(shù)氣者,其發(fā)無常處,而有常名也。 注:虛風與正風的區(qū)別,虛風中人深,正風中人淺。 弘毅生 10 樓 發(fā)表于:6/4/2011 11:54:45 AM 靈樞 歲露論 黃帝問于少師曰:余聞四時八風之中人也,故有寒暑,寒則皮膚急而腠理閉;暑則皮膚緩而腠理開。賊風邪氣,因得以入乎?將必須八正虛邪,乃能傷人乎?少師答曰:不然。賊風邪氣之中人也,不得以時,然必因其開也,其入深,其內(nèi)極病,其病人也,卒暴。因其閉也,其入淺以留,其病也,徐以遲。 黃帝曰:有寒溫和適,腠理不開,然有卒病者,其故何也?少師答曰:帝弗知邪入乎。雖平居其腠理開閉緩急,其故常有時也。黃帝曰:可得聞乎?少師曰: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故月滿則海水西盛,人血氣積,肌肉充,皮膚致,毛發(fā)堅,腠理郗,煙垢著,當是之時,雖遇賊風,其入淺不深。至其月郭空,則海水東盛,人氣血虛,其衛(wèi)氣去,形獨居,肌肉減,皮膚縱,腠理開,毛發(fā)殘,膠理薄,煙垢落,當是之時,遇賊風則其入深,其病人也,卒暴。 注:邪氣能否深入很重要的原因是腠理的開合。腠理大開的時候是最容易邪氣外入的,故而出大汗的時候一定要避風,如千金方所言,吃發(fā)汗藥的時候一定要在密室中。 弘毅生 11 樓 發(fā)表于:6/4/2011 12:01:07 PM 素問 皮部 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則腠理開,開則入客于絡脈,留而不去,傳入于經(jīng),留而不去,傳入于腑,廩于腸胃。 邪之始入于皮也,泝?nèi)黄鸷撩?,開腠理,其入于絡也,則絡脈盛色變;其入客于經(jīng)也,則感虛,乃陷下,其留于筋骨之間。寒多則筋攣骨痛;熱多則筋弛骨消,肉爍(月囷)破,毛直而敗。 注:入客,正是主邪是客,客字很形象,傳入于經(jīng),傳字是感傳,像電子的傳導一般。 弘毅生 12 樓 發(fā)表于:6/4/2011 12:21:39 PM 素問 離合真邪論 天地溫和,則經(jīng)水安靜;天寒地凍,則經(jīng)水凝泣;天暑地熱,則經(jīng)水沸溢,卒風暴起,則經(jīng)水波涌而隴起。 夫邪之入于脈也,寒則血凝泣,暑則氣淖澤,虛邪因而入客,亦如經(jīng)水之得風也,經(jīng)之動脈,其至也,亦時隴起,其行于脈中,循循然。 帝曰:候氣奈何?岐伯曰:夫邪去絡,入于經(jīng)也,舍于血脈之中,其寒溫未相得,如涌波之起也,時來時去,故不常在。 此邪新客,溶溶未有定處也。推之則前,引之則止,逆而刺之,溫血也。刺出其血,其病立已。 帝曰:善。然真邪以合,波隴不起,候之奈何?岐伯曰:審捫循三部九候之盛虛而調(diào)之。察其左右,上下相失,及相減者,審其病臟以期之。 注:真是正氣,離合真邪,正氣與邪氣的相合相離。人秉天地之氣而生。天地四時之氣變,人身之氣亦隨之而變。邪氣入,擾動了氣血,就像風吹水面一樣,如涌波之起也。 邪氣新客,與正氣相離,在血脈中時來時去,來回游走,此時病易治。 真邪以合,波隴不起,此時應審捫循三部九候之盛虛而調(diào)之,即不分正邪,把握整體氣團而調(diào)之。 |
|
|
來自: 感通天下 > 《德明中醫(yī)》